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研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164178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展问卷调研,在个人背景、个人特质、创业态度、创业环境四方面比照分析,并提出创业教育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调查研究课 题:本文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案工程“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的价值取向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SM202211417009的阶段性成果。得到“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开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提升工程PXM2022-014209-07-000058的资助。本研究选取北京结合大学31名对创业有意向的在校生进展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25份,问卷有效率80.6%。其中9人为有创业意向但目前还没有创业工程,

2、16人已有自己的创业工程。一、个人背景下列图为有创业工程和无创业工程的学生创业教育情况比照。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承受创业教育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无创业工程的学生。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比没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拥有更多的经管知识。两类学生均没有参加过创业大赛。二、个人特质表2为有创业工程和无创业工程的学生企业家特质情况比照。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比没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更具有喜欢承当风险的个人特质,更独立自信,认为自己行动像个领袖、果断干练、具有主动性。表3为有创业工程和无创业工程的学生特质情况比照。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比没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更富于创新性,精力充分,勇于面对困难,作为年轻人较少考虑后顾之忧,具有经历,具有社会

3、经历和更成熟。三、创业态度表4为有创业工程和无创业工程的学生内生态度情况比照。没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比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更希望检测自己的想法。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比没有创业工程的学生享受挑战态度的强度大,实现个人成就的愿望强烈的人数稍多,符合独立欲望的人数多、强度大。表5为有创业工程和无创业工程的学生外生态度情况比照。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比没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渴望权利地位。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比没有创业工程的学生希望被社会认可,积累金钱和财富,希望对社会做出奉献的强度大。四、创业环境表6为有创业工程和无创业工程的学生宏观环境评价比照。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比没有创业工程的学生认为政府有高新科技园区或其他类型孵化器的配套

4、效劳重要,认为政府对企业自主知识积累产权保护政策完善、当地文化对创业鼓励重要的强度大。表7为有创业工程和无创业工程的学生大学环境评价比照。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比没有创业工程的学生认为大学有支持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比拟重要,认为大学设有创业扶持基金、有大学科技园的存在、有宽松的校园创业文化气氛、能依托大学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重要的人数多、强度大。表8为有创业工程和无创业工程的学生社会网络评价比照。有创业工程的学生比没有创业工程的学生父母创办过企业的人数多,认为父母等的创业经历对自身创业的鼓励、帮助和家庭教育对自身创业的鼓励重要的人数多。五、对策建议高校的创业教育要根据创业素质培养过程的特殊性,针对不同教

5、育对象和教学内容,采取如案例分析教学、创业演练教学、产学研结合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等灵敏多变的教育教学形式,进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意识与创新创业精神。各高校可根据不同人才培养特色构建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更新教育教学形式,打造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可以根据创业教育的不同目的,将个人特质合适成为潜在创业者的学生识别出来,不仅授之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提供各种培训和指导,培养、进步“创业者的心理、管理、经营素质,增强其驾驭市场的应变才能,培育其创业者的人格开放性、风险承当性、行为主动性、毅力程度与创新、积极进取等企业家精神。而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高

6、校应该在创业教育中输入相应的经管知识,并鼓励各种知识构造的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开展合作。高校应通过组织各种创业社团活动、创业方案大赛、创业论坛,让学生有更多的一试身手、交流沟通的时机。尽可能多地开拓创新科技园、建立创业基地,开放更多的专业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科研活动中。高校在对大学生创业价值引领中,要教育大学生认知通过创业只实现物质化、实用化的个人利益追求的局限,防止滋长“实用、利己、享乐的消极思想和行为。引导学生开阔心胸、拓展视野,使个体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变成理性认知,并对社会责任感产生肯定性的积极情感。引导创业大学生将创业与宏大的理想愿景联络起来,即创造最大社会价值并回馈社会;用先进的事例人物教育学生将创业与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相结合,培养和完善创业所需人格和品质。引领学生不仅关注创业工程的开展状况和现实利益,还要学习成功企业家常有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开展。良好的创业环境、完善的创业效劳网络体系和成熟的创业文化,对于身处高校环境的大学生创业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研究发现,父母是否创办过企业对大学生创业倾向有重大影响。于此,推进大学生创业,社会要营造积极的创业气氛,优化创业家庭环境;高校要进一步搭建鼓励创业平台;政府要深化建立良好的创业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