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家长高考坑儿一本分数上二本高考志愿到底怎么填?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1727953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执家长高考坑儿一本分数上二本高考志愿到底怎么填?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固执家长高考坑儿一本分数上二本高考志愿到底怎么填?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固执家长高考坑儿一本分数上二本高考志愿到底怎么填?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固执家长高考坑儿一本分数上二本高考志愿到底怎么填?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固执家长高考坑儿一本分数上二本高考志愿到底怎么填?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执家长高考坑儿一本分数上二本高考志愿到底怎么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执家长高考坑儿一本分数上二本高考志愿到底怎么填?(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固执家长高考坑儿一本分数上二本,高考志愿到底怎么填? 惨痛案例:固执家长高考坑儿 一本分数上二本应该说,现在的家长没有一个不重视孩子高考志愿填报的。但恕我直言,很多家长却在帮倒忙,误导了一些孩子,也坑了一些孩子。以下三个方面可谓是往届家长们的通病,望能引以为戒。一、过度的名校情结看到这个小标题,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只有那些高分生家长才会有名校情结,我的孩子成绩平平,哪还敢奢望名校?这里所说的名校,并不单指北大、清华等这些高层次的院校,而是一个相对概念,即相对于考生成绩而言的所谓“好院校”。其实,每个家长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名校。大家是不是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在高考之前,几乎没有一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目前的

2、成绩感到满意。假设有个考生目前能考500分,那么,他的家长天天都在研究录取分在520、530分以上的院校,因为在他眼中,只要是500分能去的院校都“不好”!所以常会对孩子说:“你再加把劲,多考30分,X校X校就够得着了。”对于这些目前只有500分的考生家长们来说,如果真能考到530分那该会有多满足!那么,现在已经能考530分的考生有没有?大有人在。这些家长们是否会很满足呢?肯定不满足。他们的家长天天都在研究录取分在550、560分以上的院校,因为在他们眼中,只要是530分能去的院校都“不好”!所以同样会对孩子说:“你再加把劲,多考30分,X校X校就够得着了。”以此类推,无论孩子现在处于什么水平

3、,家长都不满足现状,在高考前都将高于孩子实际水平20、30分寻找目标院校。在实行知分报志愿的今天,家长虽然已经知晓考生的成绩,对其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名校情结”仍然影响着其潜意识。具体表现就是在填报志愿时总想冲“好院校”。在平行志愿结构中,无论可以填多少所院校,都得填“好院校”,根本没有保底院校,或所选保底院校根本保不住底。这是非常危险的,往年那些高分低就的考生问题大多出现在这里。20XX年山西理科考生,为了保护隐私就叫他小李吧。小李父母一心想让孩子去北京发展,除了北京的院校其他都不考虑。小李成绩不错,高考前一直保持在560-580分左右,父母选定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

4、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几所院校。结果,小李高考发挥不太好,考了560分。小李父母觉得,既然中国石油大学的门槛线在550-590之间变动,也许今年录取分数会降低,碰碰运气还是能上的,坚持填了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化工大学这几所。不出所料,落榜了,一本填的学校分数都太高,没录上,掉到了二本。小李可以报考的院校还有很多,其中不乏名校,比如在园林行业著名的211院校北京林业大学,就业率一直遥遥领先的首都师范大学,以及行业内实力不凡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学等。如果小李报的是这些学校,事情不至于这样。所以建议家长们一定要面对现实,切合实际,理智选校。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结构的批次,一定要选择12所能够做到

5、100%保底的院校放到最后,以确保不掉到下个批次。二、过多的家长意志由于工作关系,我每年都要接触大量的考生家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只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不能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在填报志愿时,尤其是选专业时往往会有如下表现:一是传承自己的梦想。每个家长年轻时都曾有过梦想,但更多的家长却未能实现梦想,因而就将实现梦想的希望寄托于孩子。实际操作中,说是在给孩子报志愿,还不如说是在按照自己的梦想选择院校和专业。二是效仿他人的成功。家长们普遍存在攀比心理,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与朋友、亲友、同事的孩子进行比较。尤其是当他人的孩子有成功的案例时,也会让自己的孩子效仿其走过的道路

6、报一样的院校、一样的专业。三是仅凭自己的好恶。对于职业,对于院校和专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这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和自己一致,我喜欢什么,你也应该喜欢;我不喜欢什么,你也必须不喜欢。否则就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予以告诫。四是囿于自己的认知。每个人对社会的认知都有局限,尤其是普通家长对众多的招生专业根本不了解,很多家长却又不能去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仅凭自己的社会经验或认知程度就简单的定义哪些专业好、哪些专业不好,并且要求孩子也要按照这个定义去选择专业。正确的做法是:志愿填报必须从孩子职业规划的角度去思考、去谋划、去操作,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对其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够做

7、什么进行科学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院校及专业范围。三、过分的细节关注“细节决定成败”是管理科学中比较著名的观点,填报志愿当然也要注重细节,不能马虎从事,尤其是不能犯常识性错误。但很多家长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往往会过分关注细节,要求近乎完美,反而忽略了对基本报考目标的把握。比如,对院校、专业的排名“名名计较”;对院校、专业的得分“分分计较”。似乎名次高一位、分数多一分就肯定要好多少。又比如,又要院校好,又要专业好,又要院校所在城市好不仅想兼得鱼和熊掌,连象牙、虎骨也都想要!有句广告词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填报志愿千万不能按照这个思路考虑问题。建议按照“不求最好,只要算好”的原则去选择院校、专业

