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素质评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1141079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素质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素质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素质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素质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素质评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素质评价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素质评价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对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况的评价形式进行了大胆尝试,设置了一些新颖独特的评价形式,较为成功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素质 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是教师精当点拨的课堂。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对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况的评价形式进行了大胆尝试,设置了一些新颖独特的评价形式,较为成功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丰富评价内

2、容 1、是扎扎实实做课堂。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习惯、形成能力、发展素质的主阵地。实验中我们首先确立课堂教学的主角地位,提出了让学生每节课都“快乐地有所收获”的目标。课堂上,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喜好,自主读书,热烈讨论,谈收获,讲体会,他们的收获也许并不均等,但都是快乐的。这样就极大地保护了学生的发现欲和求知欲;而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给与恰当的指导,使其有所提高。这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我还把激励竞争机制引入课堂。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教师,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 2、二是快快乐乐搞实践。 首先给学生提供操练、展示自己所获的舞台,发挥

3、评价这个杠杆的作用,让这个舞台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我把每周二下午确定为语文实践活动专用时间,开学初,老师提前一周或者两周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白己的喜好自主结组,认真收集资料,精心准备。因为实践活动有充实的内容,有活泼的组织形式,所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个性得到了张扬,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学生高兴地称之为“快乐星期二”。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表现,教师不仅当堂要做出评价,每学期末还要依据手册进行总的评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表演、组织等许多课堂不能有效培养的能力,打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另一扇窗口。 3、三是踏踏实实多读书。 激励学生读好书、多读书,营造读书氛

4、围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做通家长和学生的工作,与家长商量、沟通,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其次在每个设图书柜,发动班上的同学捐书:并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我们通过检查、评价读书笔记这一手段,来督促学生读书。最主要的是运用“阅读考级”这一评价手段激励、督促、指导学生读书。阅读考级时,学生根据自己的读书情况,自愿申报参加,其成绩作为学生学习语文优劣的主要目标之一。 四是实实在在地训练。中学教育是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基。如果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改革,只是仅仅让学生为了评价而去努力,那么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改革最终会不了了之的。因此实实在在地抓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是我们这次评价改

5、革实验的初衷,也是我们教育的初衷。从课堂的“发言”到课外“阅读和日记”都要有评分细则;从口头语言的文明到书写的认真,我们都有不定时的检查。在操作时我们更是精心安排我们的每一次训练,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开展了“5130”练字活动、“天天诵古诗”朗读活动等。我们深知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是为他们的一生奠基。 二、注重评价方式 改革评价,关键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作为淡化一次性终结考试的评价标准,关键是过程。为此,我们对评价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 1、样式灵活,追求创新。 为激发兴趣,调动情感,努力让枯燥的测试像一次对话、一次交流。学生每人备三

6、卡,即朗读过关卡、语言积累卡、识字过关卡。对每一次测试有上佳表现(包括有进步)的同学及时地给一颗小星星或小月亮、小太阳,学生往三卡上贴小标志的过程正是肯定自我的过程,正是品尝成功的时刻。 2、评价量化,众在参与。 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评价,师评、自评、小组评。既要评价别人,又要对比自己,并且还要在、小组陈述自己的理由。每一次评价都是孩子自我反省的过程,让全体同学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3、赞赏评价,激发兴趣。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在评价时,努力追求情感化评价语言。无论在学生的素质评价手册中,还是在学生各类作业中,努力追求多用鼓励性的评语,尽可能多地使用商讨、鼓励、赞扬的

7、语气,使评语不仅是评价过程,更是交流的方式。 三、营造活动氛围 在积极营造活动氛围,通过精美的图画或简练的内容介绍向学生推荐佳作,吸引学生,让孩子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的;有学生日记、佳作的展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有评出的读书小博士和识字小明星,给更多学生展示的空间。所有版面的内容是定时更换的,因此,能始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让学生生活在全方位的语文气息中,并时时感受到这种气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学生中比写字美、比读书多、比日记精的良好学风正在兴起。 四、厚积才能薄发 评价改革的对象是学生,而评价改革是否成功最重要的还是评价过程的操作者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知识、全新的观念,才能担当教育改革的重任。我自觉“充电”,定期开展业务理论学习,加深对教学活动及其相关因素的悉心研究,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层把握,积极丰富经验,更新观念。 总之,新的教育形势呼唤新的评价方式,生活丰富多彩,学生千差万别,唯有以学生为本,依据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爱好、特长与不足,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汤亮,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 【2】周海燕,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评价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3】代永斌,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