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186576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流程 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基本流程包括:策划与准备、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价)、安全风险管控、检查与考核和改进提升。一、策划与准备为确保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顺利开展,企业要精心组织策划,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成立机构组织按照统一组织、分工负责的原则,成立由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家组成的领导小组,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按工艺或区域分别成立专业小组,细化分工、明确任务。企业应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技术优势,立足自主建设,在企业自身技术力量或人员能力暂时不足的情况下,可聘请第三方机构或专家帮助

2、开展相关工作。(二)制定工作方案企业应制定或完善本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三)全面培训人员全体人员风险管理的意识和技能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础,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根据基础薄弱、技术人员匮乏、员工整体素质较差的客观事实,对包括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普通员工和外包单位管理及作业人员在内的全体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培训。要组织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知识、风险辨识评估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法等内容的培训,使全体员工真正树立起风险意识,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

3、四)收集整理信息收集相关信息,是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估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充分挖掘确认相关资源信息,为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提供必要的外部和内部基础资料。1、外部信息。包括企业适用的行业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性文件以及安全监管要求;企业所处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企业临近的周边企业和居民的相关情况;国内外同类企业发生过的典型事故情况等。2、内部信息。企业管理现状、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普通员工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生产工艺流程、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情况;建设、生产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勘察、设计、评估评价、检测检验、专项研究、实验报告等;企业成立以来的

4、事故情况等。二、安全风险评估冶金等工贸企业可参照国家总局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开展风险辨识评估等工作。(一)合理划分评估单元。为便于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全面开展,避免出现遗漏,首先要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合理划分,确定评估的基本单元。单元划分应该分层次逐级进行,一般可以将整个生产系统依次划分成主单元、分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作业)单元。主单元可以结合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按照各生产主系统进行划分,岗位(设备、作业)单元是安全风险评估的最基本单元。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生产工艺复杂程度、设备设施分布状况和管理需要等情况灵活增减单元划分的层级和数量,以金属非金

5、属地下矿山为例(见表A)。表A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风险评估单元划分例表序号主单元分单元子单元岗位(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单元1开拓2采矿3提升运输竖井(罐笼)机房操作台提升装置提升机制动装置工作制动保护装置过卷保护装置4通风防尘(二)选择适用的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方法可以是定性的、半定量的、定量的,或者是这些方法的组合。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适用范围、技术特点等可以参考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GB/T27921-2011)。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安全风险评估的目标、范围、专业技术力量、获取评估所需信息的难易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自身特点的、简单易行的、便于操作的评估方法。各种评估方法对于安全风险评估各阶段而言

6、适用性各不相同,企业可以在安全风险评估各阶段选用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对于重要的环节和场所,可选用几种评估方法对同一评估对象进行评估,互相补充、互为验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三)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辨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前提和基础,其目的是要识别出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原因、影响范围和潜在后果。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时,要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评价及安全专项研究等工作的成果,对这些工作中辨识出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认真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充分挖掘可能存在的风险,拓展风险辨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提高辨识准确性和效率。为提高

7、安全风险辨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全体员工特别是生产一线作业人员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利用岗位人员对作业活动熟悉的优势,对单元中的作业活动、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岗位人员、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要突出关键岗位和危险场所的安全风险辨识,将风险影响因素、成因、可能的影响范围和事故类型查明,将其作为管控风险、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的重点。(四)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分析就是要在安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分析,为安全风险评价分析和管控提供支持。分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有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对于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根据企业技术

8、能力大小,可以通过对事故或事故组合的结果建模确定,或通过实验研究推导确定,也可以通过对行业内同类型事故的分析确定。在研究分析时,应首先满足行业领域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的强制性要求;尽量获取现场实测的勘察、试验、检测、设计等基础性数据,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重点关注可能导致发生重特大事故的风险。(五)安全风险评价安全风险评价就是要将安全风险分析的结果与企业确定的安全风险准则比较,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等级,以便做出安全风险应对的决策。安全风险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安全风险评价完成时,要形成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见表B)。表B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序号岗位(

