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学重点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197619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康复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神经康复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神经康复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神经康复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神经康复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康复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康复学重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神康名解:脑卒中、静止性震颤简答题脑卒中康复原则AIDP常见康复问题PD为什么早期不能做太多健侧代偿训练脊髓炎康复结局L3及L3以下脊髓损伤的功能情况及康复治疗1、脑膜刺激征:A、颈强直:颈后肌痉挛,被动曲颈遇到阻力。B、Kernig征: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关节可被伸至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C、Brudzinski征:嘱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2、 闭目难立征(Romberg si

2、gn)病人站立,两足并拢,两臂前举至水平位,伸肘,不动。先睁眼,后闭眼。正常人可维持60秒左右不倾倒,儿童更久,老年人较短。但可有轻微的前后来回摇晃。前庭系统疾患者,睁眼闭眼皆可向患侧偏斜或倾倒。小脑半球病变,可向患侧倾倒;蚓部病变,可向前或后倾倒。深感觉障碍者睁眼时身体摇晃不明显;闭眼时站立不稳或倾倒,倾倒方向不定。 3、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患者的脑干受到部分损害(脑桥基底部病变),导致其运动功能几乎全部丧失,表现为患者肢体不能活动,不能言语,易被误认为VS,但由于患者的大脑皮质和脑干被盖部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无损害,故其意识完全清楚,能通过睁、闭眼或眨眼表

3、示“是”或“不是”来进行交流。 4、痉挛 (Spasticity)指肌肉或肌群断续的不随意收缩,肌张力明显增高即称痉挛。在被动活动时产生过大的抵抗感。偏瘫痉挛典型模式:上肢屈肌痉挛模式下肢伸肌痉挛模式5、肌张力低下:蛙状姿势(俯卧位或者仰卧位),W状姿势(仰卧位),对折姿势(坐位),倒U姿势(俯悬位),外翻或者内翻扁平足,站立时腰椎前弯,骨盆稳定性差而导致走路左右摇摆似鸭步,翼状肩,膝反张。6、脑卒中治疗原则:1、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早期康复时机。2、康复治疗计划建立在功能评定的基础上,由康复治疗小组共同制定,并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调整。3、康复治疗贯穿脑卒中治疗的全过程,做到循序渐进。4、综合康复

4、要与日程生活活动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并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以及家属的配合。5、积极防治并发症,做好二级预防。老师的ppt是:1、抑制异常的原始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2、患侧功能恢复,健侧功能代偿。脑外伤的治疗原则:早期介入全面康复循序渐进个体化治疗持之以恒7、脊髓休克:脊髓休克也称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髓休克。脊髓休克常常发生在颈脊髓损伤之后,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括约肌功能及病理、生理反射均丧失的临床症候群。特征是迟缓性瘫痪,肌张力下降、疼觉丧失和反射消失。肌力和感觉通常在伤后4-6小时恢复,但是自

5、主神经功能通常需要数天或着数周才能恢复;球海绵体反射(反射的引出:男性挤压龟头、女性牵拉尿管)的出现是脊髓休克期已过的标志;8废用综合征:长期安静、卧床,或长期支具、石膏、夹板固定的患者出现以生理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可有局部和全身改变。9、误用综合征:是指不正确的治疗所造成的人为的症候群。常见韧带、肌腱、肌肉等损伤,骨关节变形,痉挛状态加重,强肌和弱肌不平衡的加剧,痉挛步态的习惯化等。10、联合反应:是指当身体某一部分进行抗阻运动或主动用力时,处于静止状态的其他部分可产生不随意运动反应。11、共同运动:是脊髓水平的原始运动,患者完成某项关节活动引发的该肢体其他关节肌肉的一组固定的没有选

