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水质净化论述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80594707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枯草芽孢杆菌水质净化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枯草芽孢杆菌水质净化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枯草芽孢杆菌水质净化论述(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枯草芽抱杆菌水质净化论述目前,我国养殖业大多为静水养殖高密度的养殖造成大量的鱼虾排泄物、残饵等有机物沉积水底,使池底表面层中氧化层变薄, 而下层的还原层变厚,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在养殖旺季,由于气温高,导致异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氨、硫 化氢等有害物质,从而影响鱼虾的生长、发育,并引发鱼虾疾病。如何净化水质已成为养殖技术中的难关和研究热点。为了减少因氨氮及亚硝态氮污染带来的危害,在养殖过程中常采用换水、曝气、投放药物等方法处理。但由于这些方法成 本高、作用效果持续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寻求新型的健康养殖模式开发具有水质改良作用的环保型产品成为水 产养殖领域研究的热

2、点。微生态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经过培养扩增后形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制剂,具 有成本低、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无耐药性等优点,可以用来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净化水质、作为饲料添加剂等广泛使用, 成为替代抗生素的较为理想的产品。水产微生态制剂可分为单一菌群微生态制剂和复合微生物制剂两大类。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有益微生物主要有芽抱 杆菌(Bucallus)、乳酸杆菌(Luctobucvllus)、酵母菌(Succhuromyces )、假单胞菌(Pseudomonus)、双歧杆菌(Bifidobucteraum)等种类 以及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

3、,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反硝化细菌(Denitrifying hacteria等,其中光合细菌、芽抱杆 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作为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水质改良中应用最广泛。1. 枯草芽饱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能产生中生芽饱,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7C、pH值7.0左右的环境,一般为严格 好氧。枯草芽饱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土壤、湖泊、海洋、动植物体表及其栖息地皆能发现。枯草芽饱杆菌生命力极强,代谢 旺盛,能在水体中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的饱外酶类,从而大量消耗池塘中的残饵和动物排泄物等大分子有机质,并能为水体 中的光合细菌、藻类以及其他浮游生物提供营养。此外,枯草

4、芽饱杆菌作为微生态制剂的一种,在动物肠道酸性环境中具有高 度的稳定性,可使肠道pH值及氨浓度降低,能产生较强活性的蛋白酶和淀粉酶,促进水产动物的消化,并能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抑制部分病原菌,因此,具有一定的防治疾病的功能。2. 枯草芽饱杆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在养殖池施用枯草芽饱杆菌后,在枯草芽饱杆菌的繁殖和代谢作用下,养殖池中的有害物质一一亚硝酸盐、硫 化氢明显减少,衡量水质污染状况的化学耗氧量COD值明显降低,水体的pH值也维持在适宜养殖动物生长的安全水平。这说 明,枯草芽饱杆菌能够达到净化水质、优化养殖环境、保持养殖池微生态系统平衡的效果。枯草芽饱杆菌施入养殖池后,能够 很好

5、地适应海水盐度和渗透压、温度等环境,并通过自身的繁殖,使菌数逐渐增加,58天达到高峰。因此,投放枯草芽饱杆 菌的时间间隔以一周左右为宜。由于枯草芽饱杆菌在养殖水体处理中表现出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 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另外,这种处理技术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因此假如能将枯草芽饱杆菌净水技术移植应用到 景观!湖泊等水体的净化修复,可以很好地改变湖泊、水库水体治理高能耗!高投资的现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微生物净水技术在湖泊、景观水处理以及养殖水体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还 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微生物净水技术一般在好氧

6、条件下效果良好,在厌氧条件下效果往往不甚理想,有效微生物菌群在厌 氧条件下对COD的去除不起促进作用;微生物净水技术采用直接投放的形式,一般需要每隔一周或者更短时间投菌一次,而 且微生物制剂进入水体后容易被鱼类和浮游水生生物吞食影响净水效果,导致实际应用中菌剂使用量大,成本高微生物由于 一次性投放到水体环境,容易与水体中的土著微生物竞争,微生物在水体中存活状态、作用状态不稳定,发挥净水作用的时间 受到影响。因此,研究如何克服微生物净水技术在净水过程中受到溶氧限制问题,如何节约微生物净水制剂使用量,延长微生 物净水作用时间等将有助于完善微生物净水技术,并促使其在湖泊、景观水及养殖水体治理上得到推

7、广应用。而微生物的固定 化技术正是基于这种需要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未来应重点研究益生菌的生理特性与作用机制等方而的基础理论,为养殖水环境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而, 应加强对益生菌分子生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快速鉴别并对微生态产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以确保质量和安全。此外,应尽快建立微生态制剂菌种保藏与认定中心,制定相关的质量指标、检测方法等行业标准,完善检 测体系,这对保证微生态制剂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随着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新的包埋载 体和包埋方法的推广应用,必将大幅度地提高益生菌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及其产品的稳定性,为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 用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