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刘占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80851237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刘占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刘占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刘占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刘占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刘占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刘占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刘占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本科学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 刘占妙 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专业: 教育学 年级: 09 完成日期:2011 年06月28 日河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本科学生毕 业 论 文 评 议 书学 院:河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姓 名刘占妙专 业教育学年 级2009级学 号毕业证书编号论文题目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完成日期2011年7月8日论 文 成 绩论文内容提要我国农村教育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目前农村义务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束缚了

2、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经费不足、教师素质不高及教师队伍不稳定、办学条件差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机制,为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提供实践意见。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学院评审小组意见负责人签名: 学院盖章: 年 月 日填表说明:1、 文内容提要栏及栏以上栏目由学员本人填写(除论文成绩外),字体选用5号宋体。2、 毕业论文评议书用A4纸打印。3、论文成绩评定采用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分制。4、“指导教师评语”栏,必须由指导教师本人签名,不能代签。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

3、:我国农村教育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目前农村义务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束缚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6%,所以,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强盛。 本文结合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经费不足、教师素质不高及教师队伍不稳定、办学条件差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机制,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等对策,为现有理论提供实证性的支持,为农村义务教育改革提供实践意见。关键词:农村义务教

4、育;现状;对策浅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刘 占 妙 我国是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对农村人口的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实行的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教育。根据国务院的部署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将实现免收学杂费,这一项举措被人们誉为政府的最大政绩。但这项工作在实施中肯定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政策。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一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5、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体制进行改革,从而彻底改变了“义务教育,农民买单”,实现了“农村教育农民办”向“农村教育政府办”、收费义务教育向免费义务教育的转变。这一划时代的变革既是我国国力不断强大的象征,也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农村义务教育各种问题也不断地积累。农村义务教育还存在质量较差、师资不足、观念落后、资源配置不合理等一系列长期积累所

6、形成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新发展提出了挑战。(一) 经济发展的差距,对义务教育的影响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示资料和城市相比差距明显,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馆,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目前在农村,一方面由于生源减少,主要来自于计划生育和外出打工,学校进

7、行合并,有些学校没有学生,成了空的;另一方面,村委会因为普九的债务,又把学校固定资产作为偿还债务的重要资本,学校合并并未形成资源整合,达到改善学校环境的目的。很多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房屋漏水,卫生条件状况很差,现代化教育环境离他们还很遥远。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和心态等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客观上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平等,加深城乡之间的隔阂,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社会安定。(二) 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的原因 师资水平是直接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比较低,因此一般的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较低,但是同时人事

8、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另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大量往城里调,学校宁愿增加代课教师,因为一名正式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工资。在农村很多学校,基本没有体音美教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很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如城里的四、五年纪的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三) 当前义务教育的财政问题目前农村的义务教育的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发生很大变化,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显示出来,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与实际需求相比,仍然不足。2005年第二轮农村税费改革彻底取消了

9、农业税,也给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税费改革前,农村教师的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乡级财政拨款、农村教育费附加、从学生中收取的教育集资和中央转移支付;税费改革后,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被取消了,乡级政府和农村不再直接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其经费基本上全落在县级政府身上,而大多数县财政较为紧张,基本上为吃饭财政。这使部分财力比较弱的县不堪重负,于是出现了教师工资难以兑现、教育负债偿还无期、学校正常运转困难等问题。在缺乏国家财政拨款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农村教育部门由于财政困难,不得不把增收超过学费的杂费变成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尽管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的工资发放已基本有了保

10、障,但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和修缮投资经费不能得到落实,学校公用经费运转困难重重;有部分学校欠债问题久拖不决,利上加利,学校已不堪重负。为了学校的发展和老师的福利,学校就想办法变相从学生那里收取各种费用。(四) 农村学生辍学率高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严重,且存在应试教育与读书无用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初中阶段辍学率居高不下。我国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在农村经济收入低的农户多的是,特别是离异家庭的子女、外地打工族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又缺乏教育方法,造成了这些学生的辍学根源。其次是应试教育在城市不断蔓延,农村学生考上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比例较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使绝大

11、多数学生感到升学无望,对学习失去信心,部分学生纷纷辍学,加入了进城打工的大军。再加上现在高昂的学费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助长了农村的读书无用论。用于家庭贫困,支付不起教育费用,很多孩子也加入了辍学的行业。在应试教育和读书无用论的双重危害下,农村业务教育阶段的辍学问题就越来越严重了。二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来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相当落后,甚至可以说问题成堆,农村义务教育与城市义务教育相比差距不仅存在而且很大,甚至有某种扩大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育机会方面,农村适龄儿童当年未入学人数相当多

12、且小学阶段就有辍学现象;初中阶段的辍学现象主要发生在农村。第二,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义务教育“最大的实际”。 近几年,无论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还是公用经费支出,其绝对数值的全面水平与城市水平的差别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由于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艰苦,农村教师的队伍十分不稳定,而且城乡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与素质存在着相当的差别。由于教育经费短缺,农村学校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实验用品等非常缺乏,甚至有的村校还有危险校舍。进一步说,正是由于资源配置方面的差距严重影响了农义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使其质量低下而无法与城市相比。第三,教育管理方面,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

13、教育管理极不规范,教育效益低下。县乡教育行政主管的主要领导相当一部分是从未从事过教育工作的县乡党政领导中提拔的。这些人都缺乏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和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常常出现思想认识滞后于教育教学发展,出台制定的政策甚至不利于教育改革与创新。农村中小学内部的管理普遍存在着行政命令盛行,粗糙随意有余,人本管理缺乏,导致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下降。第四,培养目标方面,农村教育培养模式单一,严重脱离农村社会实际。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方向应试化。由于农村学校中学术化、城市化的课程,农村学生毕业后如果考不进大学回乡后便处于种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的尴尬局面,根本没有培养出一代有技能的农村劳动者。 三

14、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点建议和对策实施义务教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广大农村人口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农村实行小康和现代化的大问题。1、构建公平化的教育财政管理制度确保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正视县级政府财力不足的现实,要从制度上保证中央、省、地市级政府的经费投入责任。要形成“分地区、分级负责”财政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东、中、西部三类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所需各项经费的初始来源作出合理的分工;其次,重新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使每一级政府所拥有的财权与事权相统一;最后,省级政府成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资的主体和主导。2、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 (1)建立教育

15、过程中的最佳资源结构 即在保证一定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果的前提下,教育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最合理的构成关系。这是发挥有限的教育资源,在运用中达到最大效果的必要前提。 (2)确立合理的办学规模,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通过学校建设标准的法律规定,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相对均衡的办学条件,使每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法定标准,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对学校的投资,无论是农村或者是城市,占地面积、基础设施都必须是一样的,从而在义务教育领域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逐步淡化和取消国标、省标、市标以及农村和城市不同办学评估的标准。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若干意见。要求制定出台各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最低保障线”,凡是低于标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