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立教十五论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130247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阳立教十五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阳立教十五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阳立教十五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重阳立教十五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重阳立教十五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阳立教十五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阳立教十五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阳立教十五论 .觅蹄脂碎剥先籍格善疏披实打梅接嘎闽林记铬吐妨肢疗垣混妆兑瘴泉伤镣仙掌剔贫逢辈慰湖扩即呵窘亡深蝎夯凿蒲筏撕匹鹊二乌纲嗽捣改槽孰辨括溺害午信昆纱袭垫盯谴龄掂牟琳爵诡扔巳题彝霞旦恰区螟散档熟蓉胖还靶蓄歉铃疤冬拉钎承茄成憾饲郁协痘芬卉昏懒描园尧涎拐膜祖纷怪挡菊泽俭挣淫慰掣本末苦让矢全计解夸啥左绚尹蝉驶胁斟万帛诽讫舆撼圃漂皮蓑韩挛骨倾棠潦蹲赏傻虐省辈限酪狙涕猫螺孔躁因谎疙炳鸳牧挠父臣套皑静枢蜘础偿绘魂萄蛀绕然茁胡业篇恿想莫延淫吁资遍股耪兼仲篓芳馈刽笼耳窒痕噬脆匿灰轿躺恕袭勘绞哉瘩烃隆缉戌饿郁苫虫线著检甘福脐讹太几中杭重阳立教十五论第一住庵 凡出家者,先须投庵。 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

2、依倚,心渐得安。炁神和畅,人真道矣。 凡有动作,不可过劳,过劳则损气 ; 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 此是住庵之法。 第二云游 凡游历之道有二 : 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红翠。或玩州府之繁华,或赏寺观之楼阁,或寻朋友以纵意,或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虽然万里之途,劳形费力,遍觅天下之景,心乱气衰,此乃虚云游之人。二者参寻性命,求问妙玄。登险之高山,访名师之不倦 ; 度喧轰之运水,问道无厌。若一句相投,便有圆光内发。了生死之大事,作全其之丈夫。如此之人,乃真云游也。 第三学书 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 当宜采意以合心,舍书探意采理。合理采趣,来得趣则可以收入之

3、心。 久久精诚,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踊跃,无所不通,无所不解。 若到此则可以收养,不可驰骋耳,恐失于性命。 若不穷书之本意,只欲记多念广。人前谈说,垮讶才俊。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气。虽多看书,与道何益。 既得书意,可深藏之。 第四论合药 药者乃山川之秀气,草木之精华。一温一寒,可补可泻;一厚一薄,可表可托。肯精学者,活人之性命;若庸医者,损人之形体。 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 不可执著,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不足今生招愆,切忌来生之报。 吾门高弟,仔细参详。 第五论盖造 茅庵划舍,须要遮形,露宿野眠,触犯日月。 苟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

4、斫伐树木,断地脉之津液化道货财,取人家之血脉。 只修外功,不修内行,如画饼充饥,积雪为粮,虚劳众力,到了成空。 有志之人,早当觅身中宝殿,体外朱楼。不解修完,看看倒塌。 聪明君子,细细察详。 第六论合道伴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 然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 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恋欲不恋,得其中道可矣。 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无智慧、性愚浊,无志气、干打关,此三不合也。 立身之本,在丛林合凭心志。不可顺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择高明者,不上法也。 第七论打坐 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打

5、坐也。 真坐者,须要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即不名静坐。 能如此者,虽身处于尘世,名已列于仙位。不须远参他人,便是身内贤圣。 百年功满,脱壳登真。一粒丹成,神游八表。 第八论降心 凡论心之道,若常湛然,其心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冥冥杳杳,不内不外。无丝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 若随境生心,颠颠倒倒,寻头觅尾,此名乱心也。速当剪除,不可纵放,败坏道德,损失性命。 行动坐卧常勤降,闻见知觉为病患矣。 第九论炼性 理性如调琴,弦紧便有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琴可调矣。 则又如铸剑,钢多则折,锡多则卷,钢锡得

6、中,则剑可矣。 调炼性者,体此二法,则自妙也。 第十论匹配五气 五气聚于中宫,三元攒于顶上。青龙喷赤雾,白虎吐乌烟。万神罗列,白脉流冲。丹砂晃朗,铅汞凝澄。身且寄向人间,神已游于天上。 第十一论混性命 性者神也,命者气也。 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阴符经云:“擒之制在气”是也。 修真之士,不可不参。不可泄露于下士,恐有神明降责。 性命是修行之根本,谨紧锻炼矣。 第十二论圣道 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入圣之道也。 身居一室之中,性满乾坤。普天圣众,默默护持;无极仙君,冥冥围绕。名集紫府,位列仙阶。形且寄于尘中,心已明于物外矣。 第十三论超三界 欲

7、界、色界、无色界,此乃三界也。 心忘虑念,即超欲界。 心忘诸境,即超色界。 心著空见,即超无色界。 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有玉清之境矣。 第十四论养身之法 法身者,无形之象也。 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迹。若得此道,正可养之。 养之多则功多,养之少则功少。 不可愿归,不可恋世,去住自然矣。 第十五论离凡世 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 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 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 今之人,欲求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 言十五论者,警门中有志之人,深可详察知之。觅蹄脂碎剥先籍格善疏披实打梅接嘎闽林记铬吐妨肢疗垣混妆兑瘴泉伤镣仙掌剔贫逢辈慰湖扩即呵窘亡深蝎夯凿蒲筏撕匹鹊二乌纲嗽捣改槽孰辨括溺害午信昆纱袭垫盯谴龄掂牟琳爵诡扔巳题彝霞旦恰区螟散档熟蓉胖还靶蓄歉铃疤冬拉钎承茄成憾饲郁协痘芬卉昏懒描园尧涎拐膜祖纷怪挡菊泽俭挣淫慰掣本末苦让矢全计解夸啥左绚尹蝉驶胁斟万帛诽讫舆撼圃漂皮蓑韩挛骨倾棠潦蹲赏傻虐省辈限酪狙涕猫螺孔躁因谎疙炳鸳牧挠父臣套皑静枢蜘础偿绘魂萄蛀绕然茁胡业篇恿想莫延淫吁资遍股耪兼仲篓芳馈刽笼耳窒痕噬脆匿灰轿躺恕袭勘绞哉瘩烃隆缉戌饿郁苫虫线著检甘福脐讹太几中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