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捕蛇者说》表格导学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2003804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捕蛇者说》表格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捕蛇者说》表格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捕蛇者说》表格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捕蛇者说》表格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捕蛇者说》表格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捕蛇者说》表格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捕蛇者说》表格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捕蛇者说表格导学案课题捕蛇者说导学案第 1 课时共 2 课时 主 备 审 核 复 备 教学目标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本文的词语。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关键词语,准确翻译课文。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3、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思想感情。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 学 活 动复 备一导入新课简介文体和作者: 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

2、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也是唐宋把大家之一。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二自主学习1

3、、 学生活动自读一遍课文,二人小组互读。2、教师活动检查学生对下列字音掌握的情况。啮(ni) 御(y) 得而腊(x)之挛踠(lun wn)瘘(lu) 疠(l)当(dng)其租入 嗣(s)殚(dn) 转徙(x) 顿踣(b) 呼嘘(x)曩(nng) 悍(hn)吏 隳(hu)突恂恂(xn)而学生写完拼音后,再根据拼音写汉字。检查字音掌握情况的同时,适当提示字义或词义。2、 学生活动分别朗读课文。3、 教师活动范读课文。提出要求:边听边思考每句的大意。缶(fu) 谨食(s)之 苛(k)政 孰(sh)知以俟(s)夫观人风者几(j)死者 戚(q) 莅(l)事者 日蹙(c)三合作探究1、学生活动疏通文意。以

4、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2、 教师活动(1)要求每组四号翻译,三号纠正,二号总结评价.(2)学生要翻译出每句话的意思,还要解释出重点字词。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蛇者乎。2、苛政猛于虎也。四课堂小结学生小结五堂清检测基础训练第一课时板 书 设 计1、熟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关键词语,准确翻译课文。2、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3、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学生对柳宗元的简介掌握较牢固,对教师讲解的时代背景感兴趣,了但本文出现的生僻字较多,学生对这些字的读音读不准,不会正确停顿,导致朗读环节花费大量时间,在翻译课文环节花费的时间较短,学生对译文掌握不好。需利用早自习加强课文的

5、翻译训练,尤其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课题捕蛇者说导学案第 2课时共2 课时 主 备 审 核 复 备 教学目标1、 了解“说”的特点。 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 、掌握本文的词语。 4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2、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思想感情。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环节教 学 活 动复 备一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古文重点词句。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蛇者乎。2、苛政猛于虎也。二自主学习1、 体会“蒋氏大戚则久已病矣”这段话的思想感情。2、了解怎样运用

6、对比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的写法。3、 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4、体会第5段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了解用对比以捕蛇之“利”反衬赋敛之毒更毒。3、 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三合作探究1 概括第24段的内容:叙述了蒋氏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2 提问:“蒋氏大戚,则久已病矣”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提问:文章接下去运用对比的写法,用捕蛇之“利”来反衬赋敛之毒,试分析是怎样进行对比的?4 理解“互文”的修辞手法(复习已学过的“互文”的句子。这样由羡慕入悲伤,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加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

7、命换来的。第3段写作者提出“更役”“复赋”的建议。作者鉴于蒋氏三代人的遭遇之惨所以才问蒋氏“若毒之乎”。四课堂总结本文通过蒋氏祖孙三代宁可死于毒蛇之口,而求免于苛税的记述,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五堂清检测基础训练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二题六 板 书 设 计1、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2、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第2段概述蒋氏三代人的悲惨遭遇,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使人认为可羡;待到蒋氏述说祖、父俱死于捕蛇,本人也多次险遭不测,却又使人感到可悲。这样由羡慕入悲伤,把事情的本质揭露得更加深刻:原来这所谓的“利”是用生命换来的,掌握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