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82000231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二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二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二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二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右图漫画的名称是“撕毁这张中国人的卖身契”,“卖身契”是指()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二十一条”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2(2011滨州模拟)下面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项目1920年产值(亿元)1936年产值(亿元)年增长率(%)官僚资本1.842.221.18民族资本2.5116.3212.41合计4.3518.54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C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6“在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发展过程中,商人购买洋船后(或者与洋人合伙购买),多托洋行出面,领承舟船牌行驶,主要是为了避免报捐

2、交税。”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受到列强压制,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B对资本主义列强在资金、技术上具有依赖性C借助洋人势力,以避免本国封建势力压榨D最早出现在轮船航运业(2011北京崇文统练)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3解放前,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7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 D私营手工业

3、10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14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下列现象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B吴郡“游手之徒,十

4、室九空”C苏州机户“设机督造,雇匠织造”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5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黄遵宪旨在批判清朝的“海禁”政策B清实行“海禁”政策有民族自卫的说法C“海禁”政策维护了出海者的利益D“海禁”政策使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7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提出了扩大市场的要求B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C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经济D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危机加剧1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代表着近代先进的生产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謇(18531926),江苏

5、南通人。1894年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19世纪末,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材料二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命运的漫画:(1)毛泽东曾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在发展民族工业上的主要贡献。(8分)(2)古人云“学而优则仕”。张謇考中状元却弃官办实业,你对此有何感想?(6分)(3)“实业救国”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难以实现。根据材料二说明理由。(6分)解析:本题围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选取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原因的理解和掌握。第(1)问依据材料来概括回答;第(2)

6、问要结合“弃官办实业”来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第(3)问应注意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三座大山的压迫及先天不足的角度作答。答案:(1)倡导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近代企业。(2)如实业救国;身体力行;爱国等。(言之有理即可)(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或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缓慢;民族资本主义的先天不足等。(任答其中两点并言之有理即可)2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历代都重视加强水利建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国时著名水利工程有都江堰、郑国渠B“井渠”灌溉方法在汉代关中已出现C筒车于隋唐时期已在长江流域使用D清代王景成功治理黄河6官营手工业直到

7、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 BC D8“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杜甫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A浙江的青瓷 B四川的白瓷C河南的“唐三彩” D江西的粉彩瓷10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有人说,该画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时代的风采”是指()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品经济繁荣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11

8、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 BC D12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这反映汉初实行()A海禁政策 B抑商政策C奖励农耕政策 D盐铁官营政策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

9、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宋代的“市”:“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东京梦华录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范文澜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6分)(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10分)解析:本题主要以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变化考查中

10、国古代经济的有关内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都可以回答。第(1)问主要考查唐及其以前“市”的特点,所学知识已有论述,再结合材料即可,答案要体现出市设置的特点、管理限制等方面。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即可,答案可与第(1)问各方面相对应,体现出相对比的变化。第(3)问答案要体现出材料中城市商业繁荣,经济功能的加强;还应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特点加以补充,如货币方面、区域商业及商帮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等方面。答案:(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2)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3)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11、;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5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近代化。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26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千呼万唤始出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战争后 C“一战”期间

12、 D国民党统治后期10明代有一个笑话,说是朝廷宴请外国元首和使节,结果宴会所用580件官窑瓷器全部被使节们顺手牵羊带走了。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当时()A政治非常开明 B制瓷技术精湛 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27右图是作于1930年的漫画这把破扇子,哪能抵挡得住外来的狂风骤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蜡烛和火苗:代表中国民族工业及其生产的产品(国货)B破扇子:中国政府的鼓励、提倡和中国人民“实业救国”的决心C狂风骤雨: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官僚资本的挤压D漫画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曲折艰难发展3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

13、材料(15分)材料一 某校高一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一些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论:他们积极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 他们创办的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他们的企业在国民政府前十年得到较快发展 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表: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

14、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选择说法正确的序号。(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分)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日益萎缩”两个阶段的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分)(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33.(1)序号:(2分)(2)特点:曲折发展(2分)原因:“初步发展”阶段: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有识之士的推动“实业救国”(3分)Ks5u“日益萎缩”阶段: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压迫)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共内战造成的极大破坏(3分)(3)地位:受压迫,在夹缝中生存(2分)作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