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上二年级数学计划陈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81727290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上二年级数学计划陈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上二年级数学计划陈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上二年级数学计划陈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上二年级数学计划陈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上二年级数学计划陈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上二年级数学计划陈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上二年级数学计划陈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东南海学校学科教学计划班级 二(1)班 科目 数学 册别 4 任课教师 :陈桦 制定日期2014年2月(一)基本情况班 级 人 数上 学 期 期 末 检 测 情 况 分 析班 级男女合计上学期期末检测及格43人,及格率100%,优秀38人,优秀率88.4%,总分4782.5,班级平均分111.2分。二(1)(二)教学内容 单 元序 号单 元名 称单 元篇 目单 元 教 材 简 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 学课 时一数据收集整理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2、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4、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二表内除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3、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

3、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2三图形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4

4、、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四表内除法(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法。3、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

5、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5五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

6、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7六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2、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3、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4、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7、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9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2、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3、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4、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1、会

8、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教学难点: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14八克与千克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2、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3、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4九数学广角推理教学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3、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

10、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2十总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2、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3、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4、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

11、题,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复习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4(三)教学进度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12.172.231数据收集整理22练习一11除法的初步认识122.243.21除法的初步认识433.33.91除法的初步认识1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43.103.16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3整理和复习1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

12、53.173.232平移和旋转13实践活动:剪一剪14练习七163.243.30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2解决问题273.314.63整理和复习11混合运算184.74.131混合运算32解决问题194.144.202解决问题13整理和复习1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2104.214.27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22解决问题2114.285.42解决问题13整理和复习14小小设计师1125.55.1111000以内数的认识4135.125.18210000以内数的认识4145.195.25210000以内数的认识2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155.266.13整理和复习11认识克12认识千克1

13、3解决问题14练习二十1166.26.81猜一猜(一)11猜一猜(二)1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1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1176.96.15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1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1186.166.22结束课程,复习迎考196.236.29206.307.6学期结束工作(四)教学措施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2、强化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3、小组合作探究表内除法,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6、训练学生的书写速度,提升学生的做题效率。7、引导学生寻求解题的多样化以及解题的最优化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8、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细致的审题、按照题目要求答题、反复检查题目的习惯。(五)教改(研)项目如何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困生在团体合作中逐步增加学习的信心,并取得学习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六)教导处审查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