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归纳猜想型问题(二) (1)

上传人:逸向 文档编号:480758247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8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归纳猜想型问题(二) (1)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归纳猜想型问题(二) (1)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归纳猜想型问题(二) (1)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归纳猜想型问题(二) (1)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归纳猜想型问题(二) (1)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归纳猜想型问题(二)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归纳猜想型问题(二) (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八:归纳猜想型问题(二)一、中考专题诠释归纳猜想型问题在中考中越来越被命题者所注重。这类题要求根据题目中的图形或者数字,分析归纳,直观地发现共同特征,或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此去预测估计它的规律或者其他相关结论,使带有猜想性质的推断尽可能与现实情况相吻合,必要时可以进行验证或者证明,依此体现出猜想的实际意义。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归纳猜想型问题对考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经常以填空等形式出现,解题时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数字或图形信息中,寻找其共同之处,这个存在于个例中的共性,就是规律。其中蕴含着“特殊一般特殊”的常用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人类认识新生

2、事物的一般过程。相对而言,猜想结论型问题的难度较大些,具体题目往往是直观猜想与科学论证、具体应用的结合,解题的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计算、验证、类比、比较、测量、绘图、移动等等,都能用到。由于猜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也是人们探索发现新知的重要手段,非常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步成为中考的持续热点。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四:猜想数量关系数量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这些关系不一定就是我们目前所学习的函数关系式。在猜想这种问题时,通常也是根据题目给出的关系式进行类比,仿照猜想数式规律的方法解答。例8 (2012苏州)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了5个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用

3、阴影表示),点B1在y轴上,点C1、E1、E2、C2、E3、E4、C3在x轴上若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则点A3到x轴的距离是()A B C D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专题:规律型。分析:利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分别得出D1E1=B2E2=,B2C2=,进而得出B3C3=,求出WQ=,FW=WA3cos30=,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过小正方形的一个顶点W作FQx轴于点Q,过点A3FFQ于点F,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B3C3 E4=60,D1C

4、1E1=30,E2B2C2=30,D1E1=D1C1=,D1E1=B2E2=,cos30=,解得:B2C2=,B3E4=,cos30=,解得:B3C3=,则WC3=,根据题意得出:WC3 Q=30,C3 WQ=60,A3 WF=30,WQ=,FW=WA3cos30=,则点A3到x轴的距离是:FW+WQ=+=,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B3C3的长是解题关键例9 (2012绍兴)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B=3,AC=4,D为斜边BC中点,第1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与AD交与点P1;设P1D的中点为D1,第2次将纸片折叠

5、,使点A与点D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2;设P2D1的中点为D2,第3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2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3;设Pn1Dn2的中点为Dn1,第n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n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n(n2),则AP6的长为()A BC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规律型。分析:先写出AD、AD1、AD2、AD3的长度,然后可发现规律推出ADn的表达式,继而根据APn=ADn即可得出APn的表达式,也可得出AP6的长解答:解:由题意得,AD=BC=,AD1=ADDD1=,AD2=,AD3=,ADn=,又APn=ADn,故AP1=,AP2=,AP3=APn=,故可得AP6

6、=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写出前面几个有关线段长度的表达式,从而得出一般规律,注意培养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例10 (2012广州)如图,在标有刻度的直线l上,从点A开始,以AB=1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1个半圆;以BC=2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2个半圆;以CD=4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3个半圆;以DE=8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4个半圆,按此规律,继续画半圆,则第4个半圆的面积是第3个半圆面积的 倍,第n个半圆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根据已知图形得出第4个半圆的半径是第3个半圆的半径,进而得出第4个半圆的面积与第3个半圆面积的关系,得出第n个半圆

7、的半径,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以AB=1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1个半圆;以BC=2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2个半圆;以CD=4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3个半圆;以DE=8为直径画半圆,记为第4个半圆,第4个半圆的面积为:=8,第3个半圆面积为:=2,第4个半圆的面积是第3个半圆面积的=4倍;根据已知可得出第n个半圆的直径为:2n1,则第n个半圆的半径为:=2n2,第n个半圆的面积为:=22n5故答案为:4,22n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注意数字之间变化规律,根据已知得出第n个半圆的直径为:2n1是解题关键考点五:猜想变化情况随着数字或图形的变化,它原先的一些性质有的不会改变,有的则发生了变化

