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课时选修课——琵琶记2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1161000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5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二课时选修课——琵琶记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二课时选修课——琵琶记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二课时选修课——琵琶记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二课时选修课——琵琶记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二课时选修课——琵琶记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二课时选修课——琵琶记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二课时选修课——琵琶记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元代杂剧与南戏究曲”的概念戏曲:名自宋末元初刘坡水云村稿,自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用以通指中国传统戏剧。元曲:元散曲和元杂剧合称。二、元代戏剧的构成一、杂剧(北杂剧、北曲、元曲)它是在前代戏叫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杂剧体制的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是在蒙古王朝称元以后。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进入鼎盛时期。杂剧最初流行于北方,以大都(今北豆)为中心,遍布河南、河北。受方言的影响,它有不同的声腔流派。魏良辅南词引正说杂剧声腔有中州调、冀州调和小冀州调。这种北方声腔的剧种,很快流行于全国。三、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条件(一)元代社

2、会元朝是由蒙古统治者建立的政权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蒙古各部统一宋理宗宝庆元年(1227)灭亡西夏。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灭金,占据了黄河流域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铁木真的孙子、蒙哥的弟弟忽必烈继位(元世祖)。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六年(1279)灭宋。元朝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时龙全KBBI7t汉化与发展:发展生产,兴学办校农业:元史河渠志:内立都水监,外设各处河渠司,以举兴水利,修理河堤为务。”手工业发展,形成大都市大都:通衢交错,列巷纷纭”,城南之走城北,去而晨,归而昏。”华区锦市,聚万国之珍异;歌栅舞榭,选九

3、州之稹芬。”杭州:关汉卿杭州景: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点儿闲田地。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商业:注重海外贸易文化:注重教育。中统年间设立十道提举学校官;至元六年(1269),令诸路官府子弟入学;二十四年(1287)又立国子学;二十八年(1291),令江南诸路学及各县内设立小学,选老成之士教之,或自愿招师,或自受家学于父兄者,亦从其便。”此外,还设立专科学校,中统二年(1261)令诸路设立医学;至元二十八年(1291)令诸路设立阴阳学等。社会等级划分:人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在官场中,汉官也受严格控制。元史百官志序: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

4、贰焉。”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故一代之制,未有汉人、南人为正官者。”元朝民族等级表等级名称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第三等汉人第四等南人民族蒙古族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 丹、女真等族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 其他民族文人的处境不幸,科举废立无常,书会才人”到仁宗皇庆二年(1313)十月:科举事,世祖、裕宗累尝命行,成宗、武宗寻亦有旨,今不以闻,恐或有沮其事者。”明人胡侍真珠船:中州人每每沉抑下僚,志不获展,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怫郁感慨之怀,盖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

5、远)等杂剧作家,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剧的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关(汉卿)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代刷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6、。白朴,作杂剧16种,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三种,而以梧桐雨为代表作。梧桐雨取材于唐代陈鸿长恨歌传,以李隆基、杨玉环二人爱情为主线,反映了安史之乱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李、杨二人既有同情又有批判,主题思想较复杂,艺术表现亦较成功,对清代的传奇戏曲长生殿有重大影响。马致远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另据考证,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东光县志和东光马氏族谱都有记载。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杂剧家。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上,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

7、时政,鼠f_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萤。三、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条件1、前代各种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2、众多文人参预戏剧活动促进了剧本创作的繁荣。剧本方面,主要是涌现了一些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作家。有的是“书会才人”,有的是“职业演员”,更多的是怀才不遇或充任下级官吏的文人。这决定了他们的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也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成就的普遍提高。3、诸多著名演员的出现有助于杂剧的兴盛。4、当时戏剧演出的广泛,上自宫廷,下至平民社会,观赏戏剧演出成为一种娱乐习惯,演出的商业化带来的竞争性,也是杂剧兴盛的原因之一。(右图为元代街市图元代杂剧演出壁画)四、戏曲

8、剧本的构成1、曲词。其功能:a.抒发人物情感b.描摹环境景物c.推动情节发展2、宾白。即说白。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3、科介。剧本中对动作、表情、效果的舞台提示。五、元杂剧体制1、剧本体制典型:四折一楔子。2、演唱体制旦本、末本(一人主唱)六、元代的两大戏剧圈和元杂剧发展的两个阶段(一)两大戏剧圈1、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及河南和安徽北部。徐渭南词叙录: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2、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集中于扬州、建康、平江(苏州)、松江(属上海)等地。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二)元杂剧的发展分期(两大阶段)(略)

