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81154605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重力式挡土墙施工工法中铁十九局洛湛铁路YH5标段工程指挥部二工区 白红帆工程概况:D3K152+730D3K152+960段右侧重力式路堑挡土墙,系洛湛铁路永州至洪塘段YH5合同段连续长度最长的重力式挡土墙,全长230米。挡墙位于红粘土地段,按“w=120,C=30kPa,g=20KN/m3,f=0.3, =200kPa,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进行个别设计,截面尺寸见附图,最大墙高4米,起点墙高4米、终点墙高3米。墙身采用C15片石混凝土浇注。沿墙长每隔1015米设伸缩缝一道。墙背连续设置0.5米厚砂夹卵石反滤层,墙身泄水孔呈梅花形布置,&0.1米,间距2.5米。一、原 理在路基土方

2、施工前,挖基,支模,灌注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施工一定高度后,进行土方施工,挡土墙成型后,上下墙背间有衡重台或卸荷平台,利用部分填土重和墙身共同作用增加稳定。二、适用范围多用在路堑墙、路肩墙,也可作路堤墙,基底应力要求较高。三、施工工艺流程详见第2页流程图。四、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施工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必须认真做好如下施工环节(工序)的控制:1.测量放线 定出开挖中线及边线,起点及终点,设立桩标,注明高程及开挖深度。2.基槽开挖 必须跳槽开挖(每一跳槽长度不超过15米);利用挖掘机及人工配合精确开挖,以便利用土模节省工序降低成本;倾斜基底必须按设计要求准确挖、凿,不得填补;必须核对地质情况,当与

3、设计不符时及时反馈;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立即进行基底承载力检查,当承载力不足时,应按规定变更设计;基坑开挖完毕,必须及时浇注(开挖完成至灌注完成不超过12天);浇注前应将基底表面风化、松软土石清除,坑内积水应随时排干;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进行施工排水,保证工作面干燥以及基底不被水浸。3.模板安装 采用钢模、板钢管支架及810cm木枋作斜撑进行支撑,侧模用&16的螺栓钢筋对拉定位,螺栓钢筋间距为80cm,螺栓穿孔采用内径为2025cm的硬塑料管,拆模时,将螺栓拔出,再用1:2水泥砂浆堵塞螺栓孔。模板表面平整度按5mm控制。浇注砼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

4、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注。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4.混凝土运输 采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过程中,宜以24r/min的转速搅动,卸料前应第 1 页附表: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准备基坑开挖基坑报验基础砼浇注墙身模板安装基础砼养护墙身模板报验墙身砼浇注墙身砼养护墙身模板拆除墙背填筑第 2 页以常速再次搅拌,砼运输的允许延续时间按该运输设备说明书办理。5.混凝土浇注 浇注砼前,应检查砼的均匀性和坍落度。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砼时,为防止砼离析,应符合下列规定: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

5、离析为度。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滑槽、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在串筒的不同高度设多向挡板)。在串筒出料筒下面,砼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浇注砼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砼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砼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砼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砼的浇注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对于不掺加外

6、加剂的砼,其允许间歇时间不应大于2小时;当气温达到30左右时,不应大于1.5小时;当气温至10左右时,可延至2.5小时)。6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砼浇注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1).应凿除处理层砼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软层,但凿除时,处理层砼须达到下列强度:.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 (2).经凿毛处理的砼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在浇注层次砼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缝宜铺一层厚度为10-20mm的1:2的水泥砂浆。 (3).施工缝为斜面时应浇

7、注成或凿成台阶状。 (4).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注砼。需要达到的强度,一般最低为1.2Mpa,当结构物为钢筋砼时,不得低于2.5Mpa。7在浇注过程中或浇注完成时,如砼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注砼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继续浇注砼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8结构砼浇注完成后,对砼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休整、抹平,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砼面。 第 3 页9浇注砼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10掺加片石技术要求:

8、(1).片石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结构最小尺寸的1/4,掺加前应清除表面的杂物、泥土等。(2).片石掺入量一般不超过总圬工体积的25%,施工控制在20%,掺入时不可乱投乱放,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50m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250mm,石块不得接触预埋件,不可直接接触基底、模板。 11.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12小时内即应覆盖洒水养护,保持湿润。操作时,不得使混凝土受到污染和损伤;养护时间,干燥环境(相对湿度60%)14天,较湿环境(相对湿度60%90%)7天。 12.混凝土拆模 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强度,当设计未提出时,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

9、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 13.沉降缝(伸缩缝)及泄水孔的处理 沉降缝(伸缩缝)宽2cm(材料选用2cm厚的泡沫板或涂刷防腐剂的木板)从墙顶到基底沿墙的内、外、顶三侧填塞沥青麻筋,深15cm,做成宽2cm深1cm的凹缝;泄水孔要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固定,为防止堵塞,可用水泥、玻璃丝袋等填堵PVC管内孔,待回填墙背时再行疏通。 14.墙背填筑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时或养护时间超过7天时方可进行回填,以避免产生的外力使挡土墙发生偏移。反滤层材料和厚度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回填时宜分层夯填密

10、实,使压实质量达到设计值。五、混凝土质量检查1.浇注前 检查浇注基面准备的质量和模板的安装质量;2.拌制和浇注过程中 检查原材料的试验报告和砼配合比报告单;检查原材料的用量和拌制方法,每一工作班至少2次;检查砼的坍落度,每一工作班至少2次,当砼的运输距离较长时,应在拌制和浇注点分别检查;检查砼试件的制作情况。3.浇注后 检查砼的养护情况;检查拆模及拆模后的砼外观质量,当表面存在空洞、严重蜂窝和深裂纹等较大缺陷时,应经检查分析后作出处理;对重要结构的关键工序控制应有相应的砼强度试验数据;砼强度质量应按砼试件强度予以评定。六、节省工序由于基础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不是要求很高,在保证设计和规范的要求下,

11、可采用精确开挖的方法形成土模,直接浇注基础混凝土,节省了模板安装工序和基坑回填工序,提高工效节约成本。 第 4 页七、劳力组织重力式片石混凝土挡土墙工序简单,衔接紧凑,组织安排合理,各道工序协调劳作,劳力组织见表2(按1015米长考虑)。表2: 劳力组织序号工 种人数作 业 内 容1测量工 1测量放线2土方填筑工10配合机械挖基,墙背填筑3 木工(模板架子工)10模板及支架安装4混凝土工15混凝土灌注施工5技术总负责 1协调各工序、解决技术问题6质量检查员 1负责各工序质量控制及检查八、机具设备采用本工法施工,需配备的设备如:挖掘机、电动蛙式打夯机、混凝土搅拌机(本工程用50型砼搅拌站)、电焊机、三项交流发电机、混凝土振动棒等机械,各种机械不得在施工现场发生漏水、漏油现象。九、质量要求施工中每个工序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规范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凡不合格者必须进行整改或返工,使其达到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十、安全措施本工法除遵照相关安全规范施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基础施工在旱季进行,如在雨季施工,严格作好排水措施,防止基底被水浸泡。2.墙身灌注时,要注意模板变化及灌注速度,防止出现模板变形过大。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