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及装修阶段控制要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81732701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及装修阶段控制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主体及装修阶段控制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主体及装修阶段控制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主体及装修阶段控制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主体及装修阶段控制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体及装修阶段控制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及装修阶段控制要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过程中控制要点一、 钢筋施工1、 确定好墙、柱及板钢筋的连接方式,尽量做到经济合理,降低施工成本。做好钢筋马凳及梯子筋,做法明确。2、 地下部分如果有人防工程,钢筋工程施工中,应当注意人防底板、墙体及顶板双层钢筋网片必须对齐,S型拉钩的平直段长度、拉钩的角度等符合人防要求,底板拉钩平直短在下料过程中应当适当加长。人防门门槛部位上反连梁高度控制,底板钢筋施工时注意人防门底部(斜向)加强筋不能漏掉,人防墙体插筋在人防层尽量不能断筋,人防顶板施工过程中,在人防门顶板部位预留安装吊环。3、 底板内墙柱插筋的定位筋,墙体水平筋在拐角部位的构造,墙柱插筋的定位,外墙插筋保护层的控制。4、 墙体、暗柱、

2、框架柱在底部加强区钢筋变截面、增加根数的处理方式,收头部位提前插筋或收头。每层框架柱、暗柱钢筋绑扎过程中,应当对照上一层的墙柱钢筋图,看上一层柱钢筋有没有增加钢筋根数或直径变大的情况,墙体钢筋直径及间距是否发生变化。上一层是否有增加暗柱的情况,如果有需将暗柱钢筋下锚一层。5、 所有钢筋连接件的试验时间应当在模板支设前,尤其是采用机械连接的钢筋连接件,每种规格的钢筋连接件,在开工后应当做型式检验。墙、柱电渣压力焊、直螺纹连接完成后应当有一道验收程序,避免墙柱钢筋绑扎成型后修改不合格的墙柱钢筋接头而延误施工时间。需要直螺纹连接的钢筋必须用无齿锯进行切头。电渣压力焊若不能保证角度在规范要求范围内,也

3、需要做切头处理。对直螺纹连接尤其要注意现场施工过程中有用大套筒连接小钢筋的现象。6、 墙、柱、梁、板钢筋接头百分率及钢筋接头位置的控制。7、 应特别注意门窗洞口定位(水平方向定位及窗口、门口标高),以免结构成型后造成窗口水平方向偏位或竖向标高不准确,在窗户安装过程中而大量剔凿结构。8、 连梁高度、标高应重点检查,避免保护层厚度过大或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连梁顶标高超高。连梁、暗梁箍筋下料宽度应当在交底中明确如何缩尺,主次梁相交部位箍筋如何缩尺。9、 专业在墙体及顶板上的留洞,在钢筋报验前必须全部安装完毕,对顶板上预留的洞口要全数进行验收,尤其是通风道、顶板上预留的桥架洞口及各种套管,以避免在后

4、期安装过程中对洞口大量进行剔凿,使个别洞口有断加强筋的现象。按照图纸要求做好洞口加强钢筋,并将洞口标高控制线标注清楚。尤其注意电梯呼梯盒的水平位置及标高。顶板行给排水及消防专业预留的洞口应当有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并应检查到位。10、 剪力墙钢筋绑扎完成,应将不在楼层标高位置的外挑板钢筋(楼梯休息平台钢筋、飘窗板钢筋、通风井井盖)预埋,并在剪力墙上将标高标注清楚,在检查过程当中,应当重点检查钢筋的预留标高。同时应当注意悬挑结构钢筋的预埋方式,尤其是悬挑板上层钢筋预埋位置的准确性。11、 顶板施工缝(后浇带)位置的钢筋,应当保证上下层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施工缝部位混凝土浇筑后,应当安排专人将顶板上层

5、钢筋的位置调整到位,避免施工缝部位顶板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12、 墙体钢筋拉钩应当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设置。13、 梁柱接头部位,在梁钢筋绑扎过程中应当将柱头部位箍筋调整到位,避免梁筋穿完柱头部位加密箍筋无法绑扎。主、次梁相交部位主梁箍筋绑扎一定要到位。施工中如果出现梁宽大于柱宽的情况,梁箍筋在柱宽范围内应当加密,无法绑扎梁加密箍筋时采取加拉钩的方法。14、 外挑阳台上反檐部位或结构边缘的上反檐部位,如果上反檐采取二次浇筑的方式,应当对上反檐钢筋的位置进行检查,以免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上反檐钢筋发生大面积排位的现象。15、 顶板上层钢筋有效受力高度的控制,尤其是悬挑板部位,踩踏严重的顶板上层钢

