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适多抗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项目简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81729320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适多抗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项目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适多抗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项目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适多抗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项目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适多抗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项目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适多抗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项目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适多抗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项目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适多抗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项目简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适多抗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项目简介科技进步一等奖本项目属农作物育种争论领域,是河北省重大攻关和我们国家863方案项目。主要是针对黄淮麦区高产品种适应性差,难以大范围推广种植的突出问题,接受创新的三性选择技术和双对比加压等选育方法,历时十四年育成了我们我们国家80年月以来审定区域最广、应用范围最大的高产广适型品种邯6172。先后通过晋冀鲁三省审定和黄淮南片、北片两大生态区我们国家审定。并获得我们国家植物新品种爱惜权。突出解决了一生态区内选育能够适应多生态区种植的广适型小麦品种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高产与广适的结合,实现了高产品种种植范围的重大突破。总体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经多年国、省

2、试验综合比较,邯6172较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品种石4185、鲁麦14、豫麦49在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1、高产与广适相统一:在我们国家黄淮南片、北片区试中产量均居第一位,表现出对生态、环境、土壤、肥力等条件的高度适应性。是80年月以来黄淮麦区国审品种中适应范围最广的品种。2、高产与稳产相统一:六年19组区试,平均亩产12次第一,146个试点127点增产,增产试点高达87%,是近年国审小麦品种中稳产性最好的品种。3、产量高,增产潜力大:一般亩产500-550公斤,较对比增产9.08%,是近年来育成品种中增产幅度最大的品种。4、综合抗逆性强。5、品质优良。邯6172先后列为我们

3、国家转化资金项目,我们国家后补助品种,连续多年列为我们国家主导品种,省、部重点推广和晋冀鲁苏良补品种。种植范围遍布晋冀鲁豫、苏皖陕新黄淮八省,种植面积连续三年高居我省第一,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截止2006年累计推广4473.1万亩,增产小麦10亿公斤,创经济效益13亿元。省内年最大推广面积918.0万亩,应用掩盖率占适宜地区51%。该品种的育成、推广和作为优异种质资源丰富了我们我们国家高产广适性小麦育种技术内容,带动和促进了品种更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整个黄淮麦区小麦育种和生产水平。该品种节水抗旱、高产稳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进展,应用前景宽敞2007年省科技进步奖答辩材料广适多抗高产稳产

4、冬小麦新品种邯6172完成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汇报人:马永安(第一完成人)一、项目来源、所属科学技术领域本项目属农作物育种争论领域。项目来源于省八五一十五重大科技攻关方案项目。二、立项背景小麦是我省及黄淮麦区种植面积最大、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包括河北省在内的黄淮麦区是我们我们国家9大麦区中最大的小麦主产区,常年播种1.7亿亩,约占全国40%,总产约占全国的50%以上,在全国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此培育和推广适合该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对稳定全国小麦总产,保证我们国家粮食平安,意义重大。黄淮麦区小麦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生产上应用的品种特殊是高产品种由于对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反应敏感,对水、

5、肥等生产条件要求严格,表现适应性差,不宜异地种植,难以大范围种植;冻害、病害、倒伏、干旱严峻,表现综合抗逆性差,年度间产量差异很大,高产不稳产。特别是在引种过程中经常消逝大面积冻害,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高产品种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严峻影响和制约了本麦区小麦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生产上急需高产与广适相结合的品种。80年月以来,虽然各地育出不少高产品种,但在广适性和应用范围上照旧未能取得明显突破。其主要缘由是:品种类型确定不准、种质资源贫乏、多抗基因难以聚合、高产性状与抗逆性状难以协调。为此,我们立项展开了争论。三、主要技术内容(一)技术思路针对上述主要问题和难点,确定了以“确定品种生态类

