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扩增反应的基本原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81256831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CR扩增反应的基本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PCR扩增反应的基本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PCR扩增反应的基本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PCR扩增反应的基本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PCR扩增反应的基本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CR扩增反应的基本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CR扩增反应的基本原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CR扩增反应的基本原理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基本构成 (4cWq!ax$ 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简称,指在引物指导下由酶催化的对特定模板(克隆或基因组DNA)的扩增反应,是模拟体内DNA复制过程,在体外特异性扩增DNA片段的一种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用于DNA作图、DNA测序、分子系统遗传学等。 6!dbJ5x1 PCR基本原理是以单链DNA为模板,4种dNTP为底物,在模板3末端有引物存在的情况下,用酶进行互补链的延伸,多次反复的循环能使微量的模板DNA得到极大程度的扩增。在微量离心管中,加入与待扩增的DNA片段两端已知序列分别互补的两个引物、适量的缓冲液、微量的

2、DNA膜板、四种dNTP溶液、耐热Taq DNA聚合酶、Mg2+等。反应时先将上述溶液加热,使模板DNA在高温下变性,双链解开为单链状态;然后降低溶液温度,使合成引物在低温下与其靶序列配对,形成部分双链,称为退火;再将温度升至合适温度,在Taq DNA聚合酶的催化下,以dNTP为原料,引物沿53方向延伸,形成新的DNA片段,该片段又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如此重复改变温度,由高温变性、低温复性和适温延伸组成一个周期,反复循环,使目的基因得以迅速扩增。因此PCR循环过程为三部分构成:模板变性、引物退火、热稳定DNA聚合酶在适当温度下催化DNA链延伸合成(见图)。 uHC)4(0 1模板DNA的变

3、性 M(|QvhQ6 模板DNA加热到9095时,双螺旋结构的氢键断裂,双链解开成为单链,称为DNA的变性,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变性温度与DNA中G-C含量有关,G-C间由三个氢键连接,而A-T间只有两个氢键相连,所以G-C含量较高的模板,其解链温度相对要高些。故PCR中DNA变性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与模板DNA的二级结构的复杂性、G-C含量高低等均有关。对于高G-C含量的模板DNA在实验中需添加一定量二甲基亚砜(DMSO),并且在PCR循环中起始阶段热变性温度可以采用97,时间适当延长,即所谓的热启动。 ,yus44w 2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 eQu%TZ(x-$ 将反应混合物

4、温度降低至3765时,寡核苷酸引物与单链模板杂交,形成DNA模板-引物复合物。退火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间取决于引物与靶序列的同源性程度及寡核苷酸的碱基组成。一般要求引物的浓度大大高于模板DNA的浓度,并由于引物的长度显著短于模板的长度,因此在退火时,引物与模板中的互补序列的配对速度比模板之间重新配对成双链的速度要快得多,退火时间一般为12min。 RMBVb 2Y wV DNA模板-引物复合物在Taq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与模板DNA链互补的新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

5、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延伸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模板DNA的长度。在72条件下,Taq DNA聚合酶催化的合成速度大约为4060个碱基/秒。经过一轮“变性-退火-延伸”循环,模板拷贝数增加了一倍。在以后的循环中,新合成的DNA都可以起模板作用,因此每一轮循环以后,DNA拷贝数就增加一倍。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min,一次PCR经过3040次循环,约23h。扩增初期,扩增的量呈直线上升,但是当引物、模板、聚合酶达到一定比值时,酶的催化反应趋于饱和,便出现所谓的“平台效应”,即靶DNA产物的浓度不再增加。 ReAl_Cm PCR的三个反应步骤反复进行,使DNA扩增量呈指数上升。反应最终的DNA扩增量可用

6、Y(1X)n计算。Y代表DNA片段扩增后的拷贝数,X表示平(Y)均每次的扩增效率,n代表循环次数。平均扩增效率的理论值为100%,但在实际反应中平均效率达不到理论值。反应初期,靶序列DNA片段的增加呈指数形式,随着PCR产物的逐渐积累,被扩增的DNA片段不再呈指数增加,而进入线性增长期或静止期,即出现“停滞效应”,这种效应称平台期数、PCR扩增效率及DNA聚合酶PCR的种类和活性及非特异性产物的竟争等因素。大多数情况下,平台期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 HwU f PCR扩增产物可分为长产物片段和短产物片段两部分。短产物片段的长度严格地限定在两个引物链5端之间,是需要扩增的特定片段。短产物片段和长产

