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幼师合作探究为途径教研模式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8172914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以幼师合作探究为途径教研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立以幼师合作探究为途径教研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建立以幼师合作探究为途径教研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立以幼师合作探究为途径教研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以幼师合作探究为途径教研模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以幼师合作探究为途径教研模式建立以幼师合作探究为途径的教研模式如果说,“教师是研究者,教室是研究室,幼儿园是研究中心。”那么,我们的教研组就是一个研究小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地贯彻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两年前,我们教研组正式成立。教研组内四位成员,均具有专业学历,其中有2位已取得大专文凭。每位教师是各有所长,各有千秋,既有老教师丰富的经验,也有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新教师及园内骨干教师的专业与干劲。在教师们的努力下,我们的教研工作开展了,但是开展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的问题:1、时间上的限制。作为我们农村幼儿园,缺少了保育员,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加重了

2、许多,在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又要做好幼儿保育方面的工作,如:分饭、管午睡等等,使得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集中的开展教研活动。2、四位成员虽说是各有所长,但也存在不足。作为年轻新教师,理论水平较充足,但实践经验不足,教学中难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作为一名老教师,在20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专业的理论水平、尤其是新的教育理念还有待深入和加强;两位骨干教师不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经验都相对比较丰富,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在组织管理上或是教学艺术方面都还需要不断进步和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集中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研究,在认真学习了纲要后,结合我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教师

3、队伍发展现况确定了“促教师发展,育健康儿童”的教研宗旨,并遵循:“着眼高、起点低、方法活、成果实”的原则,帮助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实现团队共同发展,具体做法是:、因势利导,巧妙地利用时间时间上的客观状况,是影响我们教研活动开展的最大因素,在缺少时间的情况下,怎样根据我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来有效地利用时间,开展活动呢?在两年的摸索、尝试中,我们总结出了一套随机性教研活动与主题性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模式。(一)随机性教研活动所谓随机性就是不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教师就一天的工作情况随机展开交流。我们利用每天幼儿离园后的半小时作为随机性教研活动的时间,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可以说说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碰

4、到的问题;在组织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是说说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由于是当天的事当天说,使教师们有话可说,教研氛围好。同时,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自身问题,运用群体的力量,共同去帮助解决,从而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及时的提高、改进。二、形式多样的教研模式,促教师成长。(一)以“问题会诊”的形式,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二)连环跟进式教研,促教师成长。实践性和反思性是教师学习的两个重要而突出的特点,教师首先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学习的,并在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进行学习。所谓连环跟进也就是我们说的一课三研,是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在一步步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由于教

5、研组的四位教师的能力不同,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因此,我们针对每位教师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来开展连环跟进式的教研。1、同一内容,多种方式,轮流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个人的能力不同,有的教师可能在艺术领域的设计组织等方面比较擅长,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在科学领域上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还有的在语言领域方面设计、组织起来得心应手,我们就以集体备课为载体,给每位教师一个活动内容,要求教师自由选择领域设计一个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此为一研;然后确定时间进行实践教学,此为二研;第三步是大家集中交流,先由执教者进行自我反思,再由其他听课老师说说自己的看法、意见,指出不足,互相学习优点,改进不足,共同提高,此为三研

6、。2、同一内容,同一方式,教师轮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什么有的教师组织起语言活动效果好,而有的教师设计的语言活动挺新颖的,环节也清楚,但组织起来效果却反而差呢?除了组织能力的薄弱外,缺乏课堂艺术也是关键的一点。因此,我们还是一课三研的方式来开展活动,目的是以此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艺术。3、同一内容,多种形式,一位教师多次开展活动。我们组内多数是年轻教师,作为年轻教师,接受的新理念较多,观念比较新颖,创新意识也高,在设计活动时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但由于实践经验有限,在设计时还有很多组织中的细节方面考虑欠周全,不能很好地从幼儿自身出发,如:作为新教师的都老师设计的“我是小小发明家”就很新颖,很有特色,但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难度大了,致使活动失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集体备课时,要求教师设计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活动,再由集中交流研讨,“好中求好,精益求精”,最终确立一份活动方案,集体修改。接着是选出一位教师开展实践活动,观摩、评析、修正,如些反复实践多次。通过这样的逐层研究,教师集体参与,既是对本土化的深入挖掘,又是教师集体研究的成效,如何设计活动,研究方案,实践教学,这些都是对教师的实践教育。在教研与教育方面都有指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