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2023年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480794359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PPTX 页数:13 大小:15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兴安盟2023年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蒙古兴安盟2023年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蒙古兴安盟2023年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蒙古兴安盟2023年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蒙古兴安盟2023年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兴安盟2023年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兴安盟2023年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内蒙古兴兴安安盟盟 20232023 年中考生年中考生物物试试卷卷一一、单单选选题题1.近些年来,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两个边疆地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着力开展退耕还草、还林工作,切实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生 物与环境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D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解析】【解答】A、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如温度、水、空气、其他的生物等,A 错误;B、非生物因素包含的内容较多,如:温度、食

2、物、光、空气、水等,并不仅仅只有阳光、温度、水,B错误;C、生物与环境浑然一体,生物既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能影响环境,C 正确;D、同种生物之间既存在种内互助关系,也存在种内竞争关系,D 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影响生物的生态因素主要有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2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等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关 系。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2.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当你点燃一支蜡烛时,蜡烛中的化学能就

3、转变成光能和热能。生物体的细胞也能进行能量转换。下列结构中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A叶绿体B线粒体C细胞核D细胞膜【解析】【解答】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等其他能量,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 成化学能,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站;植物体内的部分细胞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 胞中只含有线粒体;故两种细胞中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故答案为:B。【分析】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等其他能量,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站。3如图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中 A 点到 B 点变化的是()氧

4、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ABCD【解析】【解答】分析图像可知,AB 段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小于 0,说明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结合“气 体往低气压跑”的口诀,可知此时气体会往气压更低的肺内跑,为吸气;吸气后与吸气前相比,氧气增加,二氧化碳降低,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1)呼气过程:肺内气压外界气压,膈肌顶部上移,膈肌舒张,胸腔减小,肺部随之收缩,肺容量减小。(2)吸气过程:肺内气压外界气压,膈肌顶部下移,膈肌收缩,胸腔增大,肺部随之扩张,肺容量增 大。4.某人的胰岛素分泌正常,血糖浓度也正常,但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此时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A肾小球B肾小囊

5、C肾小管D输尿管)【解析】【解答】尿液中存在葡萄糖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肾小管病变,肾小管的作用是重吸收,能重吸收尿液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的无机盐,因此当尿液中存在葡萄糖的时候,很有可能是肾小 管出现病变;二是本身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导致血糖过高,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会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故答案为:C。【分析】若尿液中有糖,可能是肾小管病变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尿液中有血细胞或者蛋白质,则可能是肾小球病变。5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

6、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D“阳光水稻害虫青蛙”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解析】【解答】A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因此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AB 错误;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 动调节能力越强,该生态系统越稳定,C 正确;D、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包含阳光等非生物因素和细菌等分解者,D 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而形成的关系。食物链一定

7、是从生产者开始。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 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该生态系统越稳定。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等,生物部分由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分解 者和非生物部分。6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到乙,一般需要先后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是()A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B转动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C转动遮光器,转动细准焦螺旋D转

8、动遮光器,转动粗准焦螺旋【解析】【解答】分析甲乙两图可知,乙图是甲图放大的结果;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放大需要先调节 转换器,将物镜从低倍镜转成高倍镜,此时视野较暗且不够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小幅度调节焦距。故答案为:A。【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可以简单归纳为:找移转调。找:使用低倍镜、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移:将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往哪里偏就往哪里移);转:转动转换器,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视野会变大、变暗;调: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光;用细准焦螺旋调焦。7.在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一定要科学用眼,否则容易形成近视。下列不属于科学用眼的行为是(A眼保健操正确做B网络游戏玩不停C用眼太久要远眺D看书距离

9、要恰当)【解析】【解答】科学用眼要求我们要注意用眼时长、用眼距离以及用眼卫生,正确做好眼保健操、长时间用眼时远眺、看书时保持适当距离等都符合健康用眼的要求,“网络游戏玩不停”不利于健康用眼。故答案为:B。【分析】青少年的眼球属于发育阶段,较容易因为用眼姿势不正确、方法不正确,导致近视。近视晶状体凸度过大,眼球前后径过长,成像在视网膜前,要带凹透镜。8根据如图,下列与心脏结构以及血液循环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c 中为颜色鲜红,含氧丰富的动脉血Bc 为左心房,与之相连的血管为肺静脉,内流静脉血Ca 与 b、c 与 d 之间有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D肺循环途径为:b肺部毛细血管c【解析】【解答

