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口琴简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195171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口琴简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口琴简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口琴简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口琴简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口琴简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口琴简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口琴简史 口琴传入中国早於二十世纪初期,由於构造简单,在胡乱吹吸下都能发出悦耳和谐的声音,而且售价相宜,因此成为儿童嗯物,或作为叫卖者用来 招揽生意的工具。因此口琴很快便成为最多人学习的时髦乐器。口琴的传入,多数人的说法是20年代初从日本传到中国来的,但据中央电视台的实地考察,口琴在 云南的拉椆族(笔者不敢确定)中已相当有基础。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人在云南修筑滇越铁路时,一些驻华的外国员工已把口琴及其他外国乐器带来中国了。 1913年,当年年仅八岁的王庆勋先生在台湾彰化买到一本日文的口琴教本并开始自学起来。1917年,陈剑晨先生亦在浙江的家乡开始学习吹奏洋箫(简易口琴)。 在北京

2、方面,20年代,柯政和先在北京王府井创办了中华乐社,并热心推广口琴音乐。1926年春天,他邀请了日本口琴大师井奥敬一先生到 北京教授口琴,并在北京师大等学校开办口琴班,成绩非常理想。1927年2月柯政和编写了口琴如何吹奏一书,由中华乐社出版,也同时开创了口琴教才在 中国出版的先河。中国最早出版的口琴教材中如柯政和编译的口琴如何吹奏、黄适秋编译的口琴吹奏法及丰子恺编著的口琴奏法初步等等,三本口琴教 材的编者都是留学日本的留学生,在日本学习口琴,加上中国所采用的口琴亦是日本式的复音口琴为主,因此早期中国口琴音乐体系是直接受日本影响的。 口琴在中国早期的普及与发展 二十年代 1926年下半年,王庆勋

3、先生在上海成立了大夏大学口琴队,这成为中国第一个有组织的口琴队。1929年,王庆勋、刘因及大夏大学 口琴队的49名队员,会同社会上的同好,於在上海外浦正式成立中华口琴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口琴会。到了1930年,大夏大学口琴队於上海青年会举 办的口琴音乐会,是中国第一场口琴音乐会。同年,亚美广播电台邀请中华口琴会到该台播音演奏,这是口琴在中国第一次正式播音。 三十年代 1931年,中华口琴会在上海出版中华口琴界,成为中国最早出版的口琴专业刊物。同年8月,上海天一影片公司邀请中华口琴会录 制了有声口琴演奏片,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声口琴影片;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个制造口琴的工厂中国新乐器股份有限公司。鲍明珊

4、创办上海民众口琴研究会。 1932年4月19日石人望先生脱离中华口琴会後创办上海口琴专门学校,同年改名为大众口琴会,中国第二个口琴会诞生。1933年口琴前辈郁郁星 创办大吴口琴会(尚待确定) 1934年中华口琴会分会已在遍广州、香港、华南、徐州、贵州口琴会。鲍明珊与郑鸿谋合作把上海民众口琴研究会扩大并改名为环球 口琴会。广州王图南则创立心弦口琴研究社,在香港、澳门等均设立分会,社众达三千多人。1935年中华口琴会分会已扩展到东京、广东、青岛等地。同年陈 剑晨和友人创办大上海口琴会。郁郁星与赵连壁、郑鸿谋等人组织大华五重奏团,并热烈提倡半音阶口琴。而袁励康则组织哈尔滨口琴社,并开创了东 北地区的

5、口琴发展。4月鲍明珊主编的中国口琴界在南京发行出版,刊登有关口琴的音乐论述、乐曲、口琴知识,并报导全国各地口琴会的动态等。1937年 抗战爆发後,在上海及一些大中城市的音乐生活中,口琴音乐会始终没有停息。1938年中华口琴会分别在马尼拉等地建立分会。郁郁星发表口琴演奏与音乐修 养一文,这是第一篇以口琴艺术所作出的论文。1939年,上海各口琴团队队员举行联欢会,希望进一步携手发展上海口琴音乐,同时这也是上海首次提倡口琴 音乐以来的创举。39年4月上海口琴会出版上海口琴界月刊创刊,由陈剑晨主编。同年上海口琴会在国内首创以口琴为电影的红粉飘零配音。北京 中华口琴会主办了全市第一次的口琴锦标赛,同年李