6、筋应当及时进行修复。框架结构的顶板钢筋也要控制顶板钢筋(尤其是梁柱相交部位或主次梁相交部位)不能超高。地上部位墙体钢筋为圆钢时,两层钢筋网片的间距控制也要到位,除墙体拉钩绑扎牢固外,在适当的位置还需要增加一部分撑铁,以保证钢筋网片的间距。16、 墙体或顶板钢筋验收前,应对建筑图、结构图及设备图纸中的预留洞口核对清楚。有时在结构图纸中没有标注专业预留洞口的大小和位置,而建筑图纸中有,容易在结构上丢掉专业洞口,比如空调室外机留洞、燃气热水器留洞等,一般在建筑图纸中标注。二、 模板施工1、 模板方案应当针对工程的特殊部位进行细化,比如楼梯间墙体接茬部位,顶板与墙体的接茬部位、结构存在反檐的部位、连梁

7、模板与大模板相接的部位(连梁为木模、墙体为大模板的情况)、飘窗板部位、外挑檐标高高于结构顶板的部位、外挑结构垂直度的控制措施、上反檐顶标高的控制。2、 墙体墙、柱边线及墙柱控制线,必须履行验线程序。确保确保墙柱位置准确,房间内开间尺寸(是否方正)满足设计要求。3、 加强施工缝的施工质量检查。符合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4、 门窗洞口模板定位及加固的检查。如果墙体模板采用木模施工,门窗洞口模板的宽度尽量突出墙体模板面(即墙体模板开洞的方式),以免洞口模板发生偏位现象。洞口模板检查过程中,应当检查底标高或定标高相同的洞口模板标高是否相同(确保每层控制在同一标高)。5、 梁柱接头部位的模板在顶板模板支设

8、完成前。6、 重视墙体、框架柱垂直度及平整度的检查,尤其是剪力墙结构外阳角及内阴角部位垂直度的控制。模板的平整度在模板验收过程中挂通线检查。7、 顶板、梁跨度4m时,挑梁、挑板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起拱。验收过程中应当挂线检查。8、 飘窗板、挑阳台边模需从下一层飘窗板边缘向上吊线检查。飘窗板底部支撑应当牢固,飘窗板底模与剪力墙之间缝隙应封堵严密。外挑阳台及飘窗板外侧边模应加固好。如果外挑阳台上反沿与顶板一次浇筑,上反沿内侧吊模应当加固牢固,吊模底部设置马凳。若不能一次性浇筑,在浇筑上层顶板时必须浇筑下层返沿。9、 若剪力墙砼浇筑标高低于顶板标高,在顶板模板安装之前,应在剪力墙水平施工缝下粘贴海绵条

9、。10、 剪力墙模板支设过程中,应将连梁模板一次支设完毕,连梁混凝土浇筑至顶板板低标高以上1015mm。顶板模板支设完成,应当立即对超出顶板模板表面过高的混凝土立即进行剔凿清理(顶板钢筋绑扎前完成此项工作)。楼梯梁及顶板梁,预留的梁豁应当在梁底或梁帮封模前将施工缝剔凿清理干净。11、 墙体或顶板上的任何预留洞口,不得采用聚苯板进行留洞,施工缝部位用钢丝网或木板头进行封堵,混凝土二次接茬部位应当在模板支设前,将施工缝部位的钢丝网及模板头剔凿干净。12、 重视模板硬拼缝部位及施工缝部位模板严密性的控制。模板与结构之间的缝隙主要通过粘贴海绵条的方法实现;模板之间的硬拼缝主要靠控制锯模板的精度实现。顶

10、板、楼梯模板施工过程中,应当注重对顶板梁、楼梯梁平面定位的检查,尤其是梁下有后砌墙的部位,避免梁结构偏位,二次结构墙体砌筑过程中使后砌墙顶部出现错台情况而影响观感质量。13、 顶板拆模试块应当有悬挑构件的拆模试块报告。14、 所以模板拆除必须符合图纸及相关规定。三、 混凝土施工1、 进场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查,在浇筑过程中应当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是应良好。2、 采用泵送浇筑的混凝土,最初泵送至浇筑面的混凝土应当用料斗接料处理后才能使用。顶板混凝土浇筑时,不能将水直接打到顶板上,尤其是有最初泵送的砂浆,避免顶板地面拆模后有大面积起砂现象。3、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及振捣部位,杜绝漏振现

