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参考问题详解及深度解读汇报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197620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参考问题详解及深度解读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参考问题详解及深度解读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参考问题详解及深度解读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参考问题详解及深度解读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参考问题详解及深度解读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参考问题详解及深度解读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参考问题详解及深度解读汇报(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2019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号:考场号:座位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号、考场号和座位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完毕,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根底运用(共15分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如下任务。“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3分)公元前119年,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

2、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綢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文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1分)A.载(zi) 载(zi B.载(zi) 载(zi)C.载(zi) 载(zi) D.载(zi) 载(zi2)在这段文字横

3、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勾 沿 B.勾 延C.沟 沿 D.沟 延【参考答案与深度解读】【参考答案】1C1分(2)D(2分)【深度解读】第(1)题考查多音字在不同语境下的读音:作答时,考生可通过对字义的理解来判断读音:“载有两个读音:读zi时,有以下又项:“年的意思,如“三年五截;“记载,刊登的意思,如“刊载。读“zi时,主要有以下义项:“装载的意思,如“载客“载誉归来;“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的意思,如“卸载;“充满(道路)的意思,如“风雪载途“怨声载道;“又、且的意思,如“载歌载舞。结合语境,可知“载着的“载应读“zi,“载人史册的“载应读“zi。答案选C。第(2)题考查

4、同音字的辨析,考生可结合字义和上下文语境进展分析。“勾通指“暗中串通,勾结,含贬义;“沟通指“使两方能通连。根据语境可知.处应选“沟。“延续指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延长下去。符合语境,且并无“沿续一词,故处应选“延。答案选D。“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又名“锦官城,我国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1分)【参考答案与深度解读】【参考答案】唐(1分)【深度解读】此题考查文学常识。抓住题干中的“杜甫这一关键信息,不难填出朝代。“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为

5、哪一项(2分)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与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表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A.【甲】句号【乙】句号 B.【甲】句号【乙】分号C.【甲】冒号【乙】句号 D.【甲】冒号【乙】分号【参考答案与深度解读】【参考答案】A(2分)【深度解读】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用法的解析, 解符此题,要通读语段,明确该语段是对展品的具体介绍,为“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甲处前后句主语不同

6、,前一句的主语是“本次展览,是总说;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展品的年代,且该分句与下文的“展品的种“展品涉与21个民族两个分句构成并列关系,是分说局部。而乙处后面的句子概括了所有展品的特点和价值,是一个总结句。据此可知,甲处、乙处均应用句号,答案选A。4.国家博物馆举办“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右图是展览的宣传海报,上面有“殊方共享四个字。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殊方的意思是“他乡,异域。结合展览的容,你认为“殊方共享在这里的意思是:1分【参考答案与深度解读】【参考答案】示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亨精品文物(或世界各国共享人类文明)(1分)【深度解读】此题

7、考查词语的语境义。解答此题,一定要结合题干给出的语境,即展览展出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珍藏的文物精品。题干已给出“殊方的本义。“共享是“共同享有;共同享用的意思。据此不难得出,“殊方共享指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享精品文物。此外,考生也可将“共享文物上升为“(世界各国)共享人类文明。“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

8、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甲】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表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乙】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表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丙】这些精美文物充分表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参考答案与深度解读】【参考答案】丙(2分)【深度解读】此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通读语段可知,语段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中的众多精美文物。根据给出的三个选项可知,横线处所填容意在明确展出这些精美文物的意义。而这三句话的区别在于主语不同。甲句主语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园,乙句主语是“丝绸

9、之路沿线各同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丙句主语是“这些精美文物。而语段的主体是展品(精美文物),为保持语段的连费性,横线处宜填丙句。6.学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向同学们征集图文资料。阅读同学们的来稿,完成(1)-(3)题。(共6分)(1)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碑林是中国书法的宝库。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的四幅碑林书法图片。对这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皇甫诞碑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刚健坚劲。B.怀素千字文的字体属于草书,连绵回绕,自由飘逸。C.争座位帖的字体属于行书,结构匀整,端庄通畅。D.熹平石经的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2)下

10、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从路线示意图上看,丝绸之路是一条迷人的曲线,扣人心弦,使人赞叹,感人肺腑。B.每当想到骞、和、马可波罗等奔波于丝绸之路的先贤,我的敬意就油然而生。C.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物精品,虽然经过千百年岁月,却依然像璀璨的珍珠,弥足珍贵。D.“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必将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奏响和平、繁荣、文明的新乐章。(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驼铃,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波涛,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A.滚滚 欧亚 悠悠 乾坤

11、B.滚滚 乾坤 悠悠 欧亚C.悠悠 欧亚 滚滚 乾坤D.悠悠 乾坤 滚滚 欧亚【参考答案与深度解读】【参考答案】(1)C(2分|(2)A(2分)(3)C(2分)【深度解读】第(1)题考查考生对书法作品的赏析,C项,表述不恰当。图中的字体属于行书,但字体特点不是“结构匀整,端庄通畅,而是“大小错落,姿态飞动。第(2)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用这个词来形容“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中西方的交通要道不恰当。由此可知A项表述不恰当。第(3)题考查补写对联。根据对联知识可知,对联的上下联应容相关、词性相对、结构一样、平仄相合。此题难度有所降低,空

12、重在考查词语的搭配,“悠悠形容长久,遥远;“滚滚形容急速地滚动或翻腾:根据鸵铃和波涛的特点可知,空选“悠悠,空选“滚滚。根据“丝绸之路的特点可知,空填“欧亚,空填“乾坤。这也符合对联“厌起平收的要求。答案选C。【核心素养】 1-6题以“经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为依托,巧妙地将语文根底知识融合到一个个具体的情境中去考查,具体考查了字音、字形、文学常识、标点符号、词语的语境义、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书法赏析、修辞手法辨析、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对联补写等考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就要求考生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与试题提供的具体情境建立有机联系,从而正确运用语文根底知识,提高自己的图像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13、,并对祖国的书法文化、对联文化等形成自己的认识。命题很好地表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开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二、 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共4分)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1分)【参考答案与深度解读】【参考答案】仁存其中矣(1分)8.莫笑农家腊酒浑,。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村)(2分)【参考答案与深度解读】【参考答案】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化明又一村(2分)【深度解读】第7、8题考查古诗文直接型默写。解答此类试题,考生根据给出的句子填写相应的句子即可,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漏字、添字、写错别字,如7题中的“矣字,8题中

14、的“豚字。9.在公园里游览,当你看到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五龙亭,你能联想到的带有“亭(或“楼“阁)字的一句古诗是 。(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1分)【参考答案与深度解读】【参考答案】示例:孤山寺北贾亭西(1分)【深度解读】此题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古诗的能力。根据题意,考生只要写出带有“亭(或“楼“阁)字的古诗即可。除示例给出的诗句外,考生答“此地空余黄鹤楼“请君暂上凌烟阁等亦可。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0-11题。(共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存知己,天涯假如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10.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 之情,也表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3分)【参考答案与深度解读】【参考答案】示例:同是宦游人(宦游) 不舍(惜别) 豁达(乐观、积极向上)(3分)【深度解读】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容,作者情感与态度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离不开对诗歌写作背景、诗人境遇的把握,以与对具体诗句的理解,通读诗歌可知,“同是宦游人一句揭示了两人共同的境遇,故空可填该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