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航安全文化建设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1863529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民航安全文化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议民航安全文化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议民航安全文化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民航安全文化建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民航安全文化建设针对民航技术装备现代化程度高、运营风险程度高等特点,加强我国民航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安全第一”是民航安全文化的灵魂。“诚信严实”是民航安全文化的精髓。“安全就是效益”是民航安全文化的价值反映。法规规章是民航安全文化的制度保障。设施设备是民航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 尽管中国民航已培育出了自己的安全文化,但目前还处于初建阶段,建设富有竞争力的安全文化是中国民航面临的任务。 一是要营造安全文化舆论环境。安全文化建设是行业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安全,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要加

2、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使“诚信严实”成为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中国民航的行业精神。要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和消费者宣传航空安全知识,使旅客、货主和社会公众了解民航,理解民航,在社会层面构筑起一道保障安全的坚固防线。 二是加强职业规范培训工作。民航的技术性、系统性和风险性特征要求行业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职业规范。职业规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化的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可以帮助员工形成一种统一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同时,可以明确岗位规范和职责,使员工各就其位,各负其责,提高工作效率和行业安全监管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建设安全文化,既要有

3、定性的要求,还要有定量的指标,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健全三个层次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 (一) 衡量行业安全水平的宏观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全行业的安全生产周期、百万架次事故率、与其他运输方式同比运输增长率、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 (二)衡量航空运输企业安全水平的微观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航空公司的安全业绩、品牌认知率、旅客忠诚度、机队更新情况、运输增长率等; (三)衡量航空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控制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制度建设、专业技术、队伍作风、工作环境、设施设备、思想政治工作等,尤其是人为原因在事故百万架次率中所占的比例。 四是加强安全生产

4、法制建设。法律、法规的实施监督的依据和保障。要使民航安全生产走向法治化的轨道,就应以法制建设为重点,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一)以安全生产法和民用航空法为依据,抓紧清理、修改和完善有关行政法规、条例,根据新形势研究制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二)深化改革,理顺关系,建立健全统一、集中、规范的安全生产执法、监管和监察主体,确保权力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 (三)根据航空运输的新形势和安全生产的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和制定民航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和中长期规划; (四)依法强化安全生产监察,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维护安全生产秩序。 五是赋予安全文化时代特色。建设安全文化,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其时代特色。要不断探索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民航安全管理工作法制化;要研究新形势下民航安全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尤其要研究针对航空安全的恐怖行为,寻求积极因素有效的防范措施;要进行管理创新,结合政企分开后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的变化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的安全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机场下放地方后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跟踪科技进步的步伐,不断提高安全设施设备的科技水平和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 摘自中国安全生产报 包随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