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10kV复合绝缘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规范书工程项目: 广西电网公司 年 月目 录1. 总则2. 使用环境条件3. 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4. 试验5. 供货范围6. 供方在投标时应提供的资料7. 技术资料和图纸交付进度8. 包装、贮存和运输9. 技术服务与设计与联络1 总则1.1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35~110kV复合绝缘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下简称避雷器),它提出了该断路器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1.2需方在本规范书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未对一切技术细则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规范书和现行有关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1.3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款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满足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与规范书的差异(表)”为标题的专门章节加以详细描述。
本规范书的条款,除了用“宜”字表述的条款外,一律不接受低于本技术规范条款的差异不允许直接修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款而作为供方对本技术规范书的应答1.4本设备技术规范书和供方在投标时提出的“对规范书的意见和与规范书的差异(表)”经需、供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1. 5供方须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如下: GB 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7354-1987 局部放电测量GB 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GB50150-19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11604-1989 高压电器设备无线电干扰测试方法GB 2900.12-1989 电工名词术语 避雷器GB 2900.19-1982 电工名词术语 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GB 7327-1987 交流系统用碳化硅阀式避雷器GB 16434-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16927.1-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一般试验方法DL 474.5-1992 现场绝缘试验实施导则 避雷器试验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80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DL/T 815-2002 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DL/T 864-200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 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JB 2440-1991 避雷器用放电计数器JB/T 4035-1999 阀式避雷器用碳化硅JB 5892-1991 高压线路有机复合绝缘子技术条件JB/T 8177-1999 绝缘子金属附件热镀锌层 通用技术条件JB/T 8460-1996 高压线路用棒形复合绝缘子 尺寸与特性JB/T 9669-1999 避雷器用橡胶密封件及材料规范JB/T 9670-1999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用氧化锌JB/Z336-1989 避雷器用橡胶密封件及材料规范Q/GXD 126.01-2006 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广西电网公司企业标准)1.6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需供双方协商确定。
1.7供方应获得ISO9000(GB/T 19000)资格认证书或具备等同质量认证证书,必须已经生产过三台以上或高于本招标书技术规范的设备,并在相同或更恶劣的运行条件下持续运行三年以上的成功经验提供的产品应有两部鉴定文件或等同有效的证明文件对于新产品,必须经过挂网试运行,并通过产品鉴定2 使用环境条件2.1周围空气温度 最高温度:+45℃;最低温度:-10℃;最大日温差:25K2.2海拔高度海 ≤1000m 2.3最大风速 35m/s(离地面高10m处持续10min的平均最大风速)2.4环境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地震烈度 8度 地面水平加速度 0.25g;地面垂直加速度 0.125g按IEC61166进行试验,地震波为正弦波持续时间三个周波,安全系数1.672.6雷暴日: ≤130日/年(除特别注明外)2.7日照强度: 0.1W/cm2(风速0.5m/s)2.8覆冰厚度: 5mm2.9电源频率:≤62Hz,≥48;额定50 Hz2.10工作电压:长期工作电压不超过持续运行电压2.11大气条件:大气中无严重侵蚀性和爆炸性介质。
