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1992133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7。1 框架结构的荷载计算。1.1 板传荷载计算计算单元见下图所示:图71框架结构计算单元因为楼板为整体现浇,本板选单向板, 可转化为作用于框架梁上的集中力板将荷载传给次梁次梁再传给框架梁.(1).取以-轴线为中心及和,和一半轴间的框架:顶层:屋面板传荷载:图7-2 顶层框架结构计算单元等效荷载恒载:活载:梁自重:.91 k/m图-3 标准层框架结构计算单元等效荷载().标准层的以轴线为中心及 和,和一半轴间的框架:楼板传荷载:框架梁集中荷载为:恒载:=N活载:=(3)A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顶层柱:女儿墙自重:顶层柱恒载=女儿墙+梁自重板传荷载顶层柱活载标准层柱恒载

2、墙自重梁自重+板荷载=标准层柱活载= (4).B柱纵向集中力计算:顶层柱荷载梁自重板传梁荷载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标准柱:恒载活载: ().柱纵向集中力计算:顶层柱:顶层柱荷载梁自重+板传梁荷载顶层柱活载=板传荷载=标准柱:恒载活载:框架柱自重计算:柱自重:底层:0.6。66.054.5 kN其余柱:0.60。6255。459 kN2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7。2。1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1)。恒荷载作用下框架可按下面公式求得: 在均布线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值().恒荷载(集中荷载)作用下框架可按下面公式求得: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值顶层:标准层:在恒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梁端弯矩值:顶层:标准层

3、:图7:恒载作用下的受荷简图(2)。根据梁,柱相对线刚度,算出各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如图7 , 图7所示:A柱: 图7 A柱弯矩各层分配系数简图柱:底层: 标准层: 顶层: B柱: 图6 B柱弯矩各层分配系数简图B柱:底柱: 标准层: 顶层: ()恒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剪力计算,根据简图(75)梁: (7)柱: (75)图77 恒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4)。恒荷载作用下的边跨框架的轴力计算,包括连梁传来的荷载及柱自重恒荷载作用下的A柱轴力计算: 恒荷载作用下的B柱轴力计算: 恒荷载作用下的C柱轴力计算: 恒荷载作用下的D柱轴力计算: ().弯矩分配及传递弯矩二次分配法比分层法作了更进一步

4、的简化。在分层法中,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分层单元的杆端弯矩时,任一节点的不平衡弯矩都将影响到节点所在单元中的所有杆件.而弯矩二次分配法假定任一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只影响至与该节点相交的各杆件的远端。因此可将弯矩分配法的循环次数简化到一次分配、一次传递、再一次分配。所以本框架设计采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框架内力,传递系数为/2。各节点分配两次即可,考虑边框架梁的偏心。如表7-1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内力二次分配表所示:表7-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内力二次分配表 A C(6)。 恒载作用下的的框架弯矩图对于无荷载直接作用的杆件(如柱),将其柱端的弯矩连以直线,即为该杆件的弯矩图;对于有荷载作用的杆件(如梁),则以杆

5、端弯矩的连线为基线.叠加相应简支梁的弯矩图,即为该杆件的弯矩图。弯矩图如上图79所示。则梁跨中弯矩为: 3.3 14。74 15372 137.0 139。93 1478 121。47 6.4 174 8。31 12511 222 122。83 791 17.35 10.1 88 。4 25.3 1208 23 11.7 07.65 10。6 83 13.26 160 0.8 1224 1。47 07。5 0867 8446 13842 127。7 20.99 1。31 1114 16.64 18。7图7-8恒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kN。)()恒载作用下剪力计算1. 梁端剪力:B跨: BC跨:

6、CD跨: 柱端剪力:A柱: B柱: C柱: . 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7.3.1 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同恒载作用下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框架内力,折减系数为1/,各节点分配两次即可。活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如表72所示:73.2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1)。梁端的固端弯矩可按下面的方法求得;活荷载(作用下框架可按下面公式求得: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值顶层:标准层:(2). 活载作用下的的框架弯矩图对于无荷载直接作用的杆件(如柱),将其柱端的弯矩连以直线,即为该杆件的弯矩图;对于有荷载作用的杆件(如梁),则以杆端弯矩的连线为基线.叠加相应简支梁的弯矩图,即为该杆件的弯矩图.弯矩图如图71所示1. 则

7、梁跨中弯矩为:173.54 3314 30。1 52 31.14 3514 393 62。91 612。91.61 660.1 660。91646 96。0 96.059。6 012。05 1205895.59 1273.82 173。823。59 1321。82 131282 114。58 158. 583。9 631。59 1631145 A B C图7 恒载作用下的轴力图(单位KN)3384 623 62 56 56.8 5543 4686 4。66 771 。7 9.88 5.64 96。8 1064 86。7 8。2 .6 07.95 99。77 9。6496.8 95.59 86。7 87。7272。32 1.81 97 95。4 968 9.48 8678 .2 37 12。3 103.34 959 68 920 857 87.2A C图71活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 / 表7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内力二次分配表 B (3)。活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剪力计算根据简图(74)和推导公式计算其活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如图(7-9)所示:1. 梁端剪力:B跨: BC跨: CD跨: 柱端剪力:A柱: B柱: C柱: (4) 活荷载作用下的轴力计算A轴:轴: C轴:D轴: 60。4 1.68 11。16。3 3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