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特供)2013年高中语文 2.1《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8059377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期特供)2013年高中语文 2.1《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暑期特供)2013年高中语文 2.1《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暑期特供)2013年高中语文 2.1《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暑期特供)2013年高中语文 2.1《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暑期特供)2013年高中语文 2.1《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暑期特供)2013年高中语文 2.1《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特供)2013年高中语文 2.1《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去来兮辞并序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浔阳(xn) 荒芜(w) 惆怅(zhn) 耘耔(z)B、熹微(x) 稚子(zh) 盈樽(zn) 眄庭柯(min)C、怡颜(y) 容膝(x) 流憩(q) 遐观(xi)D、出岫(xi) 西畴(chu) 船棹(zho) 遑遑(hu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眷然有归欤之情 依恋的样子情在骏奔 骑着快马奔跑B、非矫厉所得 勉强克制眄庭柯以怡颜 欢颜,高兴表现在脸上C、当敛裳宵逝 收拾衣物悟已往之不谏 不能挽回D、倚南窗以寄傲 寄托自足自得的心情策扶老以流憩 拐杖*3、下列各组中对“以”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2、 )既自以心为形役舟遥遥以轻飏农人告余以春及家叔以余贫苦A、和不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也相同C、和相同,和不同D、和不同,和也不同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C、曷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5、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A、农人告余以春及。 B、遂见用于小邑。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6、选出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A、足以极视听之娱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C、感吾生之行休 D、悦亲戚之情话7、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

3、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影响很大。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表现了他对当时腐败政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意识。D、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

4、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注:无怀氏、葛天氏:均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8、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B、不戚戚于贫贱(哭泣)C常著文章自娱(写作、著述)D衔觞赋诗(酒杯)9、对下面两个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曾不吝情去留 不求甚解A、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B、竟然不惜

5、离开或留下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C、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不喜欢咬文嚼字D、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10、对“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话很像这一类人所说的吧。B、他的话说的好像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C、他说(五柳先生)就像是这样一类人吧。D、他谈到(五柳先生)这类人,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吧。11、下面对文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从开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到“因以为号焉”一段话中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平常人。B、“赞”是附在正文之后,用来评论史事或认识的文字,最早的“史论”即指此而言。C、文中“箪瓢屡空”语出自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后人因而用“屡空”代指安贫乐道。D、文末“无怀氏”“葛天氏”句,表明了作者希望生活在上古那种生活安乐、恬淡自足、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中。【试题答案】1、A 荒芜w,惆怅chn。2、A3、C 把;而;把;因为。4、C是一般疑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5、B与例句均为被动句;其余各项均为状语后置。6、C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其余均为结构助词,译为“的”。7、D 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8、B 悲伤。9、A10、B1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