10、】AB、图中 c 为左心房,连接的是肺静脉,肺静脉会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运输到 c 左心房,A 正确,B 错误;C、a 右心房与 b 右心室之间、c 左心房和 d 左心室之间存在房室瓣,房室瓣可以使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避免血液倒流,C 正确;D、肺循环的途径是:b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c 左心房,D 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内有四腔,包含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2)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

11、静脉左心房。3经过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后,血液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经过肺部毛细血管后,血液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4人的血管和心脏中有三种瓣膜,用来防止血液倒流。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位于心室 和动脉之间的动脉瓣;位于静脉血管中的静脉瓣。9.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 为等。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迁徙行为都是由于食物缺乏引起的C动物的防御行为和攻击行为是对立行为,二者之间毫无联系 D只有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才有信息交流【解析】【解答】A、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

12、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A 正确;B、迁徙行为并不都是由食物缺乏引起的,还可能由于繁殖需要、气候变化所引发,B 错误;C、动物的防御行为和攻击行为往往是相伴而生的,一方出现攻击行为时,一方往往会表现出防御行为,C 错误;D、并不是只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才会存在信息交流,不同动物之间也会存在信息交流,D 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通过学习或生活经验获得。动物越高等,往往学习能 力越强。2动物的行为按照功能来分,可以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节律

13、行为。3动物群体之间信息交流的意义:在群体觅食、御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0如图是甲、乙两种细胞所含染色体的示意图。这两种细胞都是某一雌性动物个体内的正常细胞。据图 判断,下列相关推论或叙述最合理的是()A甲共有 8 个基因,乙共有 4 个基因B若甲具有性染色体,则乙不具有性染色体C若甲具有成对的基因,则乙不具有成对的基因 D甲有 4 对染色体,乙有 2 对染色体【解析】【解答】A、甲图共有 8 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上有 1 个 DNA,共 8 个 DNA,但每个 DNA 上拥 有多个基因,因此甲图不止 8 个基因,乙图不止 4 个基因,A 错误;B、分析甲乙两图可知,甲是体

14、细胞,乙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生殖细胞,甲图细胞的性染色体为 XX,乙 图细胞的性染色体为 X,B 错误;C、甲图表示的体细胞含有该生物的全套成对基因,乙图表示的生殖细胞经过了“减半”过程,成对的基因 互相分离,成单存在,C 正确;D、甲图的染色体成对存在,有 4 对染色体,乙图的染色体成单存在,有 4 条染色体,D 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生物体主要有两类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减半,成单存在。如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量为 23 对,但人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量为 23条。(2)每条染色体上存在一个 DNA,每个 DNA 上存在多个基因。1

15、1.“落日临池见蝌蚪,必知清夜有蛙鸣。”这两句诗描述了两栖动物的(A气体交换过程B废物排出方式C消化吸收功能D生殖发育特点)【解析】【解答】该诗句的大致意思是:傍晚时分看到蝌蚪,就会知道清晨的时候会有青蛙鸣叫;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因此该诗句主要描写了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包含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故答案为:D。【分析】(1)青蛙的生殖过程一般包含求偶、抱对、受精 3 个阶段;求偶期:雄蛙会通过鸣叫吸引雌蛙;抱对期:雌雄蛙抱对,促进排出卵细胞和精子;受精期:精子和卵细胞会在水中受精形成受精卵,属于体 外受精。2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3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包含受

16、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4 个时期;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 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12下列特征属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是()A体表被毛B胎生、哺乳C牙齿出现分化D体温恒定【解析】【解答】A、鸟类体表覆羽,哺乳类体表被毛,因此体表被毛不是两种生物的共同特征,A 错误;B、鸟类是卵生生物,哺乳动物是特有的胎生哺乳,因此胎生哺乳不是两种生物的共同特征,B 错误;C、牙齿分化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特点,鸟类有喙无齿,因此牙齿分化也不是两种生物的共同特征,C 错 误;D、鸟类和哺乳类的体温都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因此体温恒定是两种生物的共同特征,D 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1)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2鸟类的生殖不受水的限制,体内受精,卵生且卵外有坚硬的卵壳保护。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化,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食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能敏锐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复杂多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