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学习的构成要素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8062472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学习的构成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有效学习的构成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有效学习的构成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学习的构成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学习的构成要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学习的构成要素有效教学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突出以下三大元素一、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意义”有两个基本意思:一是“价值;作用”, 如我们常说的“这样做毫无意义”中的“意义”一词;二是“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所表 示的内容”。我们所说的“意义”当然指前者,亦即有效教学应该对学生的发展有价 值,有作用,有效果。有效学习首先应该是“意义”学习,从根本上讲,教学即意义的生成。基于奥 苏伯尔所说的三个条件,笔者认为,作为“意义”学习的有效教学应该包含三个方 面的含义。第一,学生具有一种意义学习的意向。也就是说学生要有一种良好的学习态 势,热爱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能够以饱满的、强烈的求知欲

2、望进入学习状态, 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压抑的。.第二,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潜在意义。学习内容不是僵死的、 枯燥无味的,而应该是生动的、富有诱惑力的,教学能围绕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展 开,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学生认知结构中相关旧知识与教材新知识相联结。第三,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是有意义的,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教 学行为和策略有意义包括多方面含义,如讲解有意义,发问有意义,活动组织有 意义,练习设计有意义,反馈评价有意义等,只有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够具有一定 的煽动力、感染力,学生的学习才有劲头。二、效益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问题,即什么样的教学

3、是有效的?是高效还 是低效?所以,“效益”自然就成了有效教学的重要的衡量因子,课堂教学要考虑 课堂投入、课堂运作和课堂产出的关系,考虑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而这种实际 效益的评判标准主要看我们是否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和物力获得最理想 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时间、教学材料、教学手段等诸多要素,这些要素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因此,衡量课堂教学的效益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花费的必要时间最少。同样是一个章节的内容, 有的教师用一节课就能让学生掌握,而有的教师要用两节课,甚至还要占用学生 课外的时间,显然前者比后者更有效。当然,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

4、效益”理解为 “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 在单位时间内学生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它是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 虑的结果。第二,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师生花费的精力最少。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 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 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第三,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借助的教学手段最少。同样的内容,有的教师一 支粉笔、一块黑板,把问题讲得深入浅出、清清楚楚;而有的教师滥用多媒体, 十八般武艺全上,效果也未必比前者好。显然,后者的教学效益低。新课程改革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仅仅把课

5、堂还给学生是不够的,核 心问题是我们的学生是否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充分的发展。我们喊了多 少年减轻学生负担的口号,而真正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基本前提便是提 高课堂效益。课堂效率高,学生才可能有课外的轻松愉快,才能在丰富多样的课 外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秩序秩序,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条件。“课堂秩序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互动 行为的规定性得以体现的状态和规则,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效。”研究和实践 表明,良好的课堂秩序可以维持课堂的稳定,降低教师的焦虑程度,激发学生的 学习潜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那么,有效教学到底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秩序呢?是不是像过去那

6、种让学生整齐端 坐,除了举手发言、拿书、写字外,其余都属于多余动作的秩序呢?当然不是。 这里所强调的秩序,应该是在尊重学生发展前提下的秩序,应该是师生共同协商、 认同并愿意遵守的秩序。体现在课堂上,秩序包括以下两方面内涵。一是课堂行为秩序。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课堂行为的一般性期望和要求。如“上课前准备好学习材料和活动用具”、“上课铃声一响就必须停止走动保持安静”、“课 上不准随便喧哗和嬉闹”、“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等。课堂行为秩序能使课堂成 员清楚地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果课堂成员的行为符合课堂行为秩 序,就会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反之,如果偏离或违背了课堂秩序,就会受到 大家的指责和批评。二是学习活动秩序。这是为了保证课堂各项活动顺利进行而确立的基本秩序,它 规定了学生在课堂参与、交往、互动等活动中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如小组合作秩 序、课堂发言秩序等。如在小组合作秩序中有人提出“一个声音”原则.即学生在 小组讨论时,只允许一人讲话,其他人保持安静。认真倾听,一人说完后其他人 再说。在课堂发言秩序中有人提出“2分钟”原则,即任何人在每次发言前都要先 认真思考,然后用精练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不得超过2分钟,让更多的同学 有参与教学的机会,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