9、七、元杂剧的艺术特色1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2 .矛盾集中,情节紧凑,主线突出。3 .人物性格刻画鲜明。4 .语言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欣赏拷红)八、南戏的产生中国古代戏剧成熟较早的一支,是从宋杂剧、金院本到元杂剧,另有一个成熟稍迟的分支,是在东南沿海地区流行的南戏,因其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或“永嘉戏曲”。(一)产生背景南戏产生的年代,祝允明猥(w百琐碎烦杂)谈说是北宋“宣和之后,南渡之际”。又据刘坡(xm)水云村稿所述,南宋咸淳年间,所谓“永嘉戏曲”在江西南丰一带也已经很流行。(二)南戏的源流和特点南戏,即南曲戏文,是用南曲演唱的一

10、种戏曲形式。据明代祝允明(14601527)猥谈和徐渭(15211593)南词叙录记载,它大约产生于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到高宗南渡(11191127)之际,盛行于南宋。因为它起源于浙江温州地区,所以又叫“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最初只是简单的民间歌舞小戏,在此基础上不断吸收宋杂剧和其它民间伎艺的成份,使自己逐渐丰富发展起来。四个阶段:北宋末年,只是民间歌舞小戏、无宫调、少节奏,顺口可歌。南宋期间:进入临安及其它大都市,发展成为大戏,有张协状元等。元初至中期,南戏与杂剧交互产生影响,有宦门子第错主身小孙屠等。元末明初,南戏成熟,杂剧衰落,有琵琶记及四大传奇等。今人搜集的宋元南戏剧目238种,但传存

11、全本的只有十几种。早期的南戏作品有赵贞女和王魁两种,徐渭称之为“戏文之首”,但均已失传。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真正代表南戏水平的是琵琶记和“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南戏的特点:1、篇幅较长,以“场”(出)为基本单位。2、副末开场,题目正名在剧前。3、以南曲为主,间用北曲。4、每一出中曲牌不限一个宫调,唱词也不限通押一韵。5、唱法随意,对唱,独唱,合唱,轻唱均可。6、角色有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三)南戏与杂剧不同之处:1、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加一楔子,南戏没有一定的出数,可长可短。2、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南戏一

12、出之中不限用一同宫调,也不限于通押一韵。3、杂剧一般由一人主唱,南戏则独唱、对唱、合唱均可。4、杂剧的题目正名在剧本后面,南戏则在前面,正戏之前,先由副末开场,报告演唱宗旨和全剧大意,杂剧无此特点。5、杂剧一场叫一折,南戏一场叫一出,每出都有“下场诗”,重要人物上场先唱“引子”,继而是自我介绍的长白,叫“开场白”(定场白)。6、音乐上,杂剧属水曲系统,南戏属南曲系统,南戏所使用的曲调乐谱乐器都和杂剧不同。南曲伴奏以管乐为主,北曲则以弦乐为主。“北曲主劲切雄丽,南曲主清峭柔远”。(王世贞曲律引)“听北曲则神气鹰扬,有杀伐之气;听南曲则流丽婉转,有柔媚之情”。(徐渭南词叙录)7、南戏内容广泛,宣扬

13、民族气节的如东商记,揭露邪恶势力罪恶的如祖杰,控诉封建压迫的如酷寒亭,歌颂坚贞的爱情的如拜月亭记,遣责男子负心的如王魁负桂英,描写家庭变故的如白兔记,其中负心和离乱题材最多。8、南戏的题材与杂剧既有相同之处:有关婚姻、爱情的剧作和揭露社会黑暗的公案剧,在杂剧和南戏中都是重要的题材,南戏的民间色彩更浓,而文人化的气息较淡:杂剧中梧桐雨、汉宫秋一类借历史故事表现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慨、历史意识而抒情性很强的作品,在南戏中几乎没有;反映家庭伦理问题,要求维护稳定的家庭关系的伦理剧,在南戏中更为集中和强烈。从赵贞女、王魁及张协状元开始,严厉指斥男子富贵变心就成为南戏最重要的内容。这种剧作有其具体的社会背景

14、:宋代以来,政权通过科举制度向平民开放,许多“寒士”有了一举成名、步入仕途的机会,这容易造成原有婚姻的不稳定。但读书求官,并不只是个人的行为,它常常需要一个家庭乃至家族付出努力。相应地,这些读书人对家庭和家族利益负有一定义务。在中国旧时代的社会观念中,能够接受以纳妾作为婚姻的补充,而婚变则不能为社会的普遍道德意识所赞同,因为它破坏了家庭的稳定和家族的利益。到了明代,杂剧渐渐衰微,从南戏发展而来的“传奇”终于取代了它的地位,这同东南地域文化优势的增长有关,同时,也是由于南戏的自由体制,更便于展开复杂的剧情,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四)、四大南戏南戏荆钗记白兔记(全名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称为“四大传奇”,合称为“荆、刘、拜、杀”。作业:1、识记四大杂剧作家作品2、总结杂剧与南戏的区别3、概括杂剧的艺术特色与南戏产生的背景4、阅读琵琶记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