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084938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横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上学期第一周周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 )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的主张C“克己复礼”的主张 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2、在年首届世界儒学大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各届人士纵论儒学发展。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孔子诞生于中国,儒学属于世界。下列说法不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儒学对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B.儒家的“贵贱有序”等主张是当今社会的济世良药C. 儒家思想可以为化解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借鉴D.儒学

2、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3、“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史,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4.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3、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到和谐6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7、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这段话表明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A、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B、阐述“天理”的真谛,让人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和人际关系的法则C、寻求天地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阐明“理”的本

4、质D、宣扬客观唯心主义思想8、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9、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赞颂商鞅,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10、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最早应该出现在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明朝11、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

5、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为了加强皇权而打击诸侯势力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12、儒家的经典“四书”是指 A、诗经礼记论语大学 B、春秋易经孟子中庸C、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D、大学中庸易经论语13、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14、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6、”他评价的书应该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顾炎武的日知录C、李贽的藏书C、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15、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 “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确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6.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孟子 荀子 告子 苏格拉底 A B C D17.“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

7、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18.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19.元代及以后,最具权威性的科举考试教科书是 A春秋繁露 B五经正义 C四书章句集注 D四库全书20.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富

8、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21.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B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C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D研究天人关系为出发点22.有学者说:每一次人类文化的交流,都会带来一次文化发展的机遇。比如说,我们遇到了印度佛教就是一个很大的幸运。以下事例不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有 A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B程朱理学的创立 C吴道子创作送子天王图

9、D敦煌莫高窟的兴建23.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罗伯斯庇尔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指出:“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观点与下列哪种思想相符?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 C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D.人之初性本善24.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A经世致用 B. 工商皆本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天下为主,君为客25.“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26.西汉董仲舒与南宋朱熹都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思想相比,相同之处是都促使儒家

10、思想向前发展 都推崇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观点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思想武器 都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A. B. C. D.27.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其他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28.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灾者,君而已矣29.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11、对以上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30. 王夫之在分析历史进程时说:“天下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对他的观点评价不准确的是A.他犯了历史发展循环论的错误 B.他只看到了历史运动的迂回性,没看到历史发展的进步性 C.他没有从本质上认识中国古代史 D.他的观点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所做的客观总结座位号 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生号:_( 密 封 线 内 禁 止 答 题 )密封线 横峰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第1周周练答题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

12、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弃归真,俾千态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宋)智圆材料二: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性、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