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8114669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为切实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不断提高我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努力构建和谐、文明及充满活

2、力的校园。二、实施目标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三、实施原则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即阳光体育运动应坚持育人的宗旨,让学生在运动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团结协作精神。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原则。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3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遵

3、循全面性原则。即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在普及的基础上要加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努力提高学校运动成绩,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原则.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创建中小学快乐体育园地,加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竞赛、主题鲜明的集体体育项目、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

4、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5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落实安全工作责任,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四、实施内容(一)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1各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体育课课时(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开齐、开足体育课并纳入教育教学工作评估考核。2各校应因地制宜,增加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创新活动形式,推广增强学生心肺功能的长跑运动。逐步

5、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力,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3各学校要坚持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行课,切实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体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将体育教学纳入开学前的学期教学计划、课前的备课、课中的课堂教学、课后的总结;坚决杜绝体育教学中的随意性和“放羊式”,切实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行为,使每位学生在体育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都能运动起来,达到要求的运动负荷;克服体育课堂教学忽略运动密度、运动负荷的倾向,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运动负荷较大的内容,尽快提升学生体能和运动素质。(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

6、体育活动时间.1大课间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全区统一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时间不低于30分钟,要纳入课程计划。各学校可根据学校实际选择以下活动内容:(1)眼保健操.(上下午各做一遍)。(2)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和学校自编操。(3)自编素质练。在值周体育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做原地徒手或带器械练习(如原地俯卧撑、立卧撑、高抬腿、收腹跳、原地单脚跳、跳绳、呼拉圈等),场地较小的学校可以采用一人做、一人数;然后在交换做。 (4)分组活动。在班主任、体育教师和科任教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以班为单位分成小组,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学生骨干的作用,进行竞技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趣味性比赛、身体素

7、质练习等活动。(5)集体跑步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每一周大课间操的内容结束后,适当安排全校或部分年级(班级)进行运动量适度的集体跑步。如遇班级较多的情况,可分内外圈相向进行跑步,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严禁学校自行组织学生到校外或公路上跑步.(6)民间传统项目。如少年拳、五步拳、太极拳等武术项目和跳绳、踢毽子、跳橡皮筋等民间体育运动。(7)体育游戏。如丢手绢、钻呼啦圈、老鹰抓小鸡、躲闪竹竿、竹竿跳、拔河、迎面接力、跳绳比赛等。(8)整理活动。组织学生做好放松运动,调整好学生的身体状态,以便上好第三节课。在大课间活动的设想与实践上要充分体现群体性,让全体师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

8、生的各个方面,要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显示其自身价值.在大课间活动的内容选择、生理负荷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各校在选择内容时一定要符合少年儿童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要科学地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以及活动量;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学生每分钟的脉搏次数最好控制在140次以内,利于疲劳消除和体力恢复。随着季节的变化,活动内容和活动量也要进行科学地调整。开发大课间活动内容时要注重主题性。各学校在开发大课间活动时,要立足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情况,把大课间活动按主题进行整体设计,创编出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大课间来。班主

9、任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者.要明确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在期初安排课务时应把大课间活动作为课时量安排给班主任。2、课外体育活动(1)各学校应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2)教学日中没有体育课和没有出早操的当天,必须安排一节课外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学生、内容、指导教师“五落实”。(3)下午课后,在班主任、体育教师、体育委员的组织和参与下,进行体育游戏、体育趣味比赛、身体素质练习、跑步等活动.充分利用体育园地的各种器材设施,创编各种组合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与游戏相结合。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和生理特点的游戏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

10、力.自主活动。在班主任、体育教师的组织下,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球类比赛、呼拉圈等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3早操。凡是寄宿制中小学都要实行学生早操制度,应在行政值周、值周教师、值周体育教师和班主任的组织下进行,以广播操、校园集体舞、自编操、身体素质练习等为主要活动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在校内适度进行晨跑,早操时间为30分钟。4训练工作.各校在积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同时应组建班级代表队、校级训练队。组织有运动天赋和体育特长的学生坚持常年系统训练,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参加各种比赛,并做好输送工作。 5积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各校要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以田径为主的学校运动会或体育

11、(传统项目学校还应举行一次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会),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单项体育活动的联赛制度,每学期举行34次单项性体育活动和竞赛。改革学校体育竞赛的传统模式,创编群众性竞赛项目,突出健身娱乐性,所设项目全校学生参与率不低于80%.6认真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工作继续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全区各中小学、中心学校都要按规定,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使全区所有中小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区所有学校要按要求认真执行体制健康测试报告制度,并且在规定时间按要求将学生体制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国家教育部数据库中心.五、有效组织实施1各校总体方案确定后,需

12、要对所有参与的教师进行相关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运动技能、活动的组织管理等内容的培训。 2建立大课间实施管理评价制度,确保活动过程有序、有效.要求做到“三到人、四落实、五到位. “三到人”:一是领导责任到人。领导要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班主任责任到人。班主任的责任是:(1)组织本班大课间活动;(2)用亲身参加大课间活动,影响、鼓励、教育学生;(3)指导学生大课间活动。三是体育教师责任到人.体育教师的责任是:(1)按照季节特点安排大课间活动的内容;(2)负责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指导。“四落实”:每个班活动器材落实,活动场所落实,活动时间落实,值班领导落实.“五到位”:领导督促

13、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各方协调到位,体育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参与人人到位.六、实施要求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开展阳光体育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2各校应制定出详细工作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开展本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更新管理观念,注重过程指导,完善评价体系,把阳光体育活动与推动课程改革、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工作结合起来,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3各学校要精心制定阳光体育运动方

14、案,结合本校实际,精心谋划,要认真组织,体现特色,确保安全.要将阳光体育运动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科学安排.学校要安排阳光体育专项检查,要改善活动场地和体育器材,完善相应管理制度。4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横幅、广告橱窗、会议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等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全区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从而营造有利于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5因地制宜,制定规划。组织中小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长期性的工

15、作,各学校要根据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完善,形成特色. 6强化培训,全员参与.各学校要加大专(兼)职体育教师、班主任和有体育专项特长的科任教师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满足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对师资的较高要求。教师为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辅导作为教师学年考核的一项内容.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外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校内外结合的活动指导网络。 7. 加大投入,统筹资源。各学校须加大经费投入,要把学校体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予以保障,并且做到随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体育器材配备,完

16、善学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设施,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要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改善活动设施。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的新要求,不断拓展课外体育活动空间. 8为确保阳光体育工作落到实处,各校要切实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评聘职称、评优选先、工作量计算、课时计酬、升学奖分配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视同仁,不得有歧视性规定;体育教师组织的早操、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校运动队的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要计入教师的工作量;要参照劳动部门的相关规定,落实体育教师室外的职业装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