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历史(福建卷02)(考试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482067288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历史(福建卷02)(考试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历史(福建卷02)(考试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历史(福建卷02)(考试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历史(福建卷02)(考试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历史(福建卷02)(考试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历史(福建卷02)(考试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历史(福建卷02)(考试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福建卷)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姜寨聚落遗址总体布局分为居住区、窑场和墓地三部分。其中居住区有一百多座房屋,分成五个单元

2、,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会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这种聚落格局A蕴含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B可佐证长江流域先民的定居生活C基于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D体现了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2刘邦立汉以后重建封建制度,陆续分封诸侯王和列侯,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统治者旨在A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B贯彻因俗而治政策C构建中央优势的区域格局D健全地方行政体系31972年,考古学家在甘肃嘉峪关市东北戈壁滩境内的古墓中相继发现了600多幅精美的魏晋壁画。下图耙地图位于古墓前室西壁。画面中一男子披

3、发,蹲于耙上,双手牵着缰绳,驾一牛在耙地,周围绘有三棵粗壮的树。这反映出魏晋时期A中外交融不断加强B河西地区农耕化的发展C少数民族全面汉化D牛耕技术在各地的普及4魏晋时期的察举采取考试方法为普通士人保留了一条进身之路,高门子弟很少屈尊接受察举。但在南朝时期,他们态度发生转变,纷纷参加考试,秀才一科充斥着高门才子。由此可知当时A中枢机构遭到士族垄断B选官缺乏选贤任能精神C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停滞D专制集权程度有所强化5在义利关系上,李贽不同意董仲舒提倡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认为人类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考虑,只不过情况不同、功利大小有所差别。李贽还认为天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

4、活当中,不在天边的庙堂里,更不在空谈说教里。上述主张A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思想B对传统儒学思想提出了挑战C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D宣扬了人人平等的政治理念6晚清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文学品种“理想小说”。如表为部分代表作品的情况作品及成书时间作者对未来社会的描述(片段)新中国未来记(1902年)梁启超1962年,“中华民主国”举行盛大的开国五十年纪念庆典。新纪元(1908年)碧荷馆主人1999年,所有沿海、沿江从前被各国恃强租借去的地方,早已一概收回。新中国(1910年)陆士谔1951年,海、陆两军,都是全球第一、国势强盛。军民一德,上下一心。据此可知,当时的“理想小说”A促进了社会风俗变迁B

5、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C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D引领先进的思想潮流7国共第一次合作初期,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担当起农民运动组织领导工作,先后开展了建立补习学校、设立合作社、组织农会、办理民团等活动,有效配合了国民大革命。这A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B表明农民是国民革命的主力C开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D有利于唤醒农民的革命意识81954年3月,根据中央侨务工作会议的精神,中共中央明确了国外侨务工作的基本方针,由新中国成立初的“保护华侨正当权益,为华侨服务,团结多数华侨,打击蒋帮反动势力”发展到“教育侨胞团结爱国,力求在当地长期生存下去”。这一政策转变反映了A新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B两大阵营间对峙局面的趋缓C“求

6、同存异”方针的确立D与周边国家领土纠纷的解决91959年,故宫博物院新设了织绣馆。如图是该馆“解放后织绣工艺(19491959年)”展览的部分织绣品。这些藏品意在A凸显明清皇家服饰文化的成就B说明科技对文化传承的意义C传播民族、大众的时代新文化D体现博物馆的展示研究功能102020年,山西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793元,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0332元,分别较改革开放之初名义增长114.4倍和72.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78元,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0290元,分别较改革开放之初名义增长135.6倍和112.5倍。这一局面A促进了消费结构的进一步优化B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C

7、彰显城市居民的消费主体地位D表明城市更具发展潜力11古希腊“被隔开的几片平原可以联成一个城邦,相连的平原也可以分裂为几国、亚狄加有三块被山脉分隔的平原,但却无碍于雅典的统一;在彼奥提亚平原上,却分裂为底比斯、普拉提亚等好几个小城邦。随着历史的发展,原来分立的城邦越来越倾向于联合,酝酿着超城邦的统一局面。”这段材料揭示出A古希腊地理环境与民主制形成密切相关B城邦政治是古希腊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古希腊走向政治统一D用山川形势解释希腊城邦割裂并不恰当1216世纪,欧洲区域国别研究逐渐兴起,不断发展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储备了大量关于欧洲之外广大区域与众多国家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历

