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说“木叶”》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上传人:xftxx****9158 文档编号:481755952 上传时间:2024-05-08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说“木叶”》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说“木叶”》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说“木叶”》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说“木叶”》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说“木叶”》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说“木叶”》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说“木叶”》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木叶木叶林庚木木“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林庚先生从古诗词中多用“木叶”而不是“树叶”这一有趣的现象入手,集中大量资料深入分析,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了“古代诗歌语言暗示性”的观点。请你在学习这节课后,梳理整合学习内容,为“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拟写一个名词解释。主任务“木叶”“树叶”“木”在艺术形象领域差别一字千金颜色微黄、质

2、地干燥令人想到树干,暗示落叶理清文章思路完成思路图宫词(节选)唐王建初成鸟护窠,石榴花里笑声多。1.请在下列空格处选择填写“木叶”或“树叶”,并根据林庚先生在本文中的观点来分条陈述理由。学习活动1:深入理解“木”“树”之辨,掌握语言暗示特征。秋思唐李白春阳如昨日,碧树鸣黄鹂。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天秋下,月冷莎鸡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2.读了说“木叶”后,有同学认为刘禹锡的名句“病树前头万木春”应该改为“病木前头万树春”。他改的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学习活动一:深入理解“木”“树”之辨,掌握语言暗示特征。1.细读第5、6两自然段,分析林庚先生得出“木”所暗示内涵的方法。木木头、木板、门闩、棍子(死的、没生命的)树干,没有叶子微黄干燥枯萎的、萧索的疏朗的清秋气息从常见的外在物理形态内在的心理情态学习活动二:分析“暗示”路径,体悟理解迁移。2.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花”意象的艺术特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4、,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学习活动2:分析“暗示”路径,体悟理解迁移。梳理整合学习内容,为“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拟写一个“名词解释”。古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出的观点。主要是指诗歌中的语言,除了概念意义,即词典意义或字面意义,还由表及里、由象到情暗示着与之相联系的心理、情味、意境等丰富的潜在的内容。学习活动三:梳理“暗示”观点,拟写“名词解释在课后搜集古代诗词中“柳”的名句,运用林庚先生的“语言暗示性”观点,写一篇说“柳”的小短文。400字左右。课后学习:3品读下列诗句,探究古代诗词中的“柳”经常出现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能引起哪些联想,具有怎样的暗示性。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罗隐柳)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平乐)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周邦彦兰陵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