2.12系统的接地方式:110kV系统为中性点有效接地,35 kV系统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2.13 污秽条件:Ⅳ级及以下污秽等级3 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3.1技术参数避雷器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与供货范围有矛盾时,以供货范围为准)系统额定电压(kV)1101101103535保护设备类型变压器变压器变压器中性点电站型变压器中性点避雷器额定电压(kV)108102725142额定频率(Hz)5050505050持续运行电压(kV)8479.65840.834.0标称放电电流(kA)1051.551.51mA直流参考电压(不小于,kV)1571481037360陡波冲击电流下残压(峰值,不大于,kV)315305154130雷电冲击电流下残压(峰值,不大于,kV)281266186134102操作冲击电流下残压(峰值,不大于,kV)239226174114952ms方波电流(A)600600400400400套管雷电冲击耐压(峰值,kV)450450250185185套管短时工频耐压(有效值,kV)2002009595953.2通流容量:避雷器除应具有技术参数中规定的通流容量能力外,供方尚应提供工频过电压耐受特性曲线,耐受特性曲线应标注避雷器的予吸收能量,便于需方与实际系统情况进行验证。
3.3避雷器的热稳定3.3.1避雷器老化及动作负载能力应满足GB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要求3.3.2避雷器的传热系统应保证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电阻片温度不得超过60±3℃否则在工频电压耐受特性试验和动作负载试验中预热温度应增加到相应的温度,并在老化试验时考虑其影响3.3.3动作负载3.3.3.1 动作负载试验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能耐受动作负载试验所示的运行中出现的各种负载这些负载不应引起避雷器的损坏或热崩溃对于1.5kA以及强雷电负载避雷器,用大电流冲击动作负载试验验证对于10kA等级避雷器应用操作冲击动作负载试验验证如果达到热稳定,试验后检查试品,若电阻片无击穿、闪络或破损的痕迹,试验前后的各种冲击电流下的残压变化不大于5%,则避雷器通过试验3.3.3.2 动作负载试验中的热稳定评价 避雷器在试验程序中,至少在施加升高的持续电压(Uc*)的最后15min期间,如漏电流的阻性分量峰值或功率损耗或电阻片的温度稳定降低,则认为经受动作负载试验的避雷器比例单元是热稳定的,且认为通过了本试验 在某些情况下,在施加Uc*结束时,仍不能明确的判断避雷器是否热稳定。
施加电压Uc*的时间应延长直到确认电流或功率损耗或电阻片的温度稳定降低为止如果在施加电压3h后,电流或功率损耗或温度尚无明显增加趋势,则认为是稳定的3.4密封性能3.4.1 避雷器应有可靠的双密封结构,在其寿命期内不应因为密封不良而影响运行性能,产品泄漏率不得大于6.65×10-3Pa·l/s电阻片本身亦应有自身的抗潮能力3.4.2 避雷器制造厂应使用合格的密封材料1) 根据截面形状,避雷器的密封件可分为矩形和“O”型两种2) 用规定胶种制成的密封圈,它的工作条件是恒定压缩于金属与金属或绝缘件之间,最佳压缩状态下使用期限至少20年其内表介质是空气、氮气或六氟化硫气体,外表介质是空气、水等,正常使用环境温度为-40℃~+40℃3) 密封圈的外观质量应良好4) 密封圈及其胶料物理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要求表 密封圈及胶料物理性能试验类别序号试验项目胶料三元乙丙胶等丁基胶技术指标胶料试验1邵氏A型硬度,度60±560±52拉伸强度,Mpa≥9≥83扯断伸长率,%≥300≥3004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空气,70℃×24h,压缩率30%)≤30≤355耐臭氧老化(试温40℃,拉伸20%试验时间8h),臭氧浓度(三元乙丙胶等为3×10-4,丁基胶为3×10-6)不龟裂不龟裂6耐热空气老化(100℃×48h)-邵氏硬度变化+10度以内,伸长变化率-25%以内密封圈试验7邵氏A型硬度,度60±560±58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空气,70℃×24h,压缩率30%)≤30≤35(3) 必要时,避雷器投运前可进行密封性能的抽检试验。
3.53.6外绝缘和耐污要求对于复合绝缘外套3.6.1 表征伞套形状的尺寸(1) 等径伞的伞间距应不小于40mm,大小伞结构的两相邻大(小)伞间距应不小于70mm2) 爬电系数C.F一般应不大于3.2,重污区不大于3.5注:爬电系数C.F等于总的爬电距离除以电弧距离(避雷器两电极间沿空气放电的最短距离)3.6.2 伞套材料的要求(1) 体积电阻率≥1×1012Ω·m;(2) 击穿强度≥20kV/mm;(3) 耐漏电起痕及电蚀损不低于TMA3.5级;(4) 抗撕裂强度≥7kN/m;(5) 机械扯断强度≥3Mpa;(6) 拉断伸长率≥100%;(7)邵氏硬度≥503.6.3 外套憎水性能憎水性能按喷水分级法(HC法),一般应为HC1~HC2级3.6.4 绝缘耐受性能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复合外套的绝缘耐受电压应符合有关规定3.6.5 复合外套表面缺陷要求复合外套表面单个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不应超过5mm2,深度不大于1mm,凸起表面与合缝应清理平整,凸起高度不超过0.8mm,粘接缝凸起高度不应超过1.2mm,总缺陷面积不应超过复合外套面积的0.2%3.6.6 最小公称爬电比距Ⅲ、Ⅳ级污区的最小公称爬电比距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