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上传人:逸向 文档编号:480757996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题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型新授课课时二课时课题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的内容。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教材首先开门见山,由课题提出“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这一结论。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然后教材又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第二课时)。教学目

2、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能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初步认识化学中盐的含义。(2) 从H+和OH-结合生成水的角度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得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分类等方法获得正确的结论。(3)初步培养学生设计、评价实验方案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探究兴趣,获得探究的乐趣。(2)逐步养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4.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

3、模型认知下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初步设计教学重点学生在实验探究基础上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认识。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创设情境:展示漫画及胃乐的说明书。问:胃乐的主要成份是什么?胃酸的主要成份是什么?为什么胃乐能治疗这种胃病?过渡 胃酸是酸,Al(OH)3是碱,酸与碱之间能不能发生反应?能发生什么样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探究活动一提出问题一: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学生活动一:(学生猜想:“能”或“不能”)设问: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暂且不作

4、评判,让我们用实验事实来说话。学生活动二:(学生实验和 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铜固体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观察现象。稀盐酸Cu(OH)2NaOH溶液(12mL)学生实验:向盛有12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观察现象。:Cu(OH)2+稀盐酸:NaOH+稀盐酸现 象结 论学生活动三:(交流现象及结论)设计意图:设计两个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得出酸和碱之间能发生反应,而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而发现新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继续探究。2.探究活动二提出问题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之间有没有发生反应呢?学生活动一:(学生猜

5、想:“发生了反应”或“没有发生反应”)设问: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你们的试管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学生活动二:(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学生实验: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证明实验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学生活动三:(进行实验、交流现象及结论,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有些小组无法证明)中再次形成问题冲突,促使学生进行反思,以达到解决新问题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3.探究活动三提出问题三:如何才能确保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呢?学生活动一:(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评价)学

6、生实验:(进行实验、交流现象及结论)向盛有12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12滴酚酞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滴有12滴酚酞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NaOH溶液(滴有酚酞溶液)+ 稀盐酸现 象结 论4.探究活动四提出问题四:实验中为什么要用酚酞溶液?是否可以用石蕊溶液?是否可以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实验中为什么要缓慢地滴加,且不断搅拌?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实验、三个问题的讨论和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得出酸和碱之间确实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并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

7、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5.探究活动五提出问题五:为什么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呢?该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请写出下列酸和碱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除水外的另一种生成物的构成特点。NaOH + HCl Cu(OH)2 + HCl NaOH + H2SO4 Ca(OH)2+ H2SO4 什么叫盐?什么叫中和反应?板书:一、中和反应设计意图:问题五的提出将研究的问题推向理论高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材P60图10-14,而发现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粒子的变化情况,再通过动画(OH-和H+结合成H2O分子)的模拟展示,由学生总结出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并由此引出盐及中和反应的概念

8、。6.探究活动六提出问题六:中和反应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能解决什么问题?板书:二、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讨论、联系实际进行交流)7.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学会阅读、归纳、总结交流。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包办课堂小结的做法,培养了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感悟和关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8. 拓展延伸:(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CH3COOH+NaOH=CH3COONa+H2O CO2+2NaOH=Na2CO3+H2O Na2CO3+2HCl=2NaCl+CO2+H2O CuO+2HCl=CuCl2+H2O NH3H2O+HNO3=NH

9、4NO3+H2O(2)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吗?为什么?(3)某公路上一辆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满地的硫酸?(4)做完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应怎样处理?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在实践应用中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化。板书设计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NaOH+HCl=NaCl+H2O Cu(OH)2+2HCl=CuCl2 +2H2O 2NaOH + H2SO4=Na2SO4+2H2OCa(OH)2+ H2SO4=CaSO4+2H2O碱 + 酸 盐 + 水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者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进行讨论和交流,师生间形成良性互动效应。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观,也关注到了化学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