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教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197667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永词两首》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柳永词两首》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柳永词两首》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柳永词两首》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柳永词两首》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永词两首》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永词两首》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水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教案 编写: 编写日期: 课时编号:教学课题柳永词两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背诵这两首词。 三、德育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教学重难点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2、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主备人 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时间教 学 过 程教师主导活动设计意图修改备注第一课

2、时一、导入新课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

3、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位全力创作词的文人。他喜欢创制长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以小令为主的面貌,扩大了词的容量,增添了词婉转曲折的韵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望海潮。前者既是柳永的代表之作,也是宋词中婉约派的典型之体;后者气象富丽宏大,与前者风格迥异,这正可以看出柳永多方面的艺术才情。二、一轮诵读,知人论世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

4、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 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小令。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 望海潮相关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

5、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二轮诵读,因声求气(1)把握节奏。 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上阙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学生朗读体味。(2) 疏通字词四、三轮诵读,缘景明情(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

6、:“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

7、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

8、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三)小结 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目的是什么?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目的: 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五、 四轮诵读,吟咏诗韵。(一)品味语言(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

9、不如“卷”形象逼真。 (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堪称千古丽句,加以赏析。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二)把握技法。 (1)善用“点染手法”。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

10、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两句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其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望海潮运用了点染手法,请加以说明。 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 “形胜”、“繁华”四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烟柳”等句作染,通过具体

11、的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此乃“繁华”也。 “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2)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

12、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六、拓展阅读1、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七、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全词。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段绘景文字,不少于100字。第二课时讲析 雨霖铃一、一轮诵读,知人论世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与情人话别之

13、作。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二、二轮诵读,因声求气 1、把握节奏范读雨霖铃。学生划出节拍,按教师范背的提示标出韵脚,然后诵读。 韵脚: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 2、疏通字词三、三轮诵读,缘景明情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选择什么意象) ?有什么作用?意象: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柳、风、月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2哪些句子直接抒写了作者的感情?上

14、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小结:上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寒蝉 长亭 骤雨环境悲凉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惆怅伤感(融情入景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伤离别 清秋冷落 愁意浓浓杨柳岸 晓风残月 酒醒伤情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以情带景 )四、四轮诵读,吟咏诗韵。 1、品味语言(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寒蝉”三句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气候(骤

15、雨初歇),这三句不只是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是情景,融凄苦之情人景,暗寓离别之意。(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如何表达感情的?“都门”二句是情事,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将人物置于矛盾这样集中的情境之中。进出“执手”一句,语言极为通俗,感情也极真挚,伤极痛绝之情态毕现。至此,写的是实景实事实情。“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分析。用了“虚景实写”的艺术手法。“念去去”二句是他的内心独白,“念去去”三句读时要一字一顿,声断气不断,这二句是别后想象之景,茫茫辽远的空间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在半虚半实间突出了离愁的深切。下片是虚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自古”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