8、,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在几何图形按特定要求变化后,只要本质不变,通常的规律是“位置关系不改变,乘除乘方不改变,减变加法加变减,正号负号要互换”。这种规律可以作为猜想的一个参考依据。例11 (2012常德)若图1中的线段长为1,将此线段三等分,并以中间的一段为边作等边三角形,然后去掉这一段,得到图2,再将图2中的每一段作类似变形,得到图3,按上述方法继续下去得到图4,则图4中的折线的总长度为()A2BCD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当n=2时,折线的长度为:1+=;当n=3时,折线的长度为:+=;当n=4时,折线的长度为:+=,从而可求出折线的总长度解答:解

9、:由题意得:当n=2时,折线的长度为:1+=;当n=3时,折线的长度为:+=;当n=4时,折线的长度为:+=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图形数字的变化类问题,同时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其关键是读懂题意,找出规律解答例12 (2012河北)用4个全等的正八边形进行拼接,使相等的两个正八边形有一条公共边,围成一圈后中间形成一个正方形,如图1,用n个全等的正六边形按这种方式进行拼接,如图2,若围成一圈后中间形成一个正多边形,则n的值为 考点:平面镶嵌(密铺)。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正六边形的一个内角为120,可求出正六边形密铺时需要的正多边形的内角,继而可求出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解答:解:两

10、个正六边形结合,一个公共点处组成的角度为240,故如果要密铺,则需要一个内角为120的正多边形,而正六边形的内角为120,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密铺的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求出在密铺条件下需要的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度数,有一定难度例13 (2012无锡)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正六边形ABCDEF,其中C、D的坐标分别为(1,0)和(2,0)若在无滑动的情况下,将这个六边形沿着x轴向右滚动,则在滚动过程中,这个六边形的顶点A、B、C、D、E、F中,会过点(45,2)的是点 考点:正多边形和圆;坐标与图形性质;旋转的性质。专题:规律型。分析:先连接AD,过点F,E作FGAD,EHAD

11、,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出A的坐标,再根据每6个单位长度正好等于正六边形滚动一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如图所示:当滚动一个单位长度时E、F、A的对应点分别是E、F、A,连接AD,点F,E作FGAD,EHAD,六边形ABCD是正六边形,AFG=30,AG=AF=,同理可得HD=,AD=2,D(2,0)A(2,2),OD=2,正六边形滚动6个单位长度时正好滚动一周,从点(2,2)开始到点(45,2)正好滚动43个单位长度,=71,恰好滚动7周多一个,会过点(45,2)的是点B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多边形和圆及图形旋转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利用正六边形的性质求出A点的坐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例14 (2012绥化)长为20,宽为a的矩形纸片(10a20),如图那样折一下,剪下一个边长等于矩形宽度的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再把剩下的矩形如图那样折一下,剪下一个边长等于此时矩形宽度的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如此反复操作下去,若在第n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为正方形,则操作停止当n=3时,a的值为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专题:规律型。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可得可知当10a20时,第一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的长为a,宽为20a,第二次操作时正方形的边长为20a,第二次操作以后剩下的矩形的两边分别为20a,2a20然后分别从20a2a20与20a2a20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由题

13、意,可知当10a20时,第一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的长为a,宽为20a,所以第二次操作时正方形的边长为20a,第二次操作以后剩下的矩形的两边分别为20a,2a20此时,分两种情况:如果20a2a20,即a40,那么第三次操作时正方形的边长为2a20则2a20=(20a)(2a20),解得a=12;如果20a2a20,即a,那么第三次操作时正方形的边长为20a则20a=(2a20)(20a),解得a=15当n=3时,a的值为12或15故答案为:12或15点评: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与矩形的性质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注意折叠中的对应关系考点六:猜想数字求和例1

14、6 (2012黄石)“数学王子”高斯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在他读小学时就能在课堂上快速地计算出1+2+3+98+99+100=5050,今天我们可以将高斯的做法归纳如下:令 S=1+2+3+98+99+100 S=100+99+98+3+2+1 +:有2S=(1+100)100 解得:S=5050请类比以上做法,回答下列问题:若n为正整数,3+5+7+(2n+1)=168,则n= 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专题:规律型。分析: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列出方程,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设S=3+5+7+(2n+1)=168,则S=(2n+1)+7+5+3=168,+得,2S=n(2n+1+3)=2168,整理得,n2+2n168=0,解得n1=12,n2=14(舍去)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