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体会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81865229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交流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习交流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交流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交流体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心得体会我通过德阳市全员教师远程培训学习,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让我对经历了十年实践后修定的音乐课程标准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受益良多。首先,我们了解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是一个怎样的文本?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音乐课程的纲领性文本,是关于音乐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的指导性文件,它表达了政府对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音乐教材编写、音乐教学及学业评价的基本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版)是

2、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其次,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应如何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1、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材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溶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2、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迁移与潜移默化作用。音乐教

3、学环境的审美特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诸如录音机的音量过大,音质过尖,或不等音乐结束就“啪”的一声中断放音,弹奏音律欠准的钢琴、风琴,让学生吹奏由于簧片腐蚀而噪音叠出的口琴等。 再次,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为什么要强调音乐课程性质中的实践性?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

4、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感官快乐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音乐它以其独特

5、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从而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挖掘、融入审美因素,培养、拓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欣赏音乐,在多听、多唱、多做的过程中受到审美教育;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将音乐作品的形象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进而净化心灵,培养高尚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品位,使学生的身心在音乐教学中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