8、史文化、风俗礼仪、宗教信仰、人口种族等方面的一手信息。这一研究A得益于地理学的进步B带有殖民主义的特征C意在推动开辟新航线D开创了近代地理科学13下图是英法革命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图,由此可知 英国革命时期社会分裂示意图 法国革命时期分裂示意图A法国共和道路具有曲折性B英国光荣革命展现了妥协性C法国的大革命具有颠覆性D启蒙运动为两国革命做动员14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却日益尖锐,引发了工人阶级的不断斗争,斗争给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现象A促进了世界贸易网络的形成B推动了思想理论创新C加剧了社会结构的日益分裂D催生了巴黎公社革命15一战后,一些殖民地半殖民

9、地国家掀起了民族教育运动,下表为参与此次运动的部分国家及其采取的主要措施。国家或地区民族教育运动的内容印度抵制殖民当局控制的官办学校,广泛建立民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埃及实行一种坚定的和自由的教育政策,竭尽全力维护埃及的民族性,帮助每一个埃及人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尊严感。拉丁美洲推行欧美的教育模式,对教育进行所谓实证主义的改革,扩大学校教育的机会、发展人民民族主义精神。这些国家采取这些措施旨在A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传统B反对殖民主义文化教育侵略C推广欧美教育模式发展D巩固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成果16下图为全球100强非金融性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资产、销售和就业上占总公司的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A区

10、域经济集团化迅速发展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C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增加D全球化是人口迁徙的动力第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国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1901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

11、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解读?18(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兰克学派关于“世界历史”的观念,近代以来西方史学经历

12、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和发展,最初,影响最大的是19世纪中期产生的以兰克为代表的“兰克学派”。对当时西欧的知识分子来说,19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称心如意的时代资本主义发展没有遇到大危机,整个社会洋溢着信心和乐观主义,这成为兰克学派及其观点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兰克在其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日耳曼民族史(1494-1514)的前言中写道:“历史学被认为有判断过去,为未来指导现代的职能,对这样的重任,本书不敢企望。它只想说明:什么确确实实发生了”。同时强调,“我的注意力将放在(欧洲)日耳曼或日耳曼拉丁后裔的民族之上,其历史是整个现代史的核心”。该学派的历史编纂偏重于政治、军事、外交史料,因为其认为第一手的、比较可

13、靠的史料是来自于政府文件、军事外交档案及政治家的日记、书信、讲演稿等。而进入20世纪,其光芒逐步褪去。(1)分析兰克学派史学观盛行的历史背景。(4分)(2)依据材料,简要评价其史学观念。(4分)19(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瑞典的死亡率与人口情况图材料二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情况摘自王金营等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现状、特征、影响和挑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瑞典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显著特征并简析其成因。(10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口迁移对文化产生的共同影响。

14、(6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欧洲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近代民主思想的历史进程欧洲中国15世纪,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的宣传;16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民主、共和主张,法国进步思想家鲍埃西等人的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17世纪,格劳秀斯、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分权说的产生,英国立宪政体的产生;18世纪,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民主思想的激荡,法国民主政权的建立。19世纪四五十年代,魏源、徐继畬等开始注意中西政制之别,赞扬民主制度又“公”又“周”;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批评专制制度不如立宪制度通达民情;19世纪70年代,个别改良派如郑观应等发出开设议院的议论19世纪80年代,部分洋务派如崔国因等提出立宪问题,个别改良派开始宣传“公平”思想;19世纪90年代,开设议院主张的普遍提出,而后是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先是革命派民主思想的激荡,紧接着便是专制制度被推翻;五四新文化运动,重新宣传人的尊严、个性解放。摘编自熊月之著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史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阐述有理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