6、型、筛选接受优异种质、改进后代选育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思路:1、确定品种类型。依据生态适应性原理,通过综合分析黄淮麦区各地的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和生态特点,结合长期的育种阅历,确定选育“前稳中发后快”的品种类型。(前期生长稳健,属弱感光型,对温度反应迟钝,抗寒性强;中期旺盛,根系发达,有利于提高后期根系活力,吸取力气强,综合抗逆性强,落黄好;后期发育转化快,利于养分转化,正常成熟)2、在亲本选配上,选用具有国内外血缘和生态类型差别较大的优异种质进行杂交,制造丰富的变异群体。3、在后代种植方法上,制造一个能够代表黄淮南片、北片主要气候特点的田间选育环境。转变常规方法,接受创新的“改良系谱复选法(”

7、即由单一高水肥环境变为水旱、稀密交替的多元环境,在F1F3代进行等行点播选株,高水肥管理。f4代变为大小行条播、系选,限水肥管理。f5代再变为大小行条播、选穗,高水肥管理。使群体性状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充分表现)和“双对比加压选择法(”即在各世代设黄淮南片、北片两个对比),增加环境选择压力和生态类型选择压力,以增加抗逆性和适应性。4、在后代选择上,接受创新的“三性”(前期繁茂性、中期群体结构个体株型合理性、后期落黄性)选择技术,协调主要农艺性状。5、在品系鉴定上,转变常规的在单一地点进行单项产比为主的鉴定方法,接受同一地点进行多元立体鉴定和异地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筛选、鉴定品种,提高品种选育的精确率

8、。(二)技术方案依据总体技术思路,确定了如下五个步骤的具体育种方案(选育经过):第一步:筛选确定基础亲本。1988年从800多个自育品系和创新的中间材料中筛选出一个关键性的骨干亲本材料邯4032。该品系是四个大面积广适型品种的后代,含九个国外小麦品种的血缘,集合了抗逆、抗病、早熟等多个亲本优异性状,遗传基础极为丰富。其次步:配置杂交组合。1989年从1500多份种质材料中筛选出中引一号等一批与母本邯4032农艺性状互补性强的父本材料,进行杂交,并在以邯4032为母本的20多个组合中筛选出重点组合邯4032x中引一号。第三步:选育目标品种。19901995年,在F1F6后代选育过程中,接受创新的

9、“改良系谱复选法”、“双对比加压选择法”和后代“三性”选择技术,对杂交F1F6六个世代进行了连续选择,使高产性状与综合抗逆性得到高度统一。1995年邯6172品系基本达到育种目标要求,出圃成系。第四步:多元鉴定和异地鉴定。19961997年,模拟黄淮麦区的种植习惯,对邯6172等品系进行不同水肥、密度、播期多元鉴定和异地适应性鉴定。进一步筛选鉴定品种的生产适应性。最终确定邯6172晋升区试程序。第五步:区试、审定、爱惜。19982003年,提交参加完成河北、山东、山西和国家黄淮北片、南片区试程序,2001年后以领先优势相继通过河北、山东、山西三省审定和黄淮北片、南片两大生态区国家审定。迄今为止

10、,邯6172是我们我们国家建国58来我省18个国审品种和全国208个国审品种中审定范围最广的品种。并获得我们国家植物新品种爱惜权(品种权号:CNA20040165.3)成果特点:邯6172属半冬性中熟、中杆、大穗型品种。其突出特点是:1、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邯6172在1998-2003六年我们国家及多省区试中,平均亩产达488公斤,最高亩产达623.4公斤,产量水平超过了国家对比品种和同期参试的205个品种,分别较对比品种鲁麦14、石4185和豫麦49增产9.08%、4.3%和7.14%,是90年月以来黄淮麦区国审品种中增产幅度最大的品种,代表了当前黄淮麦区的高产水平。不但在河北、山东、