6、择的运动。12、共济失调:小脑、本体感觉以及前庭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运动笨拙和不协调,而并非肌无力,可累及四肢躯干和咽喉肌,以及姿势步态和语言障碍。13、BELL现象;周围性面瘫时,因眼轮匝肌瘫痪,眼裂增大,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14、昏迷:昏迷(coma) 是一种持续的、深度的病理性意识障碍,其特征是双眼闭合,不能被唤醒,更不能认知;VS则是能觉醒但无认知。失15、失语症:失语症是指神智清晰意识正常的情况下,患因脑部损伤而导致原有的表达、理解、阅读和书写功能残缺或丧失的一种综合征。(课本)16、不同阶段脊髓损伤的治疗:1.颈4(1)特征:头部能做自由活动外,四肢和躯干均不能

7、活动,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完全需他人帮助。(2)训练:用嘴咬住操纵杆操作一些仪器,应加强呼吸功能的训练:深呼吸,唱歌和说话;站立训练,被动关节活动2.颈5(1)特征:肩关节能活动,肘关节能主动屈曲,但缺乏伸肘和腕、手所有功能;肋间肌麻痹而致呼吸功能差;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不能独立翻身和坐起;自己不能穿戴辅助具;日常生活绝大部分需他人帮助。 (2)训练:增强肱二头肌的肌力;学习使用矮靠背轮椅,并在平地上自己驱动;有条件时可使用电动轮椅;学会使用固定于轮椅靠背扶手上的套索前倾减压或利用双肘支撑轮椅扶手减压;可把勺子固定于患者手上,练习自己进食;呼吸功能训练同颈4;站立训练同颈4;关节活动训练同颈

8、4。3.颈6(1)特征:缺乏伸肘、屈腕能力,手功能丧失,其余上肢功能基本正常;躯干和下肢完全瘫痪;肋间肌瘫痪,呼吸功能减弱。勾住系于床脚的绳梯可以从床上坐起;利用万能袖带可完成进食、梳洗、写字、打字、打电话等。能部分自理生活,需中等量帮助。 (2)训练:驱动轮椅的训练;单侧交替地给臀部减压,每半小时进行1次,每次15秒;利用床脚的绳梯从床上坐起;站立、呼吸、关节活动训练同颈5;增强二头肌(屈肘)和桡侧伸腕肌(伸腕)的肌力。4.颈7完全性脊髓损伤(1)特征:上肢功能基本正常,抓握、释放释放和灵巧度有一定障碍,不能捏;下肢完全瘫痪;呼吸功能较差。轮椅上基本能完全独立;能自己翻身、坐起和在床上移动;

9、能自己进食、穿、脱衣服和做个人卫生(自我导尿);(2)训练:上肢残存肌力增强训练;坐在轮椅上可把双手撑在扶手上进行减压,半小时1次,每次15秒;用长条形木板进行床-轮椅及轮椅 -浴盆转移;关节活动范围、呼吸功能力训练、站立训练同C4。5.颈8胸2(1)特征:上肢功能完全正常,不能控制躯干,双下肢完全瘫痪,呼吸功能较差。能独立完成移,能驱动标准轮椅、独立处理大小便,使用通讯工具、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可从事坐位工作,可借助长下肢支具在平行杠内站立。 (2)训练:加强上肢肌肉强度和耐力的训练,坐位注意练习撑起减压练习;各种轮椅技巧练习,转移训练仍然必要;适宜的职业训练。6.胸312(1)特征:上肢完全

10、正常,躯干部分瘫痪,双下肢完全瘫痪。生活完全能自理,能独立使用标准轮椅和完成转移动作可从事一般的家务劳动,可从事坐位的工作。利用长下肢支具、拐、助行器或平衡棒做治疗性步行训练,2)训练:颈8胸2患者所做的训练,站立和治疗性步行,胸68练习摆至步,胸912练习迈越步。7.腰12(1)上肢完全正常,躯干稳定,下肢大部分肌肉瘫痪,能进行胸312病变的一切活动,能用短下肢支具(能固定踝关节)和肘拐或手杖进行功能性步行,能上下楼梯,日常生活完全自理。在户外长时间活动或为了节省体力和方便仍使用轮椅。(2)训练:训练四点步态行走,练习从轮椅上独自站起;上下楼梯;练习安全的跌倒和重新爬起,其他训练同胸312损