6、厚襄网罗了上海各口琴队的精英,采用管弦化组织,创建全联合口琴队,全队共约40人。队中除以传统 的各类口琴为主外,曾用高音及中音铜角口琴、手风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铁琴、定音鼓及打击乐器等等。演奏曲目有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乐二乐章及罗西尼 的歌剧Semiramide序曲等等,演出轰动一时,博得中外音乐人士的一致赞扬,在国际上首创了口琴队演奏交响乐的纪录。四十年代 1940年任虹在安开五四庆祝会时,被邀口琴演奏,到会者有毛泽东、周恩来、洗星海等同志,上海口琴会曾多次举办慈善演奏会,作为 对社会的回报。1941年上海口琴会主办了全市口琴独奏锦标赛,这是当时中国口琴史上最大的一次口琴独奏比赛。1942年

7、首间餐厅米高美餐厅的陈 鹤乐队,率先加入了口琴,配合小提琴等,组成中西混合的新型乐队,以演奏粤乐伴奏,很快地便风糜了上海,其後不少舞厅争相模仿。1943年鲍明珊於南京创 立光明口琴会,分会遍布无锡等地。5月中华口琴会统计其会员总数达50955人,1947年,举办中华口琴会十七周年纪念音乐会,是次演出令中华口琴 会最足以自豪的大型音乐会,1949年,程明德创办新声口琴会。 就口琴音乐的发展来说,上海是中国口琴音乐的摇篮,自1929年起先後由王庆勋创办的中华口琴会,石人望创办大众口琴会,鲍明珊主持环球 口琴会、国光口琴会、郁郁星主持东吴口琴队,陈剑晨、舒锡礼、夏国范等合办亚声口琴会,後改名为上海口

8、琴会。从四十年代以来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口琴音乐团 体,到了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又分爷有王庆勋自办庆隆口琴会,程明德创办新声口琴会等等,从此上海的口琴音乐团体和口琴乐器工厂,如雨後春笋纷纷成 立,使口琴乐器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步推向全中国城乡各地,成为人民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热爱的大众化乐器。 新中国建立初期十七年中国口琴发展(1949-1966) 新中国建立初期以後的十七年(1949-1966),随著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家对文艺术采取扶持政策,对口琴发展和普及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1949年5月25日上海市区解放的当天晚上,华惠口琴会接受口琴家郑群的邀请,由郑群和将姜醉荪共同在中华自

9、由电台即兴播出了国际歌等上十 首革命歌曲改编的乐曲,开了上海口琴界演奏革命歌曲的先河。同年12月4日,由民主清年联合会主办,为庆祝世界青年节举行演出,为了加强口琴界的团结,音 协上海分会的指导下成立了上海市口琴团体联合会;石人望先生当选主任,王庆隆、陈剑晨为副主任,把上海各口琴团体组织起来,在交通大学礼堂举办前有未 有的演出,并出版了大会特刊,当时有口琴家王庆勋、石人望、郁郁星、鲍明珊、陈剑晨、王庆隆等人一起同台演出。期後,各口琴团体的活动更加频繁。1950 年6月上海口琴会举办了全市口琴独奏锦标赛。这是新中国成立後第一个口琴比赛。据上海口琴界月刊1950年10月号报导,当时就有9个业馀口琴团

10、 体在各私营电台播放口琴音乐,使广大口琴爱好者能从电台中欣赏口琴音乐,学到了不少演奏技巧,提升了整体的演奏水平。1952年,上海市口琴团体联合会 正式改名为上海市口琴团体联谊会,积极开展辅导教学并编辑出版会刊活动。1955年北京的男校汇文中学与女校幕真中学联合组建的幕汇口琴队都以 整齐的阵容及悦耳的琴声而声名远播,这支当时在北京一支一等一的口琴表演队。 文革期间(1966-1976) 六十年代初期,口琴活动日渐减少,在60年代中期,全上海口琴爱好者大约五十多万人,整个口琴音乐进入不大景气时期。随之而来的文化大 革命,使的口琴音乐受到严重的冲击。1966年,文化大革命在各大城戎垣i开,口琴音乐被

