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干部政绩考察情况的汇报_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80625095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干部政绩考察情况的汇报_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强干部政绩考察情况的汇报_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强干部政绩考察情况的汇报_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强干部政绩考察情况的汇报_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强干部政绩考察情况的汇报_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干部政绩考察情况的汇报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干部政绩考察情况的汇报_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干部政绩考察情况的汇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中组部有关在组织系统认真学习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的要求,坚持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深入领会和全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不停总结干部政绩考察经验,主动探索干部政绩考察方法,力争在干部政绩考察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上迈出新步伐。一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在干部政绩考察工作中,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切合税务部门实际的政绩考察机制和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干部政绩考察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促进了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现将在关情况汇报以下:一、关键措施和方法为了提升干部政绩考察工作质量,在干部政绩考察工作中,我们立

2、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干部政绩考察机制,重视综合考察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干部政绩考察工作中,坚持“五个标准”、做到“三个结合”、实施“两个制度”。坚持客观公正的标准,做到平时考察和定时考察、任职前考察相结合。为抓好干部日常政绩考察,我们组建了总局巡视组,对全国省级国家税务局的人事财务管理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税收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全方面巡视检验,并建立考察档案,将巡视检验的结果作为干部政绩日常考察的一项主要内容;在一年一度的公务员年度考评中,我们利用个人述职、民主测评、分管领导评述等方法进行干部年度考评,把干部年度考评作为定时考察的常规性工作;我们把后备干部的考察作为干部任职前考察的一

3、项基础步骤来抓,现在年4至10月,我们在总局机关和国家税务局系统副厅级后备干部集中选拔工作中,总局抽调了108人组成18个考察组,分赴各省市对经考试入围的401名人选进行了考察,经过单位推荐、民主测评、部分谈话、专题调查等多个形式和渠道全方面考察后备干部人选的政绩情况。我们综合干部的日常考察、年度考评和任职前考察等各项考察结果,确保对干部政绩进行客观、公正、正确的评价。坚持群众公认、重视实绩的标准,做到领导和群众、定性考察和定量考察相结合。每次干部政绩考察前,我们全部事先制订详尽的考察实施细则,对考察方法、考察内容、考察程序、考察结果的评价和利用、考察机构和考察职责等作出具体要求,力争做到标准

4、细化、指标量化,便于操作。在制订考察内容、量化指标时,我们区分不一样层次的干部,制订不一样侧重的考察标准。对每个方面确定一定的分值,既从质的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又从量的要求上加以把握,做到定性考察和定量考察有机结合,增强考察的科学性。我们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既重视领导意见,又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如在干部政绩考察中,我们对省级局领导、总局司局级领导、总局和省局处级以下干部等若干层面,区分现职干部、后备干部两种类型,制订不一样的考察措施和评分标准,并分别不一样层次人员的测评分数确定一定的折合百分比,把领导的评价和群众的评价结合起来,全方面正确地了解和评价干部。坚持以人为本、可连续发展的标准

5、,做到目前业绩和长远发展、协调发展相结合。我们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在进行干部政绩考察过程中,经过设置科学的政绩考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备的政绩考察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发展导向。如在对系统干部税收业务的政绩考察中,我们淡化收入任务的硬指标,不简单地把税收任务大小、超额多少作为评价干部政绩优劣的唯一标准,而是综合考虑其所在单位的税收征管质量、税政管理水平和税收管理效率,并在全系统试行征管质量的“六率” 考察指标,不停完善干部任期内的工作实绩考察。在干部任用中,我们坚持干部任用试用期制,对新提拔的干部一律实施试用一年,在试用期间全程跟踪考察,确保全方面真实客观地反应干部的德才表现。坚

6、持民主集中制标准,实施干部考察公告制。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我们坚持实施干部考察公告制,充足发挥群众在干部考察工作中的监督作用。做到既重视主动发扬民主,让群众充足发表意见,又坚持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形成正确的决议,并将考察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告。如在干部选拔任用的考察中,我们坚持凡考察的干部,全部在确定的考察范围内进行为期7-10天的公告。部分省市国税局还在年度考评中,对经考察定为“优异”等次的人员,在其所在单位进行为期一周的公告。在公告期间,考察组对群众来信来访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对群众反应强烈,经查实存在问题的干部,立即给予调整,真正表现干部考察工作的公开性和平等性,增加干部考察工作的透明度。

