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导学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1951308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稼先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邓稼先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邓稼先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邓稼先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邓稼先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邓稼先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稼先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邓稼先导学案板桥中学 董擎学习目标识记积累:懈怠、开拓、署名、交瘁、奠基、元勋、孕育、无垠、难堪、马革裹尸、鲜为人知、妇孺皆知、家喻户晓、鞠躬尽瘁等词语。反复朗读文中熟悉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楚的手法。文中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感受思考:邓稼先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学习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为了坚定的信念,勇于克服困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导学探究一、课前预习、走近作者杨振宁:他在中国几乎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1966年至今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1986年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他与李政道

2、教授在1957年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之后,1980年又获Rumford奖,继而于1986年获自由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93年获美利坚哲学学会颁发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1994年秋又获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创立于1743年的美利坚哲学学会,是一个声誉卓著的国际学术组织,其目前的700名成员中,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就有100名。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代表该学会的最高荣誉。这个学会的执行官说,授予杨振宁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是因为“杨振宁教授是自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出类拔萃的设计师”,他和李政道的合作及与密耳斯的合作取得的成就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事件”,是“对物理学影响深

3、远和奠基性的贡献”。美国费城的富兰克林学院是美国最具权威的学术研究机构之一。这个学院颁给杨振宁的鲍威尔科学成就奖,是美国奖金额最高的科学奖(25万美元)。杨振宁教授是获此项殊荣的第一位物理学家。该学院的正式文告说,给杨振宁颁发此项奖金,是为了奖励他在规范场(即杨振宁于1954年与密耳斯合作创立的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方面和其他方面的杰出贡献。文告称赞杨振宁的研究工作“对20世纪下半叶基础科学研究的广大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人类对宇宙基本作用力和自然规律提供了理解”,“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行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有类似的影响”。为表彰杨振宁教授在理论物理

4、研究中的杰出贡献,中国有关方面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出申请,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1975年11月26日发现的、国际正式编号为342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杨振宁星”,已获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批准。这是一项崇高的荣誉。“杨振宁星”将在浩瀚的宇宙中永远闪烁。令我们崇敬不已的是,这位科学大师,时刻关注并鼎力支持着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他的功绩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嘉奖,1996年1月,杨振宁被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首次授予国家级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同时得该项奖的还有英国的已故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美国数学家陈省身、物理学家李政道、德国的知识产权专家豪伊塞尔和日本的水稻专家原正市等六人。此

5、项奖旨在奖励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关于“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指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吊古战场文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大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栖身,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

6、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 更加清楚。”、字词通关氢弹qng懈怠xi癌症i开拓tu署名sh交瘁cu奠基din元勋xn孕育yn选聘pn无垠yn难堪kn夐xing黯兮nx鲜为人知xin日曛xn挚友zh妇孺皆知r【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现指不怕苦,不怕死,为革命为人民而奋斗终身。【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锋芒毕露】毕,完全。锐气、才干显露无遗。【家喻户晓】喻,明

7、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知人之明】知,了解、知道;明,眼力。识别人的眼力。【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军人战死沙场。【元勋】立大功的人。【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仰慕】敬仰思慕。【难堪】难以忍受。【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阔别】长时间的分别。【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事物或现象没有间断地出现。【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庆幸】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任人宰割】比喻任凭别人欺压,不图反抗。任:听凭,任凭;宰割:砍杀,切割

8、,比喻侵略、压迫、剥削。3、整体把握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篇文章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作者以1898年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情况为例,说明旧中国是怎样“任人宰割”。今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对这一转变做出

9、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作者这样写,就使读者认识到: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对祖国、对民族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绝对相信他,这是他能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从对比中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

10、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说明了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才能孕育出邓稼先这样品格高尚的人物,也只有邓稼先这样的人才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为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邓小平同志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与小平同志表达的心声是一致的。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满眶。这是作者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50年的朋友邓稼先而骄傲。第五部分,先描绘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揣测邓稼先在这样的环境中率领部下奋斗牺牲的时候是什么心情;接

11、着指出邓稼先从事这项工作需要物理直觉、数学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关心邓稼先肩负重任、在关键方案上签字时手有没有抖。接着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最后引述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并呼应第一部分,把邓稼先的贡献置于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背景上。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这些话是对邓稼先的总评价,同时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这一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二、自学探究(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邓

12、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二)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文,何以见得?(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优选精选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 ) 任人宰割( ) 大厦( ) 至死不懈( ) 截然不同( ) 孕育( )2理解下列词

13、语的含义。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3选词填空。(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者。( )A开始 B开辟 C开创 D开展(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震荡 B激荡 C回荡 D动荡能力提升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4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5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6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7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