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孝亲观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80585773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中的孝亲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语》中的孝亲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语》中的孝亲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语》中的孝亲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中的孝亲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中的孝亲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中的孝亲观.txt喜欢的歌,静静的听,喜欢的人,远远的看我笑了当初你不挺傲的吗现在您这是又玩哪出呢?论语中的孝亲观文章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9-12-25 )浏览次数:325如果说爱情是文学作品中 永恒的主题,那么孝亲则是人类伦理中的不朽话题,自从人类脱离动物界,产生了人的意识, 情感的问题便随之出现,孝亲的观念自然诞生了。“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翻开千年的文明史,孝的观念一直贯穿其中。正如 谢幼伟先生在孝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所说:“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谓为孝的文化。孝 在中国文化上作用之大,地位之高,谈中国文化而忽视孝,即非于中

2、国文化深有所知”。一、孝观念的发展演变中国历史上,孝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观念。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即母权制度向父权制度过 渡的时期,由于血缘关系的明确和私有制的产生,子女可以从父母那里直接继承财产。子女 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更为凸显与重要,孝的概念也明确起来。在甲骨文中,孝字的上部是个老人,弯腰弓背,白发飘拂,手拄拐杖,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 而孝字的下部是个孩子,把两手朝上伸出,托着老人,作服侍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 孝做了生动而准确的解释:“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西周时期便产生了“追孝”、“享孝”的观念;孔子把孝的内涵由“孝养”扩大到“孝敬”,儒 家把孝由家庭推广到社会,移孝作忠

3、,“忠孝一体”;汉以后,孝观念上的变化,主要是把行 孝与上天感应联系在一起,并且注重行孝而重义。即强调“孝感”、“孝义”。总之,从“追孝”、“享孝”到“父慈子孝”;从“孝养”到“孝敬”;再从“孝敬”到“孝感”、 “孝义”的历史演变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文化中的“孝”具有两重性,既包含着养老、 敬老、有理智的、人类美好情操的“孝”,同时也包含着被统治阶级改造为“忠君尊王”御用 品的“孝”。孝观念的两重性使得传统孝文化在近现代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似乎“一定要把孝字驱 逐出境,划在做人事业范围以内,好像人做了孝子,便不能够做一个堂堂的人。换一句话说, 就是人若要做一个堂堂的人,便非打定主意做一个不孝子

4、不可。在“文化大革命”中, 反传统走向了极端,骨肉相残的事件不绝于耳,这一切都对“孝”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然而,作为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我惊奇的发现,虽然幼时从未诵读过传统典籍,从未接受 过三纲五常的教育,但我们“孝”的意识仍然很强烈。这种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孝” 文化积淀的深厚。我们在日常生活、耳濡目染中感受着“孝”。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矫枉过正 的反传统,也刺激着我们重估传统。传统不是一条黄瓜,可以一掌排烂。传统有着复杂的层 次,某些深层的内容,是无法简简单单反掉的,比如“孝”。二、论语中的孝亲观“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子语类卷 93),这句话道破了孔子在两千五百年中国文 明史上不

5、可动摇的地位,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全面地反映出孔子这位儒学第一人的思想 学说,在孔子的众多学说中,“孝”是其伦理思想的根本。(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国一直从氏族社会到现在都是在血缘文化的支配中。这种血缘关系就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 的。家庭的关系又是以亲子关系为主,兄弟关系为次组成的。以己为中心,上推祖、曾祖、 高祖,下及子、孙、曾孙等,横及兄弟、堂兄弟等。但最亲的还是父子兄弟,这就是孔子所 讲的“孝弟”问题。既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有亲有疏,有近有远的,孔子主张爱心的发挥必须由亲而及疏、 由近而及远,才是合乎人情的。子曰:“弟子,入则孝,

6、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孔子说:“年轻人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外面要敬 爱兄长,言行要谨慎诚实,要博爱群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了这些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再 学习书本知识。”孔子认为,“孝”是促进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弟”是促进兄姊与弟妹关系 的,这是爱的根本。“泛爱众而亲仁”,则是促进其他各种人与人的关系的,那是爱的扩充。 他于“孝”说“入”,于“弟”说“出”,于“爱众而亲仁”说“泛”,亲疏、远近的次序是很 明显的。孔子的弟子有若有一段话讲的很好,他受教于孔子,真实地道出了孔子对孝弟问题的见解。 有子说,“做人孝敬父母,尊爱兄长,但喜欢冒犯上级官长的人是很

7、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 但喜欢造反作乱的人,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致力于做人的根本,根本树立了,仁德也就生发 出来了。孝敬父母,尊爱兄长,或许就是仁德的根本吧!”这里说明了孝弟是仁爱的根基,离 开了这个,人的形象就树立不起来了。一个人生而为人,就应当不断修炼自己的品性,一个 人生而为人子,就应当对父母有一种自然的敬爱,如同父母对孩子有一种自然的慈爱。子夏也早就道出了这一点。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 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孝敬父母竭尽全力,对国家 献出自己的一切,交朋友言而有信。他就是没学习过,只要做到这些,我认为他就是有学问 的人了。