11、视为资产阶级音乐而遭到批判,期间所有口琴活动全部被 迫停止。三个口琴会:中华、大众、上海等口琴会的活动场地均被房管所收去,口琴家们或多或少都受到牵连,基本上口琴携带方便,价格便宜,因此成为文革运动 中的传播工具,产量因此并没有减少,生产技术得以保存。1976年9月,持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 近代口琴的发展(1976-20世纪末期) 由於改革开放政策的建立,特别是1979年2月全国艺术教育会议的召开,为中国的音乐发展带来了空前的生机,口琴活动又逐渐恢复。八 十年代开始,经过口琴界人士的努力,口琴音乐出现了复苏的新局面,在上海等底相继出现了口琴音乐热,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任虹主持的北京口琴会

12、等。1980年4月上海口琴会举行文化大革命後第一次演出,同年10月,会长陈剑晨对演出型式进行了改革,首创在口琴大合奏中采用板 胡协奏的形式,用口琴、大提琴、吉他组成弦乐四重奏,以及口琴独奏用小乐队伴奏,女声独唱由口琴队伴奏等,大大丰富了口琴音乐演奏的型式与色彩,受到观众 的热烈欢迎,也引起了口琴界的注目。10月北京口琴会成立,并召开第二次会议,任虹为理事长、王湘、杨家祥为副理事长,15名理事并聘请石人望等为艺术顾 问,另聘请程明德等为名誉理事。1981年3月北京口琴会上海分会渐渐改组成为东方口琴会,名誉会长:有李植闻、袁励康;会长:王培康、张孝玉、 桂锡田:艺术顾问:石人望等。王庆隆的中国口琴

13、会又改名为中华口琴会,开始恢复活动。5月由东方口琴会编的口琴爱好者创刊,内容包括口琴等, 由东方口琴会编印。1983年6月,上海口琴界第三度复刊,石人望的大众口琴会因缺乏场地等原因,未能重建。此外,北京口琴会成立,口琴演出也逐渐增加。 石人望於1985年1月28日病逝,同年上海口琴会老会员联谊会成立,後於1988年改名为上联口琴会 仅上海口琴会自1980年恢复活动至1990年共演出149场,起到了专业文艺团体的作用。在上海口琴开拓基金会的支持下,口琴家陈剑晨 等举办了全国口琴独奏比赛,参加人员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参赛选手达300多人。此外由黄毓千倡导组织的由上海市团委、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了上

14、海市第 一、第二届大学生口琴比赛及第一届、第二届上海市大、中学生口琴独奏、重奏比赛。期後也出现了少年口琴比赛以及高等院校口琴邀请赛等。1985年,由多个 团体包括上海口琴会等,举办全市少年儿童口琴比赛,参赛人数近1000人,是上海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口琴比赛。1966年7月,音协上海分会、上海口琴 会、上海口琴总厂联合举办首届全国口琴独奏锦标赛,共有490人报名,预赛采用录音选拔方式。1988年底,由音协、上海口琴基金会和口琴爱好者学会主办 的口琴比赛,也102人参赛,新手辈出,大有後来居上之势。 80年代初期,口琴爱好者为数很多,每场演出座无虚席,排队购票的情况常有出现。报名参加训练班的人也

15、很踊跃。但自1985年起形势开始 逆转,由於社会上吉他热和电子琴热的兴起,学口琴的人逐渐减少。1988年上海口琴会招收学员,只有30多人报名。此时,上海能坚持经常活动的口琴团体差 不多只剩下上海口琴会,中华口琴会等寥寥几家了。至1989年下半年情况又有好转,上海口琴会开办口琴学习班,报名人数逾600人。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口琴 音乐界也有较大变化,著名的口琴家石人望、王庆隆相继去逝。1995年口琴界的情况是以四个主要团体为活动中心,他们是中华口琴会、上海口琴会、大众口琴 会及豫园口琴乐团、上联口琴会等。近年根据北京口琴协会的估计,中国在十二亿人口中会吹口琴的约有八千万人,加上近年来中国推广音乐教育,规定凡国小三年 级的学童必需学习口琴或直笛任一种乐器,口琴在中国的发展仍潜在不少的发展空间。上海口琴会老会员联谊会於1998年正名为上联口琴会。现时在上 海比较活跃的口琴会分别为中华、大众、上海、东方、上联、豫园等六个口琴会。 口琴界对外文化交流 随著改革开放,口琴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也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