11、黄淮北片产量第一,而且在生态条件差别较大的黄淮南片也高居第一。这在我们我们国家小麦区试中很少消逝的高产稳产“连冠”现象。在大面积生产上,一般亩产550公斤以上,并在山东江苏、河南等地涌现出不少亩产650公斤的高产典型。邯6172参加各级区试产量统计表年度区试类别平均亩产(公斤)较CK%位次试验范围参试品种数1998-2001黄淮北片493.69.0814省36点592002-2003黄淮南片479.57.1414省44点271998-2001河北4899428118点592000-2002山东5377106113点242000-2002山西439.38.51235点36六年总平均487.987

12、.92第一146点2052、适应性广:邯6172在六年各级区试及多年大范围生产应用期间,经受了严峻的冻害、干旱、干热风和黄淮南片的阴雨寡照等不良气候,但在六年19组(次)区试中,年年第一,在遍布黄淮八省的146个试点中,127点表现增产,增产试点率高达87%,是95年以来全部参试品种中增产试点率最高的品种。结果表明,邯6172在不同区域、不同年份、不同土壤不同水肥、不同种植管理条件下,均能够获得高产,在河北、山东、江苏、河南、新疆等地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3、抗寒性强:据全国区试各点调查及我们国家指定单位鉴定,邯6172抗寒达2级。多数品种为2+3级,表明抗寒性强。另据河南科技学院争论,邯617

13、2耐低温(-109-16C)性能强,而且对温度骤降反映迟钝。表现岀很强的抗寒性。近几年,省内外有许多品种(如郑9023、豫麦49、西农979和省内的几个品种),在生产上发生了严峻冻害,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毁种。邯6172应用7年来在黄淮各地从未发生冻害,而且在我省保定以北地区种植照旧能够平安越冬。4、抗病性强:兼抗当前黄淮麦区白粉病、纹枯病、锈病、黑穗病四大病害。对条锈免疫,综合抗、耐性明显超过对比品种石4185和豫麦49。5、综合抗逆性强:抗倒:区试鉴定和生产上应用均未发生倒伏;抗旱节水、抗干热风:抗旱系数1.2,较我们国家一级抗旱品种石4185(1.0)抗旱性强。落黄1级,是近年区试中落

14、黄最为突岀的品种。(三)实施效果1、在黄淮麦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作为河北省主栽品种、晋冀鲁苏皖五省良补品种和我们国家主导品种,带动和促进了品种更新,推动了种子产业化进展,显著提高了本区小麦产量水平。2、在选育方法、选择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丰富了适应性育种的技术内容,呈现了一条广适性育种的新途径。3、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已被多家育种单位接受,并已育成9个品系正在参加省、我们国家区试,有效地提高了我省及黄淮麦区小麦育种水平。邯6172做亲本育成品种统计表序号品种参试组别组合1邢041135黄淮北片区试冀麦36x邯61722衡056607邯6172x衡穗283泰农173鲁麦18x邯61724衡杂3号北部

15、冬麦区区试(T津1号A/80T3495y邯6172/邯61725石04U5102黄淮北片预试石9214086x邯61726晋科麦0601邯6172x鲁麦237衡045563邯6172x衡穗288衡5173974164x邯61729衡4339黄淮南片预试邯6172x衡穗281、首次创新并应用“改良系谱复选法”和后代“三性”选择技术,实现了高产品种与外部生长环境的高度协调和高产品种自身农艺性状的高位优化,突出解决了困扰黄淮麦区30年高产与广适难以结合的公认重大技术难题。2、接受自创的“双对比加压选择方法”,解决了在同一生态区选育多生态适应型小麦品种的技术难题,育成了我们我们国家审定范围最广的品种,并制造了我省跨生态区国审的先例。3、实现了高产品种种植范围的重大突破。由23个纬度扩大到67个纬度。突出地解决了黄淮麦区生产上品种高产品种难以大范围种植的生产难题。五、推广应用状况先后列为我们国家转化资金项目、我们国家863品种后补助项目及多省重点推广项目,连续四年列为我们国家十大主导品种(河北唯一)和晋冀鲁苏皖五省的良补品种。推广范围,遍布晋冀鲁豫苏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