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人教一轮复习秦汉史(2):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一、两汉体制特色 :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含 义表 现(例子)汉承秦制两汉制度与秦制的继承关系① 皇帝(皇权)制度 ;② 三公九卿制 ;③ 郡县制 ;有所扬弃两汉制度在秦制上的废弃与发展① 废除了秦朝的苛法,建立刺史制度 ;② 实行封国制 ;③ 建立察举制度 ;④ 实行更严密的统编制度 ;二、两汉政治制度1、刺史制度(1)建立概况项 目基 本 概 况建立时间汉武帝后期 ;主要内容① 全国分13州,作为监祭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 ;② 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基本认识刺史位卑而权重,体现了“以小驭大”的原则,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加强 直接目的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主要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性 质汉朝时代的地方监察制度 ;历史作用①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 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2)演变概况项 目基 本 概 况演变时间东汉时期 ;主要内容①东汉初年:监察权加强,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 ;②东汉末年:“刺史”变“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影响①使东汉末年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②导致刺史权力膨胀,失去了监察作用,逐渐形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2、郡国并行制(1)性质 :汉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 ;(2)特色 :形成汉初郡县与封国交错局势 ;(3)汉初封国制两级封国王国王国名义受制于朝廷,实际上与割据无异 ;侯国① 相当于县,享用租税,无治民权,受所在郡监察 ;② 直属中央,不受所在郡管辖 ;封国之因① 楚汉相争,为败项羽,分封异姓王 ;② 江山已定,为“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剪除异姓王,大封同姓王 ;实质目的企图利用分封制和宗法制来巩固汉朝政权 ;封国危害威胁中央集权,引发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造成汉初王国问题出现(4)王国问题的解决方 式主 要 措 施实 质暴力方式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收回官吏任免权 ;————和平削权汉武帝推恩令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分割王国封地,加强中央集权附益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 。
封土不治民)限制藩王活动,加强中央集权3、察举制(1)性质 :汉朝自下而上的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 ;(2)先秦选官制 :① 三 代 :贵族世袭 ;② 春秋战国 :军功爵位 ;(3)察举制的建立项 目基 本 概 况建立目的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 ;建立时间西汉 ;主要内容察举,征召 ;汉武帝时期推行“举孝廉” ;基本认识① 察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② 察举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4)察举制的演变项 目基 本 概 况演变时间东汉时期 ;主要内容① 东汉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 ;② 乡举里选 :察举主要是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 ;③ 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 门第望族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 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形成发展 基本认识察举制的深化,使得选官权把持在地方门阀势力手中 5)汉代任用官吏的特点① 回避本籍 ;② 罪犯及其子孙不得为官 ;③ 官吏能否久任,关键在于政绩 ;三、两汉的经济制度 :编户齐民制1、编户制度性 质两汉管理百姓的行政制度和赋税制度 ;职 能管理地方和征收赋税 ;目的控制人口剥削农民①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和管理 —— 行政管理制度 ;② 为征收赋税提供依据 —— 赋税制度 ;内容① 编户齐民是指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 ;②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 ;作用① 加强了对百姓的控制管理,有利于财政赋税收入 ;② 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生活 ;2、编户齐民的负担负 担 种 类基 本 概 况赋税①田租较轻;汉有“十五税一”、“三十税一” ;②人口税按人丁标准征收 ;很重 ;③更赋代役税 ;徭役、兵役杂税巧立名目的田亩附加税 ;杂役百姓额外为官府服杂役,如修宫殿、修道路 ;★ 巩固训练1、“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
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这主要是因为……( )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2、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3、“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伍连坐 B.郡县行政 C.刺史监察 D.皇权独尊4、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5、西汉时期,文人司马相如由于委有名望,被汉武帝直接任命为政府官员。
这一选官制度是……………………………………………………………………………………………( )A、察举制 B、征召制 C、举孝廉 D、九品中正制6、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是由于……………( )A、郡国并行制的实行 B、刺史监察权的加强C、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D、尚书台权力的扩大7、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为了解决同一问题,汉武帝还采取了……………………………………………………………………………( )A、刺史制度 B、编户制度 C、察举制度 D、附益之法8、“举秀才,不识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9、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10、“自此以业……诸侯唯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至于哀、平之际,皆继体功裔,亲属疏远,生于帷墙之中,不为士民所尊,势与富室无异这说明…………………………( )A、西汉时期王国问题的存在 B、西汉时期王国问题的解决C、东汉前期诸侯势力的强大 D、东汉末期豪强势力的衰微11、西周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 )A、都是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而实行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12、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初税亩 B、编户制度 C、租庸调制 D、一条鞭法13、西汉实行编户制度主要是为了…………………………………………………………( )A、控制和剥削人民 B、恢复和发展经济C、防止农村人口外流 D、防止豪强隐瞒人口14、汉代开始实行的制度,到后来已经与初衷相悖较大的有…………………………( )①郡县制②封国制③察举制④刺史制度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5、汉朝隐瞒人口的现象十分普遍,主要原因是…………………………………………( )A、户籍管理制度不健全 B、汉朝土地集中现象十分严重C、汉朝的人口税很重 D、按户籍征收更赋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