7、坚持和时俱进的标准,实施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我们把政绩考察工作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紧密结合,坚持在干部政绩考察上和时俱进,强化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增强干部考察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考察工作质量。一是强化干部任期考察。我们在部分省市试行干部任期制,经过对干部任期内的政绩考察,确定干部是否连任。对在任期内业绩平平的干部,立即中止任用,给予调整。二是完善干部任职考察。我们把公开选拔、竞争中的任职考察和后备干部的考察有机结合,针对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出现的部分作风优良、群众威信高、实绩突出的干部因为笔试成绩不理想造成竞争失败的现象,为克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这种不足,确保真正把人选准,我们结合实际,改

8、变过去一个位置选一个人的做法,经过选拔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对一个职位的多个后备人选进行跟踪考察,综合培养,以政绩考察促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正确性。三是尝试建立政绩考察的制度体系。我们依据国税的实际,在干部考察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使政绩考察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在干部考察中强化考察责任,对考察程序、谈话范围、测评方法、保密工作等考察纪律进行明确要求。同时,和监察部门一起联合开展干部政绩考察,使干部考察工作一直置于党的监督之中,很好地确保了考察工作的公正公平。二、取得的成绩和效应对干部政绩考察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科学合理的政绩考察机制,对于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激励广

9、大干部落实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形成重实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全部含有很强的推进作用。详细地讲,关键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提升上:提升了政绩考察工作的导向性。经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政绩,以长远的利益考察政绩,有力地提升了政绩考察工作的导向性。一是形成了正确的发展导向。在政绩考察中突出以人为本,全方面、协调、可连续发展的观念,引导干部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形成了聚精会神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气氛,税务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精心“做秀”的显著少了,潜心干事的显著多了。二是形成了正确的政绩导向。引导广大税务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有效地扼制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短期效应”等现象。三是形成了正确的用

10、人导向。在实践中,我们将政绩考察结果利用到干部日常管理工作中,使那些潜心干事、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了重用,促进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完善,真正做到了凭政绩用干部,从而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提升了政绩考察工作的针对性。因为在政绩考察中综合利用定性和定量的结合、近期和远期的结合、领导和群众的结合,尤其是对干部的政绩考察区分不一样岗位、不一样层次进行,使得政绩考察的结果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特征愈加突出。提升了政绩考察工作的正确性。在干部政绩考察中,我们综合考虑了客观环境、基础条件、突发事件等原因对政绩的影响,这么把考察对象的主观努力情况和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用全方面、发展、辩证的看法评价干部政绩,既

11、看干部的主观努力,又充足考虑了客观原因的存在影响,正确地把握了主观和客观、集体和个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机遇政绩和实干政绩等关系,从而提升了干部政绩考察的正确性。提升了政绩考察工作的可操作性。在干部政绩考察中,因为对考察程序、考察方法、考察内容全部作出了较全方面的要求,制订了对应的量化标准,使干部政绩考察的可操作性较以前有了很大提升。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干部政绩考察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在实践中我们感到,现在干部政绩考察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关键有以下多个方面:一是政绩考察的内容难以统一。因为政绩的个性特征十分鲜明,对行政和业务、行政中政务和党务等不一样岗位的政绩考察全部各不相同

12、,在对干部进行政绩考察中,怎样确定干部政绩考察的内容,哪些工作应列入关键考察范围,哪些工作不需要列入关键考评范围,对每一个考察对象全部存在差异。二是影响干部政绩的不确定原因多,在干部政绩考察中不好把握。在实际操作中,因为对部分影响干部政绩的外部原因了解不足,往往陷入“以成败论英雄”的圈子里。三是干部政绩考察中对各项指标量化的标准不好统一。对干部政绩考察,应该坚持德、能、勤、绩、廉综合考察,关键考察工作实绩。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大全部将德、能、勤、绩、廉等各项考察指标人为地确定一定的分数或计算权数,但怎样科学合理地确定这些量化分数或权数,现在还缺乏一个科学统一的标准。四是提升干部政绩考察中民主测评的正确性存在困难。民主测评中测评分出现畸低或畸高,应该说全部是不正常的。怎样区分这类测评分是属于干部因坚持标准得罪了少数人,还是存在严重过失,现在还没有十分科学的方法。民主测评中存在的失实问题难以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