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山歌》教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81389384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蜀山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巴蜀山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巴蜀山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蜀山歌》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巴蜀山歌教案教学目标: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2、掌握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3、欣赏,初步感知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教学重点: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教具:多媒体、视频、音频。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1、民歌是什么?民歌是人民的歌、民族的歌,是真实反映劳动人民情感、生活的歌曲作品。民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

2、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的基础和源泉。2、民歌的分类。山歌、号子、小调。三、新课教学:1、欣赏槐花几时开。在中国的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有三种:一是以花喻人,借花表法情爱;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三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而花本身没有特定含义。我们今天这堂课从“花”出发,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介绍“晨歌”,聆听歌曲,体验歌曲中富有地方特色的“啥子”的唱。“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手把栏杆(舍)望郎来(哟),娘问女儿呀,你望啥子(哟喂)?(哎)我望槐花(舍)几时开(哟喂

3、)。”2010年11月28日,时隔60年后,87岁的老人喻祖荣在宜宾市青年川剧团又唱起了由他本人改编的民歌槐花几时开。60年前,正是喻祖荣将一曲名叫神歌的宜宾民歌,改编为了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槐花几时开,并最终传唱全国。2、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歌。歌曲形式简单,乐观爽朗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劳动、热爱山村生活的情感。按照不同的歌唱方法分类,它属于山歌中的矮腔山歌。其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自由。全曲音乐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节奏明快;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句间采用的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等,来自赶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流露出歌者愉悦

4、自得的心情,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衬词虽无实在意义,却起到更好表达山中樵夫豪迈、自由的性格特征。作曲家黎海英将它改编为独唱曲,歌唱家蔡绍序富有热情和浓郁四JI乡土气息的演唱,使这首民歌成为音乐舞台上常用的曲目之一。我们能够在歌曲中感受到四川人民的热情与豪迈之情,感受歌曲旋律的热情、豪迈、自由。山里的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非常的辛苦,樵夫们唱着豪迈、热情的山歌,我们可以看出樵夫们身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此升华同学们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感受了民歌的绚丽风采,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民歌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因为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的最丰富的源泉,让中国的花朵,香飘四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