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1976205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学习题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一、单选题 1胃液成分中,能使蛋白质易于水解的物质是 A盐酸 B胃蛋白酶原 C盐酸和胃蛋白酶 D粘液 E内因子 2. 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口腔 B胃 C十二指肠和空肠 D回肠 E大肠 3. 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 B集团蠕动 C容受性舒张 D紧张性收缩 E分节运动 4. 使消化管保持一定形态和位置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 B容受性舒张 C分节运动 D紧张性收缩 E集团蠕动 5. 在下列消化液中,哪一种不含消化酶 A唾液 B胆汁 C胃液 D胰液 E小肠液 6. 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E小肠液 7. 由淋巴途

2、径吸收的物质是 A甘油一酯和脂肪酸 B甘油和氨基酸 C氨基酸和葡萄糖 D葡萄糖和甘油一酯 E氨基酸和甘油一酯 8. 胆汁中参与脂肪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是 A无机盐 B胆盐 C胆固醇 D胆色素 E卵磷脂 9. 胃蛋白酶的作用是 A将蛋白质水解为月示和胨 B促进胃酸分泌 C中和胃酸 D促进胃运动 E促进胃粘膜增生 10三类食物由胃排空的速度是 A糖蛋白质脂肪 B糖脂肪蛋白质 C脂肪糖蛋白质 D脂肪蛋白质糖 E蛋白质糖脂肪 一、问答题 1.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2.试述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它们的生理作用。 3.为什么说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C C E D B

3、C A B A A 1.为什么说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答:小肠之所以是最重要的吸收部位,原因是: 小肠的特殊运动形式分节运动,至使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较长; 在十二指肠处,已有胰液、胆汁等重要的消化酶水解大分子物质,使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彻底消化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小肠粘膜的皱褶、绒毛和微绒毛增加了肠壁与小分子物质的接触面,使吸收面积增大; 小肠粘膜下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利于小分子物质渗入吸收。 2.试述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其它们的生理作用。 答:胃内由胃粘膜的泌酸腺壁细胞分泌胃酸、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粘液颈细胞分泌粘液。 胃液成分的作用 1)胃酸的作用 激活

4、胃蛋白酶原,并为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pH环境; 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使蛋白质易于水解; 抑制和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进入小肠后,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有助于小肠对钙和铁的吸收。 2)内因子它能与从食物入胃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维生素B12,以防止被胃酸破坏,并将其运送至回肠,复合物解离,利于维生素B12的吸收。若内因子缺乏,则维生素B12的吸收减少,可使造血功能中,红细胞不易成熟而停留于幼稚状态,无功能,造成巨幼性红细胞贫血。 3)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在HCl的作用下激活,成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月示和胨。 4)粘液的作用被消化腺分泌出的粘液

5、,在粘膜表面形成一个凝胶层,具有润滑、保护胃粘膜的作用。此外,粘液与表面上皮细胞分泌的碳酸氢盐一起构成“粘液-HCO3-屏障”,防止胃酸中的H+和胃蛋白酶侵蚀胃粘膜,起到了保护作用。 3.为什么说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 答:因为胰液中除水和HCO3-可中和胃酸,给小肠内消化提供中性偏碱的环境外,还含有能把大分子营养物质水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重要酶。 胰淀粉酶将各种淀粉水解成为葡萄糖。 胰脂肪酶在胆盐的协助下,将脂肪微粒水解为甘油、脂肪酸或甘油一酯。 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的水解蛋白质的酶,一般都以酶原的形式分泌出来,没有活性。它们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才能起作用。胰蛋白酶原在肠致活酶的作用下,被激活为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又可以激活其本身酶原和糜蛋白酶原。使水解蛋白的酶具有活性。蛋白质在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的单一作用下,水解为月示或胨,而在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共同作用下,将直接、彻底被水解为多肽和氨基酸。 胰肽酶将多肽水解为氨基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