8、汉高祖刘邦是汉代的开国阜帝,可是他对自己的父兄依旧是恭恭敬敬,非常尊重。他在外面 接受无数人的叩拜,而回到后宫,对他父亲(他母亲死得早)恭敬地三叩头。有一天,父亲对 刘邦说:“你已经贵为天子,我不过还是以前那个庄稼汉,哪里经受得起你的叩拜呢?”说罢, 父亲就躲进屋子里不见刘邦。刘邦在屋外长跪不起,说道:“我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没有父亲 又怎么会有我呢?更不要说有今天的地位了。在过去那些兵荒马乱忍饥挨饿地日子里,父亲 和兄弟都尽心照顾我这个家里最小的孩子,还传给我一身的本事和做人的道理,我怎么能忘 本呢?”听了这些活父亲才出来见他。刘邦的哥哥曾经对他很不友好。因为刘邦年轻时不会做农活,吃得多做得少

9、,哥哥就经常嫌 他吃白饭,和嫂子一起讽刺他。刘邦做了皇帝后不仅没有记恨,还给了哥哥很高的职位和很 多的财富,平日对哥嫂也总是和颜悦色。哥哥死后,刘邦还把自已统治下的最大一个诸侯国 楚国给了哥哥的儿子,鼓励他爱护百姓,尽心治理国家。父亲死后,刘邦把父亲居住的小屋改成一间大庙,里面存放着父亲生前常用的东西,每隔 些时日就去祭拜,出去巡视时要来这里告别,回来后也要到这里讲述番见闻。刘邦君临万民,对父亲兄长始终却始终恭顺,不论父兄生前死后都关切和怀念他们,也算是 后世的楷模了。当然刘邦这样做,也是有他的政治目的的,就是提倡孝道,以维护他们的家 天下。但是孝作为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是值得发扬的。那么,子

10、女应该怎样地爱父母呢?换句话说,子女应该怎样地尽孝呢?依孔子看来: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首先是指要在父母活着时尽心尽力地赡养他们。子游问孔子如何是孝,孔子说:“今之孝 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用现代文来说就 是,“现在人们心中的孝就是能养活父母。如此说来,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少了孝顺父母的 恭敬之心,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在孔子看来,你以恭敬之心侍奉父母,父母能 心情舒畅的享用你为他置办的衣食住行,才可以称得上孝。社会上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同, 孔子并不主张侍奉父母要超越自己的能力。他认为“事父母

11、能竭其力(即可。通俗的讲,如 果一个人家经济条件好一些,可以给父母花二两银子买件他们喜欢的东西,如果家里只有二 两银子,几乎全都用来为父母买他喜欢的东西那就没有必要,因为这样做父母会不高兴的。”三)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如果单纯的要求竭尽全力将最好的衣食奉献给父母,这还不是太难做到,更难做到的是“色 难(子夏也曾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指出:“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 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和颜悦色地孝顺父母是最难得的,仅仅是家中有事,孩子 奔走效劳,有酒有饭先让父母享用,就能说是孝了吗?(如果心里本没有对父母的爱心与敬意,还要强

12、颜欢笑,是很难瞒过与之朝夕相处的父母的, 因为人是很难伪装自己的。孔子曾感叹“视其所以,观其所由,查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 廋哉(,意思是说人怎么可以伪装自己呢?你只要看看他在做什么,观察他做这件事用了什么 方法,再考察一下他做这件事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人还能怎样伪装自己呢!所以只有当对父 母的敬意发自内心,即使自己不高兴,仍能以和悦的态度对待父母,只有这样,才能使父母 心情愉快,健康长寿,这样对父母的奉养才算的上是孝。“色难(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重要的 问题,就是对于父母,精神上的安慰最重要。家庭中需要创造一种和谐气氛,使老人见到子 女感到内心快乐。真情实感和内心对父母的敬爱是“孝(的出发点,也

13、应是它的必然归宿。古代有个叫老莱子的人。七十岁时他父母还健在,但都已经是九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了。他看 着父母一天天地衰老,既欣喜父母的长寿,认为这是自己的福气;同时又叹息父母都老了, 怎样才能让他们高兴高兴呢?因为父母喜欢热闹,爱看戏,可年纪大了出不了门。有一天,他突然想出了一个方法,他穿 上色彩斑斓的衣服,让父母坐在堂上,看他在那儿又舞又唱,把父母逗得哈哈大笑。但老莱 子毕竟年纪太大,不小心摔倒在地,把脚也扭伤了。父母忙关切地过来看伤着了没有,老 莱子急中生智,假装直直地躺倒,发出婴儿一样撒娇的哭声,父母一听,以为他刚才的摔倒 是假摔,是为让他们开心而做的一个假动作,因此听到这么滑稽的哭声,又

14、像见到小时候摇 篮里的老莱子一样,就都捧腹大笑起来。据新民晚报2001 年 6 月 15 报道,黑龙江塔河县就出了一个“今日老莱子”。七十五岁的 儿子王一民已五世同堂,因百岁老母“我也没几年好话了,你带我出去逛逛吧”一句话,于 2000年 5月1日蹬着一辆写着“七旬老翁拉百岁老母,尽儿女之孝心”字样的三轮车,离开 塔河县,开始了万里游历行程。他们历经东北三省及河北、山东、北京、上海、天津、江苏 浙江、福建等九省三市一万多公里行程,2001 年进入深圳时都仍精神抖擞、身体硬朗。母 亲出游后还胖了二公斤。儿子因蹬三轮车腿骨作病,膝盖有点疼痛,每天要吃点钙片。他们 将继续去广州、海南,然后回头北上,返回老家。这一真实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