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05303106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1361735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05303106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05303106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05303106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05303106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05303106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053031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安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05303106(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孙权劝学(第二课时)一、前情回顾1.背诵全文。2.复述课文。(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3.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个人,扮演三个角色。)这堂课我们就一同了解一下这篇短文中孙权是怎样劝学,吕蒙又是怎样展示听劝的效果的。二、研读内容逐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开卷有益”的道理,【细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1.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2.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 3.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根据原文说明。三、拓展迁移依据注释,顺读下面两篇文言文,理解这两篇文言文的大致含义,然后谈谈对这两篇文章的看法。1.炳烛夜读晋平公问

2、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炳烛:点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2.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

3、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1)权谓吕蒙曰()A.叫作B.说C.对说(2)蒙辞以军中多务()A.告辞B.言辞C.推辞(3)见往事耳()A.看见B.了解C.见识(4)孰若孤()A.第二人称,你B.比得上,如,好像C.这个D.假如,如果(5)蒙乃始就学()A.于是,就B.才C.却,竟然(6)及鲁肃过寻阳()A.经过B.到,等到C.离开2.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B.孰若孤若毒之乎C.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然后能改D.见往事耳有时见日3.根据

4、原文意思填空。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的语言是:“”;孙权劝学的结果是:“”。(以上均填原句)4.翻译下面的句子。(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

5、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运用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单元质量评估(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卓越(zhu)元勋(xn)白皙(x)深恶痛绝(w)B.选骋(pn)筹划(chu)赫然(h)兀兀穷年(w)C.迭起(di)暑名(sh)深邃(

6、su)气冲斗牛(du)D.涉猎(sh)迭起(di)抹杀(m)目不窥园(ku)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马革裹尸妇儒皆知心会神凝硕果B.感情震荡燕然勒功零乱不堪徙劳C.慷慨淋漓不以为然惹人注目奠基D.契而不舍死而后已至死不懈调羹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A.兽铤亡群(疾走)仰之弥高(更加)B.锲而不舍(刻)刮目相待(擦拭)C.群蚁排衙(衙门)呕心沥血(滴)D.风悲日曛(昏暗)平沙无垠(阻挡)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连日来,暴雨袭击邕城,相关部门在各个易涝点虚张声势,细心

7、排查安全隐患。C.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D.教育部门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七河八岛”是扬州生态环境保持最完好的湿地景观,这里绿化覆盖率大约30%左右。B.爱丽丝门罗是一百多年来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十分广阔。D.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入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老

8、马等。B.萧红是现代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和散文集牛车上等。C.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编的资治通鉴。7.“腹有诗书气自华”,请填写出下列诗文名句。(1)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这一成语的意思是。(2)成语“刮目相看”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这一成语的意思是。8.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弃之可惜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9.综合性学

9、习。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汉字遭遇书写危机不再是危言耸听。键盘录入、网络语言流行等使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现象开始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身上。(1)请给以上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字。材料一在当代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只是一味注重考试成绩,认为只要分数高、成绩好就可以了,至于书写的问题,根本没有兴趣,也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对于汉字书写有着如此“冷漠”的反应,那么字能不能写好也就可想而知了。材料二现在的语文教学在不断创新,从以前的以读写背为主向注重理解过渡,这是好事,但是不能把前者完全剔除。学校里,学生写的作业很多,但沉下心来写字的很少;老师讲课也大多以PPT为主,

10、很少用粉笔板书,这都很难帮助学生对文字进行深刻理解。(2) 请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两条建议,来改善当前汉字书写的不良状况。二、阅读理解(一)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

11、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炳烛:点亮蜡烛。昧:暗。行:行走。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蒙乃始就学。()(4)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11.翻译下列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师旷曰:“何不炳烛乎?”12.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方法: 目的: 13. 吕蒙是怎样成为一个有才略的人的?14. 从画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人生学习的最好时期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5. 这两个文段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看,孙权

12、和师旷有什么不同?(二)“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

13、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

14、何妨一下楼”的主人。16. 概括文段的大意。17. 文段是抓住闻一多的什么特点来介绍的?18. 第段是紧承上文哪一句话记叙的?19. 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话回答20.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21.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2. 读了选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三)我的父亲爱迪生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踱来踱去,一撮乱发覆盖着前额,锐利的眼睛亮亮的,皱了的衣服尽是污痕和被化学药品烧破的洞,全不像一位改革家。他也不充什么派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