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案例15-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81386348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0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检测案例15-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因检测案例15-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因检测案例15-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因检测案例15-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因检测案例15-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检测案例15-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因检测案例15|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简介结晶样视网膜变性(Bietti crystalline corneoretinal dystrophy, BCD)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视网 膜变性,1937年由Bietti首次报道。典型改变为黄白色闪光结晶样物质沉积于视网膜,伴有 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萎缩,部分患者近角膜缘部角膜基质浅层也可见到沉积的结晶。世 界范围内BCD并非常见,患者以中国和日本比较多见。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 症状:多数患者20-40岁发病,双眼受累。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或夜盲,或两 者兼有。亦有无自觉症状,因眼底检查才被发现者。色觉早期正常,晚期可有红绿色盲

2、或全 色盲。临床上主要分为局限性或弥漫性两种类型:局限性:视网膜病变主要局限于后极部, 病人常表现为旁中心暗点;弥漫性:表现为广泛性RPE病变和色素沉积,病人常表现为周边 视野缺损、中心视力下降和ERG改变。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少数(约三分之一)病例在角膜缘浅层基质内可见到结晶样、黄白 色、细小点状沉着物。眼底检查: 早期:视网膜后极部散布有黄色、结晶样、圆形细小或不规则形较大的闪辉亮点。多数 结晶样病变位于视网膜RPE细胞层,部分病变位于神经视网膜内。进展期:随着病情进展,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逐渐萎缩,此期萎缩区外可 见骨细胞样或不规则形色素沉着,萎缩区内结晶样物质很少存在,可见暴露

3、的脉络膜大血管。晚期:广泛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偶见结晶样沉积。 视乳头和视网膜血管早期正常,晚期出现视神经萎缩和视网膜动脉变细。Yuzawa et al.将BCD临床分为3期:第一期:后极部RPE细胞萎缩,伴细小、均匀、白色的结晶沉积; 第二期:RPE萎缩区扩大,后极部RPE萎缩区内可见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 第三期: RPE 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广泛萎缩。辅助检查 色觉:病变累及黄斑区,可伴有色觉异常。 视野:萎缩区范围内视野缺损。局灶性萎缩多表现为中心暗点,弥漫性萎缩以周边视野 缺损为主。ERG:根据病变程度,ERG可表现为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甚至无波形。当视 网膜色素

4、上皮细胞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受累后,ERG和视野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亦见RPE 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但ERG显示正常的个案报道。FFA:病变早期可见后极部透见荧光,结晶样沉积造成荧光遮挡;随着病情进展,视网 膜色素上皮萎缩区可见窗样透见荧光;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区则显示弥 漫性低荧光和脉络膜大血管暴露。发病机制目前已知,80-90%的BCD患者是由CYP4V2基因突变所致。CYP4V2基因定位于4q35.2。 基因诊断确定致病基因,进行后续生育预防让后代不要再有患儿。基因治疗是该病患者的希 望。案例分析临床诊断 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检测项目 眼科遗传病基因检测(441 个基因)。

5、检测方法从受检者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构建基因组文库,通过探针杂交捕获相关的目的基因 外显子及相邻部分内含子区域,进行富集。富集的目的基因片段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Nova 6000进行测序,对明确的致病性变异,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检测结果 检出一个与受检者临床表型匹配的致病性基因变异。基因名称蓼考序列核甘酸改变氨基酸攻变纯合/杂合致病性分折遗传方式变异来源CYP4V2NM_207352C-.S02- 10dell7i nsGC纯合PathogenicAR父源、母源备注: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制定的遗传变异分类标准,变异分为 以下5种类型,Pathogenic表示

6、致病的变异;Likely pathogenic表示可能致病的变异;enign 表示良性的变异;Likely benign表示可能良性的变异;Uncertain significance表示意义不明 确的变异。AD表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表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linked表示X连锁 遗传。遗传解析CYP4V2 基因突变常引起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以常染色体隐性的方式遗传。先证者样本 经检测发现:CYP4V2 c.802-8_810del17insGC,纯合突变,此突变已被HGMD数据库收录, 已有文献报道为致病突变。患者临床诊断为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诊断与临床表型相 符,上述变异为致病

7、突变。遗传咨询建议1. 先证者携带以下突变:CYP4V2 c.802-8_810del17insGC,纯合突变,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先证者将来婚育时,需要检测配偶是否携带该致病基因。若配偶为携带者,则后代男女患病 概率均等, 50%子女是携带者, 50%子女是患者。若配偶为不携带致病基因的野生型,后代 无论男女都是不患病携带者。2. 先证者父亲,母亲和妹妹均携带以上杂合突变。先证者妹妹为不患病的携带者,婚育时, 同样需要检测配偶是否携带该致病基因。金标准验证gtu2fmi1w-l-j5gc小辺印-|賈20-3占工刘 TsisrTAabw* 貳=1. wada (2005) Am J ophtha-mo- 139、8942. Gekka (2005) ophtha-mic Res 37- 2623. wang (2012) PLoS One T. e336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