11、象的发生。重点控制窗口底部、上反沿部位、梁柱接头部位、地下结构的施工缝接槎部位的振捣。顶板上不能有漏振的部位。4、 墙体及顶板竖向、水平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掌握好剃凿时间。并做好施工缝的剃凿工作。5、 钢筋上应尽量避免存在浮灰,若混凝土喷洒在钢筋上应在钢筋报验前清理干净。尽量督促混凝土浇筑班组,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专人对钢筋上的浮灰及时用湿抹布沾水擦净,减少后期的清理工作量。6、 混凝土浇筑时不能破坏墙体水平梯子筋,如果有破坏水平梯子筋的情况,应在顶板混凝土收面前及时恢复,将露出结构的插筋调整到位。7、 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应当对顶板混凝土施工缝、楼梯休息平台部位的施工缝部位的面层进

12、行细致收面,严禁产生高差、起棱角现象;收面过程中顶板上露筋的部位或顶板上层钢筋保护层比较薄的部位应当立即进行处理,避免收面后产生露筋现象或混凝土上强度后沿钢筋方向产生裂缝。楼梯收面应当平整。顶板混凝土收面后,在没有达到上人强度时,严禁在顶板上上人施工。顶板收面过程中,应当对预留管道根部、剪力墙根部收面到位。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专业单位在拆除顶板上的预留套管过程中,应当自备抹子,套管拆除后,将顶板上的脚印重新收面。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应当重点控制顶板上堆料的部位、上料时间、上料的数量等,避免前期对顶板混凝土产生扰动而使顶板产生裂缝。8、 墙体及顶板混凝土浇筑时,要求必须配备专人看筋、看模,专业施工

13、单位有人看护线管。9、 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测量放线完成后,必须对主控线及墙体控制线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10、 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模板上口及背楞上流坠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以免在模板吊运过程中,模板上残留的混凝土坠落伤人。11、 重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养护工作,尤其是墙体混凝土的前期养护工作。12、 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当安排专人及时清理顶板上的落地灰,剔凿剪力墙根部的漏浆、胀模部位,并及时修复。13、 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应控制好顶板上料的时间,避免在顶板混凝土强度过低的情况下,堆料集中而引起顶板混凝土裂缝。14、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向混凝土内加水。15、 若混凝土浇筑

14、完,模板拆除后出现缺陷时,严禁私自处理,必须通知项目部相关管理人员,相关单位出具相应的处理方案后方可处理。四、 脚手架施工1、 脚手架应有专项施工方案,脚手架搭设必须按照施工方案及相关规定进行搭设。2、 外脚手架的连墙点、小横杆的布置应当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设置。小横杆必须设置在立杆与大横杆的主节点上。架体搭设过程中,1013m验收一次,操作层架体上尽量不堆放施工材料。架体立面封闭网及安全平网设置到位,临边防护到位、顶板上结构洞口的封闭等。3、 外脚手架上防护网内的垃圾、周转材料应当安排专人,定期清理。4、 结构外侧没有浇筑完成的上反连梁、飘窗板及装饰线,应当在结构外侧脚手架拆除前施工完。5、

15、悬挑脚手架拆除前应当对外墙面上的螺栓孔封堵完,钢梁拆除后,应安排专人及时对剪力墙的预留洞口进行封堵、修平。五、 砌筑施工1、 砌筑工程开始前,应当提前做好材料的复检、砂浆及混凝土的配合比;专业需要在墙体上预留的洞口需要有详细的定位图(洞口大小、水平定位、标高),采取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的工程,砌块进场后,应当经常抽查砌块的规格是否标准,避免不规格的砌块上墙后,使墙体平整度严重超差、灰缝超差等现象。2、 墙体砌筑前,确保每个房间后砌墙的墙线,必须全部进行验收,确保房间的开间与图纸一直,把每个房间的净空尺寸偏差减少到最小。3、 砌筑过程中应当控制好砌块的浇水工作,同时砌筑过程中要经常抽查砂浆的配合比

16、,避免出现砂浆强度不够或浪费水泥的现象。4、 对墙体拉结筋及构造柱钢筋植筋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尤其是墙拉筋,避免植筋完成砌筑时墙拉筋与灰缝错位。需要在墙拉筋放线前充分考虑墙体底部混凝土台等太高的尺寸、灰缝的厚度、过梁或混凝土带的高度等。构造柱底部与顶部植筋位置上下对应。植筋过程中应当对钻孔的位置(墙拉筋及构造柱钢筋)、钻孔的深度、钻孔后的清理及植筋完成后的锚固力进行检查。卫生间底部的混凝土台坎在模板支设过程中定位准确、加固到位。5、 砌筑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墙体底部的处理,比如卫生间底部的混凝土台坎,若砌体为空心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底部应当用非粘土砖砌筑不小于200mm高,或用混凝土浇筑不小于200mm的台坎。应当注意墙拉筋的锚固长度一定满足要求。6、 砌筑过程中应当核对建筑图与结构图纸中结构洞口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