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师的管理现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2014389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教师的管理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初中教师的管理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初中教师的管理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教师的管理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教师的管理现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教师的管理现状1.农村初中教师负担最重,压力最大,他们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工资待遇、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他们还承担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终端检测的“升学竞争”,这导致了教师本人的心理感受、教师的自我价值追求等之间处于不相协调的畸形状态,教师们的个人生活质量不高,职业幸福感不强。甚至相当多的农村初中教师的物质待遇仅能维持一般或较低的生活水平,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日常开销,甚至不能赶上现在普通民工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具体来说,由于农村初中几乎都是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工作时间与学生的在校时间完全一致,教育教学方面的备课、授课、批改作业、接受检查、评比验收、升学竞争等已让教师们疲惫不堪。而农村初中

2、教师还要承担因为地域特点所导致的许多额外负担,如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困难、学校管理文化与水平的落后、诸多不负责任的外部评价,尤其是学校安全责任,常常的情况是,政府与主管部门签定责任状,主管部门与学校签定责任状,学校和教师签定责任状,层层加码,最后学生安全的责任全部转移给了教师。而今日农村初中学生自我意识觉醒,叛逆性格加剧,学校和教师除了说服教育,无任何管束手段所以农村初中教师从时间到精力,均已被常规性事务所充斥,几乎没有心灵的自由空间。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农村初中教学质量不高,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不高,师生也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学校也无所适从,总是在管理教师与体谅教师的中间地带游离。 由于这些现实问题

3、十分复杂,有着教育背景的农村初中教师逐渐丧失了工作热情,对自身的工作呈现出一种按部就班的应付状态,从而使教育教学活动失去了本该存在的教师本人的鲜活个性,从而使自己的生命质量和工作质量都大打折扣,从而使学校的良性发展、自身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农村初中学校不能为教师提供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支持。农村初中仍旧普遍缺少良好优质的办学条件,缺少科学有序的添置步骤,缺少与时代发展同步的教学设施,使得教师们顺利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条件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证,从而使大多数人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不能持久。 3.农村初中学校对教师管理缺少系统性,由于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不彻底和

4、不到位,这就导致学校教师的“入”和“出”的把关权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作为真正的用人单位却没有话语权,农村初中学校就更显得无能为力,根本无法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角度,制订出合理的中长期教师培养计划。所以农村初中教师缺少职业发展指导,基本处于自由发展、自然成熟的状态,学校给予教师的支持极少,从而导致了教师对农村初中的教育教学岗位缺少同感,对学校没有集体归属感。久而久之,自身没有成就,学校没有发展,使得他们对职业产生不可抑制的倦怠。 另外,城市作为文明程度相对发达的所在,是这些接受过较好教育的初中教师普遍向往的地方,所以他们把进入城市学校工作作为一种阶段性的目标长期存在。现实的做法是,先在城里购房安家,然后想方设法调入。而这一调动过程短则两年三年,长则五年十年,甚至有的临退休还在农村试想,抱着这样的心理动机在农村初中工作,对职业的幸福感和对集体的归属感,从何而来?如何会有良好的职业生活状态? 农村地区要为初中教师营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氛围,创造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这些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这种发展基本依赖科学尽责的扶持的政策环境,换言之,农民自身的文化素养幅度上升不大,尊师重教的淳朴民风在一定区域甚至有所萎缩。农村初中教师生活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普遍不佳,他们已成为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真心实意地体谅他们,帮助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