8、。这就像到玉米地掰玉米棒一样。假设每人只能掰一棒的话,是不是都得将这块地走一遍,看哪棒最大才去掰啊?完全没必要。你只要设定个标准,多长多粗的棒就认可,看到满足设定标准的掰回来就行了。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孩子的成绩及意愿,设定个基本目标。只要能满足基本目标的实现,有些限制条件是可以灵活掌握,适当放宽的。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最好、追求完美,而忽视了对基本目标的把握。而且追求最好、追求完美的考生往往会高报院校及专业,最终很容易成为高分低就的受害者。高考报考到底看什么?选城市:你认真考虑过吗?中国的家长是很看重大城市的,例如北京、上海、南京等,总认为到这些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极具优越性的城市读书,不仅能

9、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还大大增加了未来就业的竞争力。这样的思路固然有其道理,但是却也同样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不是有这样的实力?这些大城市高校在录取上一再凸显“三高”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考生和家长真该多掂量掂量,千万不要冲高冒险。另外,还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距离换分数”原则。这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填报志愿的术语,主要针对某些考生和家长“非本省院校不上”的认识误区提出的。选学校:两大误区你有没有?填报志愿之前,很少有家长和考生会去研究一下高校的历史和实力。往往是拿到志愿填报的“大本”之后,看哪个顺眼就报哪个。对于高校的理解充其量停留在从校名上“下定义”:比如看到

10、“交通”大学,就觉得一定与公路、铁路相关。“望名识大学”成为选大学时最容易出现的误区之一。误区之二是根深蒂固的“名校情结”。很多考生和家长非常在意学校的排名,总给人一种非名牌或非重点不读的感觉。实际上,名校情结本不是什么坏事,可理想和现实总会存在差距。211大学虽然有100多所,但是具体分配到各省的招生计划就屈指可数了。冷静地分析一下,你的分数确有竞争力吗?选专业:什么叫冷门什么叫热门?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愿意选择热门专业,但却不知一些现在看起来热门的专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不热门,甚至毕业的时候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不管是冷门还是热门,都首先应该了解专业的内涵,也就是说,针对一

11、个专业,我们要知道该专业的一些常识,比如学什么,今后可以怎么深造等。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热门,还是应该从自身情况出发,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填报志愿时,一般都流行这样一句行话,即:高分考生优选学校,中低分的考生优选专业。其实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每一个分数段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选择”的问题。选择好的学校不能忽略好的专业,选择好的专业同样不能忽略好的学校,将两者结合起来方是最佳选择。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对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有两种观点。1.认为要首选专业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以来,从就业市场的检验和就业方面的情况来看,社会上一直流行一种观点,即填报志愿选学校不重要,关键要选个好专

12、业,这样将来好就业。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当中,尤以中学老师为甚。其主要理由是: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主要靠专业打天下,而不是依赖学校打天下,本科学习阶段只能在大学度过四年的时光,而专业将伴随人的一生。专业对人的影响,往往会持续一生。因为专业选择得恰当,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首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浓厚的兴趣便会带着自己在这个领域尽情地遨游,能更主动地、高效率地学习专业知识,并且充满了乐趣,做出更大的成绩,促进自己今后的长远发展。从现实的情况看,目前各高校对专业的建设都十分重视,配备优良的师资,加大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加强专业的研究力度,使得专业的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可以说,专业建设已经成为

13、各高校的工作重点,现在不仅名牌重点大学有自己的重点和特色专业,就是一些不太出名的地方高校,也有自己的品牌专业。目前很多考生和家长认为,清华大学冷门专业的毕业生也肯定比三流大学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于是,有些同学为了迈进自己心中最理想的大学,不惜选择非常冷僻的专业,而往往到就业时就遇到了麻烦。因为这些同学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如果能考上清华大学的冷门专业,一般也都能考上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名牌学校的重点、热门专业,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会有更大的优势。如果考生不能进入符合自己发展潜能的专业,也要选择相近或相关的专业,这样可以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想在未来社会的竞争发展中得到长足、持续

14、的个人发展,选择适合的专业比选择学校更重要。2.认为要首选学校其主要理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专家型人才转为基础理论扎实、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已不再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只强调专业对口了,而更注重同学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高等院校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办学模式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等新的教学方法。因此,考生、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首选学校次选专业。只有学校学科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专业,同学们才能学到好的学习方法。如果狭义

15、地理解专业的重要性,把专业看得太重,只会给自己留下终生遗憾。某专题调查显示,专业与高薪没有必然的联系。令人吃惊的是,大部分人获得高薪的原因是其基本素质的优势。从综合调查分析来看,绝大部分人是“学非所用”,即专业不对口,是在工作中边学边干,良好的教育经历和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融会贯通、顺势而变。名气较大的大学,有精良的办学条件,有众多的著名教授、学者和国家级研究机构,储藏量庞大的图书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模式,正好能实现上述目标。丢“车”保帅二选一上述两种观点孰对孰错呢?都有道理!它们阐述的正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即所谓的辩证统一。然而,当选择专业与学校发生冲突,“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同学则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下四种情况应优先选择专业1.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可供选择的学校层次相差不大时,应该将报考的重心、重点转向选择专业上。2.在所报专业和就读学校发生矛盾时,应该优先考虑专业。因为升学最终是为了就业,选择一个毕业后能用得上、更容易就业的专业,比选择学校更重要。3.学校各方面情况差不多时,优先考虑专业。现在有的高校实行按大类招生,同学入校后到大二或是大三才选专业,在这种情况下可优先选择学校。4.如果大学毕业后想继续深造,则应该打好专业基础,为今后的长远发展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