11、伤的患者。8.腰3及腰3以下 (1)特征:肢和躯干完全正常,双下肢有部分肌肉瘫痪,用手杖和穿高帮鞋即可达到实用步行的能力,腰5以下病变不用任何辅助用品亦可达到实用步行的目的。(2)训练:双下肢残存肌力为主,用双拐练习四点步态;用手杖练习行走;早期的训练方法同腰1和腰2病变的患者。17、帕金深早期训练方案:PD早期训练由于患者肌张力异常、肢体震颤、平衡障碍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将不同程度受限,并将随病情的进展而逐渐加重。因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分为两个阶段:1、早期训练 疾病的早期治疗,尽可能通过调整维持其粗大和精细协调活动、肌力、身体姿势和心理状态实现日常活动自理,保留自己的习惯、兴趣和爱好

12、,与家人、社会正常交往。重点选择穿脱衣服,坐、站转换,进出厕所、淋浴间或出入浴池,携物行走,上下车等活动作为训练内容。 2.后期训练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活动能力逐渐受限,应最大程度的维持其原有的功能和活动能力,加强日常活动的监督和安全性防护,提供简单、容易操作、省力的方法完成各种活动。 18、健侧代偿不提倡1、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只有单侧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发展到躯干和双侧肢体症状,所以对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不建议。2、过多的代偿会剥脱患手的锻炼机会,从而加速疾病的进展。因为这种代偿的功能不会长久有效。我们建议患者进行双翻共同动作的练习。如单手震颤致喝水动作不稳,建议使用特制的双乎柄的杯

13、子,两个手相辅助以增加稳定性。这样健侧有一定代偿作用的同时又对患者有辅助训练的意义,保证功能的同时又有一定的训练作用。19、 肩手综合征:表现:肩痛、手浮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临床经过:分为三期,手突然浮肿,被动活动时疼痛,出现自发痛是此期特点,手的水肿可减轻,又称后遗症期,水肿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但未经治疗的手,活动能力永久丧失,形成固定的有特征的畸形手20、面瘫: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区别:中枢性周围性损伤部位面神经核以上面神经核以下额纹对称患侧消失鼻唇沟对侧变浅患侧变浅示齿偏向病侧偏向健侧1、单纯性面神经炎:侵犯茎乳孔或以下部位,出现病变

14、同侧面肌运动障碍。表现为同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流涎,示齿口角偏向对侧。2、Bell面瘫:侵犯鼓索和镫骨肌神经之间部位,出现第1条症状+病变同侧舌前2/3感觉丧失,伴随涎腺分泌功能障碍。3、病变损伤镫骨肌神经和膝状神经节之间,出现第2条的症状+同侧听觉过敏。4、Hunt面瘫:病变侵犯膝神经节,出现第3条的症状+泪腺分泌丧失和外耳道或鼓膜疱疹、患者乳突疼痛。1。神经康复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并进行相关的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的一门学科。2。Kernig征:嘱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膝关节可被伸至135以上,

15、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3。Brudzinski征:嘱患者仰卧,下肢自然伸直,医生一手托患者枕部,一手置于患者胸前,然后使头部前屈,阳性表现为两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4。跨阈步态:周围神经病变时常出现足部下垂不能背屈,行走时或是拖拽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抬得很高,落脚时足尖先触地面,主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5。肩-手综合征:表现为肩痛、手水肿和疼痛(被动屈曲手指时尤剧)、皮温升高、消肿后肌肉萎缩、甚至挛缩。病因不清,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压迫下腕关节被牵拉并掌屈、过度牵拉、输液渗出、手意外小伤害等有关。常于卒中后1-3个月发生,多突然起病,节段性疼痛、水肿、血运障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活动后症状和体征加重。6、半暗带:脑卒中时在坏死的脑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之间,有一些不同程度受损的脑细胞,但细胞完整性尚保存,这些细胞与周围组织缺血缺氧,变性水肿形成为半暗带,具有双向性,治疗及时,正确可逆转为正常细胞,否则,坏死软化。7。小字征:因手指、腕、臂强直,产生写字强直,落笔不直,字行不整,字越写越少。8。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上的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与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9。老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