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环境保护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1343978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5环境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专题15环境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专题15环境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专题15环境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专题15环境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5环境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5环境保护(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专题 15 环境保护【2018 年高考题】(2018 新课标I卷)44.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10分)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 11)一座山体的 120 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 100 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 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 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 全达百年以上。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 人类活动影响小。可能遭遇的环

2、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 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解析】精准分析:考点定位:试题以高纬度地区种子库建设为背景,考查其建设条件以及全球变暖对其造成的 影响。【试题点评】思路点拨: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应从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 该岛纬度位置较高,地处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拥有永久冻土地带,有利于种子保存;且这 里地理位置偏远,可远离各种外在威胁,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全球变暖致使永久冻土融化, 这意味着就有部分水从隧道入口流入,则会威胁种子库的安全。(2018 新课标II卷)44.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

3、10分)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 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 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 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 (6分)(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4分)【答案】(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

4、程;吸收污染物(重 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化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 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 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解析】精准分析:考点定位:以“华北之肾”白洋淀为载体,考查湿地植被的生态服务价值,贯彻体现党中 央树立绿色、环保、宜居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精神。【试题点评】举一反三:湿地的作用1.物质生产: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2大气组分: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 的一些植物还具

5、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3.水分调节: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 灾害。4净化:沼泽湿地像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 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5.动物栖息地: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 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6局部小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 地的湿度和

6、降雨量。(2018 新课标III卷)44.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 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 10 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 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 出改进建议。【答案】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

7、 范围。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 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 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解析】精准分析: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影响和改进建议。【试题点评】思路点拨:本题以洞庭湖区的“堑秋湖”为背景,结合人类活动对其他物种的影响来考察环 境保护的内容。解题时,应着重从图文信息获取解题的关键点一一“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 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即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 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然后以此为出发点,提出改进措

8、施。(2018 海南卷)24.选修6:环境保护(10分)“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 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 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答案】 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 噪声污染,降低能耗。(5 分)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 对周边土地的占用。 ( 3分)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 ( 2分) (其他

9、合理答案酌情 评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解析】精准分析:考点定位:该题以“装配式”建筑方式为背景,要求考生通过文字材料提供的背景知识与信 息,综合运用相关地理知识,从环境保护视角了解现代建筑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考查考生解 释生产、生活中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2018 江苏卷)D.环境保护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 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 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 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图25

10、为“大气圈碳收 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 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2分)(2) 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2分)(3) 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X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o (3分)(3)除全球气候变暖外 ,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 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有。(3分)【答案】(1)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3)4.9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 加强立法;扩大

11、国际合作【解析】精准分析:(4)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措施,主要结合前面所述珊瑚白化的原因分析,如加大宣传力 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 际合作等。考点定位:该题以全球变暖对珊瑚白化的影响为素材,考查珊瑚白化的原因、各圈层碳交换 的过程、碳含量的变化和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措施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试题点评】思路点拨: 生态保护的措施一般从包括三个主体层面,国家、企业和社会,再从宣传、行政、 法律、工程、生物等方面去论述具体的措施。同时,有些环境问题由于材料论述了具体的问 题所在,

12、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生搬硬套地理答题模板,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将所 有的方面答全。2017 年高考题】(2017新课标I卷)44.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10分)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 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 发现了柽柳幼苗。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 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 物数量。考点:外来物种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点睛】该题

13、考查生物入侵的危害。结合柽柳自身的特点说明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注 意结合材料,侧重说对周围物种生存造成的影响。(2017新课标II卷)44.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 荒漠”(图 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 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图8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 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

14、被多样性更 好,水土保持更稳定。考点:不同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点睛】森林可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植被恢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森林结构简单,树种单一,草本植物少,覆盖率差。(2017新课标III卷)43.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10分)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 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答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 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

15、土壤蓄水能 力较低。【解析】首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较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截留的降水量多,涵养 水源的能力强。其次是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的保护,水分易散失,且土壤 蓄水能力较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弱,因而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天然的雨林湿度低。 考点:不同森林环境效益差异的成因分析。【点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区别天然原始林与人工林的环境效益的差异。天然原始林森林茂 密,涵养水源能力强,人工林树种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弱。原始森林,又 称原生林,是指一个森林已经达到非常长久的年龄而没有遭到显著的干扰,从而表现出独特 的生态特征,并可能被归类为顶极群落。原生特性包括多样化的树有关的结构,提供多样化 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增加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多样化的树结构的概念包括多层树 冠和树冠间隙,很大变化的树的高度和直径,多样的树种和纲,和多种大小的木质残体。(2017江苏卷)D.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图24为“渤海湾海岸 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2分)(2)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其原因有。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