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单元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

上传人:逸向 文档编号:480758292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单元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2单元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2单元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2单元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2单元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单元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单元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而优 教有方第十二单元 温度与物态变化考点一、温度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2、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要点: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2、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考点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2、;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2、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3、熔点凝固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4、晶体熔化(或凝固)的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要点: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考点三、汽化和液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放热。2、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3、影响蒸发快慢

3、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4、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5、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要点:1、液体沸腾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不同物质蒸发快慢不同,如:酒精蒸发比水蒸发快。考点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3、特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要点:1、六种物态变化:2、升华由固态

4、直接变成气态,凝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中间都没有经过液态。考点五、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1、全球变暖:(1)原因:主要原因是现代工业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作为能源,排放出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使太阳的热量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使全球变暖。(2)不利影响 海面上升的影响 对动、植物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水资源危机 威胁人类生存的一类因素 珍惜每一滴水【例题1】以下是某同学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夏天教室里的气温约为50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6.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80D遂宁冬天平均气温约为-10【答案】B【解析】A夏天教室

5、里的气温约30,故A不符合题意;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故B符合题意;C让人舒适的洗澡水温度约40,故C不符合题意;D遂宁位于我国四川境内,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冬天平均气温约为11,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例题2】下图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中,做法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A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B正确;C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C错误;D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D错误。故选B。【例题3】下列物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的是()A冰B玻璃C沥青D蜡【答案】A【解析】A冰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

6、温度保持不变,故A符合题意;BCD玻璃、沥青、蜡都为非晶体,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例题4】为尽快清除道路中的积雪,常用的方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撒入冰雪中的“融雪盐”()A增加冰雪对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B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地热”而熔化C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熔化周围的冰雪D溶入雪水中形成盐水,盐水熔点较低,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答案】D【解析】ABC撒“融雪盐”,不会影响光的二照射,也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或者产生“保暖层”,故ABC不符合题意; D当其他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撒盐,掺入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故

7、D符合题意。故选D。【例题5】如题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的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液态B乙是固态C丙是气态D甲、乙、丙均是固态【答案】B【解析】甲图分子间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微弱,所以甲为气态;乙图分子间间距很小,且排列规则,分子间作用力较强,所以乙为固态;丙图分子间距较大,且排布不规则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所以丙为液态,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例题6】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D公共卫生间里的热风干手器【答案】D【解析】A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减小水的表面积,减慢水的蒸

8、发,故A不符合题意;B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中,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C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可减小酒精的表面积,能减慢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D公共卫生间里的热风干手器,能升高温度及加快空气流动速度,能加快蒸发,故D符合题意。故选D。【例题7】诗经国风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句流传甚广。形成“露”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熔化D升华【答案】A【解析】生活中“云”、“雨”、“雾”、“露”等现象的形成原因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珠的过程,故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A符合题意,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例题8】如图

9、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A立春时节冰化成水B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霜降时节枝头上的霜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答案】B【解析】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例题9】如图所示,在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的过程中,有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上有水滴产生。下列关于该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当烧瓶内的水沸腾时,

10、才会有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B管口放置的玻璃片温度越高,玻璃片上越容易有水滴产生C经过一段时间后玻璃片温度会升高D若是在青藏高原进行该实验,就不会发生这种现象【答案】C【解析】A在水没有沸腾的情况下,水也会发生汽化产生水蒸气,只是产生水蒸气的速度没有水沸腾时快,即水没有沸腾的情况下也会有水蒸气从洗玻璃管中喷出,故A错误;B管口放置的玻璃瓶温度越低,水蒸气遇到玻璃瓶时越容易放出热量而液化,故B错误;C水蒸气液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玻璃片的温度会升高,故C正确;D在青藏高原进行该实验时,水的沸点会降低,但是水的汽化过程不会停止,所以仍可以发生这种现象,故D错误。故选C。【例题10

11、】“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茶技艺为一体的茶道形式。泡茶时,在杯子周围会出现“白气”,则“白气”是()A小冰晶B小水珠C水蒸气D空气【答案】B【解析】“白气”是杯口处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符合题意,AC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例题1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均为吸热过程的是()A熔化、液化B凝华、汽化C升华、汽化D液化、凝固【答案】C【解析】A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B凝华需要放出热量,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C升华需要吸收热量,汽化需要吸收热量,故C符合题意;D液化需要放出热量,凝固需要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例题12

12、】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B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C在第12min时不吸热不放热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降低,从第8min到第18min温度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故A错误;B第8min到第18min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在第4min时是液态,故B错误;C第12min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C错误;D从第8min到第18min温度保持80,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故D正确。故选D。【例题13】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海面 的影响;对 的影响;对 的影响;对 的影响

13、。【答案】 上升 动、植物 农业 人类健康【解析】1234全球变暖是地球温度升高,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不利影响主要有海平面上升,对动植物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例题14】春末夏初,当暖湿气流来袭时,若打开房门,屋里的地板常会出现“出汗”现象,这是大气中水蒸气的 现象。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减少,这是碘的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 液化 升华【解析】1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春末夏初,当暖湿气流来袭时,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地板液化形成小水滴,看起来好像地板“出汗”。2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减少,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14、。【例题15】自然界中不少高山冰川就是大江、大河的源头,河流及渗入土壤、植物中的水分会通过 升腾到空气中成水蒸气。当高空遇冷时,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到一定程度后又降落回地面,这就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大致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 汽化 液化【解析】1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所以自然界中液态的水会汽化吸热变为气态的水蒸气,升腾到空气中。2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所以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后,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滴;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所以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后,还会放热凝华形成小冰晶,到一定程度后又降落回地面,这就是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大致过程。【例题16】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过程,中水蒸气有的 形成的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 热过程;图中温度较高时冰晶会熔化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答案】 汽化 凝华 液化 放【解析】1图中过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的物态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