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海底世界4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1999307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 海底世界4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海底世界4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海底世界4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海底世界4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海底世界4教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 海底世界4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 海底世界4教案 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底世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你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大海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介绍自己了解的海底的一些知识。二、教师

2、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三、学生听读后简述海底世界的样子。四、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可让学生采用填表法按要求进行自学。五、检查自学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2.提醒学生注意特殊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3.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稳固练习。4.指名分析字形结构。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1.比拟近义词,理解词义。奇异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意思相近。但“奇异多用来形容景色,而“奇怪可以形容人、事、景物,应用范围广。蕴藏与“储藏的意思相近。用在潜藏而未显露或等待开发的地方。普通平常的、一

3、般的。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课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很生动。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用“窃窃私语造句。物产丰富物产: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即: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七、再次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每一节分别写了什么?八、作业。1.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生字词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3.指读有关句子:“海

4、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2.指名答复,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3.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1)思问题。(2)画重点句。(3)找重点词语。(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2指名答复后,出示重点句。“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

5、底依然很宁静。3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依然指依照原来的样子。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句义不变。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4海底有光吗?答复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课文介绍了海底的哪些声音,用横线画下来。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声音?2.学习第3自然段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6、。1思。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3出示句子:“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让学生讨论:“是否是什么意思?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3.学生自读35句。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2什么是“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4作者这样描

7、写有什么好处?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他们更加可爱、动人。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7教师读句子:“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

8、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奇特9小结学法: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注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黑中有亮、静中有声4.用上面的学法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1指名份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海底有哪几类物产?文中分别写了些什么?2指名答复,教师依照学生的答复板书。5.学习第4自然段。1指读课文,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本段共有五句话。第1句讲“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2“已经知道

9、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3第1句与2至6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先总述后分述那么,这一节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用方框圈出来,他们各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画出来。4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来的。5出示填空练习。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每小时能,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利用水的反推力。自己不动,能做免费的长途旅行。6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句话作者给贝类赋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

10、说说海底还有哪些动物,各有什么特点?6.指读5、6自然段。1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有有还有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最大的、最小的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还了解哪些海底植物及其特点。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稀有金属是很珍贵的矿产资源。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5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让学生体会作者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奇异。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

11、产是分不开的海底还有些什么呢?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七、看图,再激趣、展开想象。1.出示挂图。2.谈话激趣。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设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以次深化和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第三课时一、练习造句1.理解词义。2.指读原句,弄清句式及用法。3.师范引路。1普通。妈妈是一位普通的教师。2学生口头造句练习。3物产丰富。原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例句:西沙群岛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4学生口头造句练习。引导学生用“窃窃私语造句。二、检查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三、作业:1.评价手册2.补充练习3.画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板书设计:海底世界宁静 有声音景色奇异 动物物产丰富 植物矿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