7、物片段是由于引物所结合的模板不一样而形成的,以一个原始模板为例,在第一个反应周期中,以两条互补的DNA为模板,引物是从3端开始延伸,其5端是固定的,3端则没有固定的止点,长短不一,这就是“长产物片段”。进入第二周期后,引物除与原始模板结合外,还要同新合成的链(即“长产物片段”)结合。引物在与新链结合时,由于新链模板的5端序列是固定的,这就等于这次延伸的片段3端被固定了止点,保证了新片段的起点和止点都限定于引物扩增序列以内、形成长短一致的“短产物片段”。不难看出“短产物片段”是按指数倍数增加,而“长产物片段”则以算术倍数增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使得PCR的反应产物不需要再纯化,就能保证足够纯D

8、NA片段供分析与检测用。 kJDMIh|g Q 50 图PCR的反应历程 ; $y.+5 q ;uvE? 55 二、PCR反应的五个元素 Rb9ZClq 参与PCR反应的物质主要为五种:引物、酶、dNTP、模板和Mg2+。 8 q 1引物 ie$=3nZJ 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PCR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理论上,只要知道任何一段模板DNA序列,就能按其设计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做引物,利用PCR就可将模板DNA在体外大量扩增。引物设计有3条基本原则:首先引物与模板的序列要紧密互补,其次引物与引物之间避免形成稳定的二聚体或发夹结构,再次引物不能在模板的非目的位点引发D

9、NA聚合反应(即错配)。 L-Tw),z7 引物的选择将决定PCR产物的大小、位置、以及扩增区域的Tm值这个和扩增物产量有关的重要物理参数。好的引物设计可以避免背景和非特异产物的产生,甚至在RNA-PCR中也能识别cDNA或基因组模板。引物设计也极大的影响扩增产量:若使用设计粗糙的引物,产物将很少甚至没有;而使用正确设计的引物得到的产物量可接近于反应指数期的产量理论值。当然,即使有了好的引物,依然需要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比如调整Mg2+浓度,使用特殊的共溶剂如二甲基亚砜、甲酰胺和甘油。对引物的设计不可能有一种包罗万象的规则确保PCR的成功,但遵循某些原则,则有助于引物的设计。 pM#:OlqC

10、 (1)引物长度 %djx0sy PCR特异性一般通过引物长度和退火温度来控制。引物的长度一般为15-30bp,常用的是1827bp,但不应大于38bp。引物过短时会造成Tm值过低,在酶反应温度时不能与模板很好的配对;引物过长时又会造成Tm值过高,超过酶反应的最适温度,还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 DNA聚合酶进行反应,而且合成长引物还会大大增加合成费用。 NdJ)(2 (2)引物碱基构成 BV!Kiw 引物的G+C含量以4060%为宜,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其Tm值是寡核苷酸的解链温度,即在一定盐浓度条件下,50%寡核苷酸双链解链的温度,有

11、效启动温度,一般高于Tm值510。若按公式Tm=4(G+C)+2(A+T)估计引物的Tm值,则有效引物的Tm为5580,其Tm值最好接近72以使复性条件最佳。引物中四种碱基的分布最好是随机的,不要有聚嘌呤或聚嘧啶的存在。尤其3端不应超过3个连续的G或C,因这样会使引物在G+C富集序列区错误引发。 +i)1 jX3的聚合酶活力,5-3的外切核酸酶活力,无3-5的外切核酸酶活力,会在3末端不依赖模板加入1个脱氧核苷酸(通常为A,故PCR产物克隆中有与之匹配的T载体),在体外实验中,Taq DNA聚合酶的出错率为10-410-5。此酶的发现使PCR广泛的被应用。 2FXs52 此酶具有以下特点: CY 7REF (1)耐高温,在70下反应2小时后其残留活性在90%以上,在93下反应2小时后其残留活性是仍能保持60%,而在95下反应2小时后为原来的40%。 d)r7 (2)在热变性时不会被钝化,故不必在扩增反应的每轮循环完成后再加新酶。 XG %oL (3)一般扩增的PCR产物长度可达2.0 kb,且特异性也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