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2000078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动手操作水平的培养是为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而服务的,动手操作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从人大脑思维的角度来说,小学生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实践过,在大脑中易留下深刻的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动手操作的作用,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协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大幅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动又好奇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借助操作启动思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到主动获取知识。一、培养动手操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

2、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要上好一节课,必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学生才会去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才能创造性地学到知识。例如,在教学“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怎样变化时。”让学生用木条做成一个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然后问“:假如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这就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都很想知道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到底有没有变化。此时,为了加深他们的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因势利导激

3、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把长方形从两个对角反向拉成平行四边形,看一看拉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实际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它的高随着平行四边形拉得越扁就越短,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那么它的面积就越来越小,由此可见它的形状变了,面积变了吗?周长变了吗?怎样变?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面积变了,变小了;周长没有变。”通过学生拉一拉的动手实践活动,很快地就达到了所求的教学效果,从中体会到只有学生带着求知欲,带着兴趣去学,才会学到他们想要学的东西。二、培养动手操作的水平,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水平的主渠道,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打破传统的课堂结构模式,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条

4、件。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通过实践和观察发现规律,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15减8的退位减法”时,首先要求学生拿出15根小棒(1捆10根,另加上5根),试着从里面拿走8根,想一想该怎么拿?学生会发现从5根中减8根不够减。通过如下动手操作,找到几种不同的摆法:将1捆小棒全部打开与另外的5根合起来是15根,从这15根中直接1根1根地减去8根,还剩7根。先从10根中直接拿走8根,剩下2根,再把这2根和5根合起来就是7根。从15根小棒中先去掉5根,剩下10根,然后再从10根中去掉3根,最后剩下7根随后,在教师引导下,再让学生分别将自

5、己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然后请学生评议哪种方法比较好。最后由教师将评议认为比较好的拿法示范一遍,讲出算理,综合性地推导出十几减几最适宜的算法。三、培养动手操作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理解 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擅长跳出教材,能巧妙组织教材,把“活”知识教给学生,把学生教“活”。把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面前,让其观察生活,有效地促使他们自主地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理解掌握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例如,在教学“图形中的规律”这个内容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小棒摆三角形,列表做好记录。1.提出问题:摆几个独立的三角形,所需小棒的根数分

6、别是多少?;摆连接的三角形,摆1个要几根小棒?2个呢?3个呢?10个呢?2.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多种角度寻找关系。摆连接的三角形:摆2个三角形,需要325(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需要3227(根)小棒;摆10个三角形,需要322221(根)小棒。所以,摆连接的n个三角形,需要小棒的根数为:32(n1)32n22n1(根)。3.发现规律:摆几个独立的三角形,所需小棒的根数总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摆连接的n个三角形需要(2n1)根小棒。通过这样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图形中的规律”有了感性理解,对新课不再陌生,能轻松地接受各种新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课前、课堂、课后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水平,有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各方面的水平也得到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