9、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单元)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风险评价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原因后果影响范围可能性严重性现有措施有效性安全风险等级注: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2009)执行在对单元风险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还要对企业各生产区域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对于每个生产区域,可以根据安全风险关联或组合情况,按照短板原理选择单元安全风险的最高等级作为该生产区域的安全风险等级,也可采用综合加权的方法确定其区域安全风险等级。(六)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分级的结果,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的生产区域,在

10、企业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等图纸上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用信息化手段将各生产区域的安全风险等级展示出来。对于重要单元或区域,可根据风险管控的需要绘制单独的风险分级分布图。有条件的企业可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自有的信息系统绘制风险分布电子图。企业要认真分析红区、橙区、黄区、蓝区安全风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措施,实行差异化管理,尤其要加大对较大以上风险区域的安全风险管控力度。(七)建立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平台为提高安全风险管控的效率,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平台,构建完整的安全风险数据库,开发与安全风险管控相适应的处理模块和表单,将风险

11、类型、风险等级和相应管控措施清单,以及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安全风险辨识技术支撑体系信息包含其中,并逐步将信息平台与相关单位和政府监管部门的信息终端通过互联网连接,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信息与政府及有关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逐步实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实时监控,以及对企业安全风险的实时感知,实现事故后治理向事故前风险管控的转变。同时,信息平台的数据应及时更新。三、安全风险管控企业要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和完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包括降低事故可能性或者减少事故后果的措施),确保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一)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企业都

12、要从管理、制度、技术和应急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完善有效的管控措施;单独的措施不足以有效管控安全风险时,应考虑选择多种措施组合使用,并确定实施这些措施的优先顺序。可以通过消除、终止、替代、隔离等措施消减风险,也可以通过改造、修理等工程技术手段或个体防护手段降低风险。企业要采用管理和监控手段监控风险。制定管控措施时,要与各岗位、车间和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充分论证,确保管控措施的合规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要注重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加强远程监测预警、自动化控制和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严格执行设备定期更新,及时淘汰落后工艺装备。确定的管控措施必须紧密结合生产实

13、际,与现有的生产管理各个环节及现有管控措施充分融合,并符合现有标准对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的技术和管理要求。(二)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的方法,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基本原则开展。企业要对现有管理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相关要求、标准和制度,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整合到现有管理体系尤其是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中,融入到企业的整个生产活动与业务流程中,使之成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要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结果,明确各等级安全风险相对应的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人员分级管控的范围和责任,将责任分解到与生产过程相关的领导、部门、车间、班组的每个人,形成企业安全风

14、险分级管控表(见表C)。尤其要重点关注和管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对于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应实施多级联合管控,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遏制重大事故。表C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表序号岗位(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单元)危险有害因素安全风险等级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岗位风险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在员工进入作业岗位时,必须按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表对岗位的安全风险状况和各项管控措施进行安全确认,并进行班组安全风险预知、设备检查等活动,消除不规范行为,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岗、管理到位。企业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好安全风险预知预控的复核检查,确保管控措施有效落实。对岗位出现的异常情况或临时生产活动应立即进行现场

15、分析,制定相应对策措施,在管控措施落实后方可进行后续相关活动。(三)安全风险公示警告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风险的公告,一般实行公司(厂)、车间(班组)、岗位三级公告。企业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集中对重大以上风险实施公司(厂)级公示,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样式见表D)。将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后果、影响范围、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责任人、有效期、报告电话等信息标识清楚,公告内容应及时更新和建档。要制作重点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样式见表E),标明岗位安全操作要点、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管控措施及应急措施等内容,便于员工随时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要将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作为岗位人员安全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基础资料之一,并在应用中不断补充完善。表D企业安全风险告知栏序号环节或部位危险有害因素事故类型后果影响范围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应急措施责任人有效期报告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