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咖啡出口的现状及对策开题报告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8172887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咖啡出口的现状及对策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云南咖啡出口的现状及对策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云南咖啡出口的现状及对策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咖啡出口的现状及对策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咖啡出口的现状及对策开题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概述咖啡,属茜草科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有大、中、小粒种之分,原产非洲东部。因内含咖啡因有刺激大脑皮质、消除睡意、增加感觉思考能力、调节心脏机能、扩张肾脏血管等作用,千年以前入药,15世纪热熔咖啡加工方法后形成饮料,也门率先兴起作为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从此有了生产、加工、消费相连接的咖啡产业。但在中国并非传统产业,1884年、1892年分别传入台湾、云南,1908年又引入云南、广西种植,1980年国务院南亚热区办将云南保山列为国家咖啡生产基地后云南咖啡产业才起步。在省委省政府重视下,1998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2011年制定了云南咖啡产业(20102020

2、年)发展规划。历经30余年政府推动、企业努力,咖啡产业已成为云南富民兴边的骨干产业、生态保护与综合开发的示范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绿色产业。二、云南省咖啡出口产业环境与现状分析1. 咖啡种植方面。云南省是我国咖啡种植的主要地区,经过了十多年的不断发展,云南省的咖啡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目前,云南的咖啡产区生产的咖啡品种的主要特征有:高产、优质、抗病和耐旱。在云南省一共有11个少数民族地州,30多个县市大约15万的咖啡农户生产咖啡。2. 咖啡加工方面。云南省咖啡加工技术还不纯熟,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为咖啡的生产提供原材料,虽然云南小粒咖啡已经广为人知,但是咖啡的大

3、半部分利润为外国巨头所拥有。正是如此,目前云南省咖啡加工企业正在积极学习精深加工工艺。3. 咖啡消费方面。中国每年消耗咖啡豆的数量为3万吨,其中精品咖啡的消耗量约为6000吨,虽然咖啡的消耗量较小,但是增长势头比较猛。咖啡的年增长率能够达到15%,远超于世界的年增长率2%,因此,咖啡产业潜力巨大。4. 咖啡贸易方面。云南咖啡主要是往欧洲和亚洲两大市场出口,尤其是出口至欧洲市场。近几年,云南对它的出口规模逐渐变大。在2003年,云南出口至欧洲的咖啡有7346吨,创造了721万的价值。到了2006年价值增长到了2402万美元。而对于亚洲的出口20032005年均在600多美元的价值。从2006年起

4、,增长速度加快,出口量达到了4194吨,创造了987万美元的价值。三、云南省咖啡出口产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认识不高,体制不顺虽然省政府早在1998年就已进行规划,出台了扶持和发展咖啡产业的意见,但有关部门及地方因认识不高、落实和支持力度不够,所以没有把咖啡产业作为重要新兴绿色、高效的生物产业予以重视和支持,在基地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品牌市场培育等投入相对不足。在管理上,体制不顺、多头管理、职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2种植基地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低咖啡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普遍缺水缺肥,亩产生豆60公斤左右的低产咖啡园比例较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严重制约了咖啡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

5、设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3加工企业小、散、弱,终端产品竞争力弱虽然加工企业和品牌较多,但普遍小、散、弱,精深加工不足。初加工企业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乏统一的收购和生产质量标准,咖啡生豆品质参差不齐;深加工缺乏可以吞吐咖啡生豆原料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大型综合龙头企业和品牌。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营销理念落后、国产咖啡品牌缺失等原因,我省咖啡企业在市场上尚处于劣势。4市场风险认识不足,缺乏有效防范措施多年来,各级政府、咖啡企业对我省咖啡的内在品质和优越的种植条件强调太多,对国内消费市场和国际销售渠道的培育重视不够,对市场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抗风险机制和承受能力,在市场价格走低时无力维护咖啡种植

6、农户的根本利益,种植农户的利益得不到长期稳定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种植咖啡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四、云南省咖啡出口产业发展办法(一)发展咖啡现代农业进一步优化咖啡农业区域布局,按照“绿色、有机、生态”的消费趋势,运用现代工业经营管理理念,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咖啡农场(家庭)、咖啡小镇、咖啡生态旅游园等集约化经营组织,推动咖啡种植业从传统小规模经营向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转变,加快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方式。以“互联网+”为核心,在咖啡种植、采收、初加工、存储、运输、交易和管理等环节,引导鼓励龙头企业推广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智能制造等应用,促

7、进土地、人力、资金、技术、设备资源共享,有效解决咖啡豆良种培育、种植技术推广、咖啡园管护、庄园建设、标准化种植、初加工技术标准化和农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实现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促进我省咖啡品质逐年稳定提高,全面提升咖啡种植业价值链效益。(省农业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商务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二)提升咖啡工业信息化水平深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咖啡产业研发、生产、服务和管理等融合发展,重点推动信息化在咖啡产品工业设计、生产流程、物流配送等关键环节深度应用和综合集成,大幅提升我省咖啡产品智能化水平。实施传统咖啡制造工艺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异地协

8、同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众包、云制造等研发、生产新模式,引导咖啡制造企业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消费需求,开发符合市场定位的咖啡产品及衍生品,催生咖啡产品消费新业态,实现咖啡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通过打造先进生产体系,推动咖啡产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集群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省科技厅、农业厅、商务厅,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三)推动龙头企业集聚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昆明交通、区位、人才、资本、仓储、气候等优势,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中国昆明国际咖啡产业园区。强化产业链招商,引入国内外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优势的企业,通过先进技术改造

9、提升传统产业,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向产业链终端和价值链高端发展。以项目带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推动资金、项目、技术、土地等政策和资源向优势区域集中,鼓励12户产业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在德宏、临沧、普洱、保山等咖啡主产区布局建设咖啡精深加工生产线,对现有品牌进行深度开发,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发展成为规模优势明显、工艺技术领先、品牌竞争力强的标杆龙头企业,打造精品咖啡核心基地,促进全省咖啡产业实现集团化、集群化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省质监局、招商合作局,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四)构建咖啡产业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

10、心作用,进一步推动我省咖啡制造业与原料基地协同发展、与服务业耦合发展,着力将其建设成为国内连接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咖啡豆交割仓,扩大现货交割交易量,为我省咖啡产业链参与主体提供优质便捷的信息、交易、结算、仓储物流、融资增信等服务。建立咖啡豆收储机制,稳定国内咖啡市场价格,促进全省咖啡制造业规范化、高附加值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持续推动我省咖啡产业发展壮大。(省商务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农业厅、金融办,昆明海关、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州、市人民政府配合)五、总结云南将充分利用云南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云南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