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板块的运动》说课稿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1728333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板块的运动》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3年《板块的运动》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3年《板块的运动》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3年《板块的运动》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3年《板块的运动》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板块的运动》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板块的运动》说课稿(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板块的运动说课稿 2023年板块的运动说课稿1(2419字)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板块运动学说”是“海陆变迁”这一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六大板块与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2、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3.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发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不断探究的学习态度。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

3、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难点】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五、说教法方法【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地图法、小组合作法。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观图和地震后的废墟图,设问:地震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运用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观图和地震后的废墟图片,视觉冲击性很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设置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环节二:新课教学1.认识六大板块教师PPT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问题】六大板块都有哪些

4、?【学生活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教师总结】从澳六大板块的示意图我们看到,大部分的板块都有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只有太平洋板块主要是海洋。在认识了六大板块之后,板块之间是怎样运动的呢?【设计意图】通过御用地图展开讲解,能够提升学生读图和识图能力。2.板块运动教师PPT展示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板块示意图中的箭头代表什么样的运动?(2)这些运动对地形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回答】主要有张裂和碰撞运动,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碰撞形成山脉。【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能读到,主要有张裂和碰撞运动,张裂拉伸使地表发生断裂,易形成海洋和裂谷,

5、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碰撞使地表隆起抬升,易形成山脉,例如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设计意图】通过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形图的对比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理解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建立起地理分析的思维。3.板块的内部和边界活动情况教师PPT展示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分组讨论并展示板块的内部和边界活动情况是怎么样的?板块运动和火山地震带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活动】内部较稳定,边界较活跃。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交界处。【教师总结】大家的介绍都很精彩,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火山地震带基本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例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

6、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设计意图】通过以上教学培养了学生读书、读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环节三:小结作业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作业:结合六大板块的示意图,介绍红海和地中海的位置,课后请同学预测地中海和红海的发展趋势。【设计意图】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七、说板书设计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我采用的是纲目式的板书,它能够体现我的教学意图、落实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2023

7、年板块的运动说课稿2(1705字)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板块的运动。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板块的运动”是“海陆的变迁”这一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六大板块与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未来的学习

8、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大地貌的形成、海陆变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等)发生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

9、新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发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不断探究的学习态度。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板块运动的规律。难点: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五、说教学方法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地图法、小组合作法。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观图和地震后的废墟图,设问:地震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运用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观图和地震后的废墟图片,视觉冲击性很强,能够激发

10、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设置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环节二:新课教学1.认识六大板块教师PPT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问题:六大板块都有哪些?学生活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教师总结:从六大板块的示意图中我们看到,大部分的板块都有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只有太平洋板块主要是海洋。在认识了六大板块之后,板块之间是怎样运动的呢?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展开讲解,能够提升学生读图和识图能力。2.板块运动教师PPT展示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2023年板块的运动说课稿3(2313字)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

11、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板块的运动”是“海陆的变迁”这一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六大板块与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

12、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球上某些现象(大地貌的形成、海陆变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等)发生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激发学习兴趣,养成求真求实、不断探究的学习态度。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板块运动的规律。【难点】世界火山、地震

13、的分布规律。五、说教学方法【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地图法、小组合作法。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教师播放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观图和地震后的废墟图,设问:地震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运用汶川地震的地理景观图和地震后的废墟图片,视觉冲击性很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设置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环节二:新课教学1.认识六大板块教师PPT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问题】六大板块都有哪些?【学生活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教师总结】从六大板块的示意图中我们看到,

14、大部分的板块都有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只有太平洋板块主要是海洋。在认识了六大板块之后,板块之间是怎样运动的呢?【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展开讲解,能够提升学生读图和识图能力。2.板块运动教师PPT展示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板块示意图中的箭头代表什么样的运动?(2)这些运动对地形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回答】主要有张裂和碰撞运动,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碰撞形成山脉。【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能读到,主要有张裂和碰撞运动,张裂拉伸使地表发生断裂,易形成海洋和裂谷,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碰撞使地表隆起抬升,易形成山脉,例如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设计意图】通过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形图的对比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板块运动对地形的影响,建立起地理分析的思维。3.板块的内部和边界活动情况教师PPT展示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问题】学生分组讨论:(1)板块的内部和边界活动情况是怎么样的?(2)板块运动和火山地震带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活动】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