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备考指导如何寻找申论策论文写作的思维支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8058318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备考指导如何寻找申论策论文写作的思维支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申论备考指导如何寻找申论策论文写作的思维支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申论备考指导如何寻找申论策论文写作的思维支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申论备考指导如何寻找申论策论文写作的思维支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申论备考指导如何寻找申论策论文写作的思维支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申论备考指导如何寻找申论策论文写作的思维支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备考指导如何寻找申论策论文写作的思维支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申论备考指导:如何寻找申论策论文写作的思维支点首先,界定一个基本前提,在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中最后的大文章,在没有相反或特定要求的情况下,其实最合理的选择,就是以对策为核心的策论文章。原因有二:一是公务员考试申论测查的一个最高目标就是考生是否具备潜在的宏观决策能力。概述题考查的是公务员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你只需客观真实地将问题加以概括,以供决策者参考。具体来说,就是你是否能够承担起一个为他人决策提出问题和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整理的角色任务,既能全面、准确、思路清晰、语言简炼地将复杂、琐碎、凌乱的问题加以概括整理,又能忠实于问题的原貌,克制自我,不做太多的主观发挥,以致扭曲事实原貌。那么,相

2、对于概述题而言,文章写作题需要考察的是,考生能否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和广度发挥,能否由一个具体问题而思考全局,并作出宏观决策。正是因为这点,文章写作题在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策论文是最合理的选择,能以此展现出你最好的一面或别人最想看的一面。二是在很多时候,文章写作题的题干会明确要求你就如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写篇文章,如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要求,“当前,如何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请你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写一篇议论文”,此题就限制了文章必须是策论文。那么在基本前提界定之后,面对复杂琐碎的申论材料,如何从深度和广度上为文章写作寻找思维支点

3、,拓宽思维空间?第一、策论文的思路策略策论文以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宏观决策为核心,已经不是单纯的文章写作,而是涉及到公共权力运作的基本原理,当公共权力作出决策方案时,它不但需要其对策具有良好的针对性,而且还要考虑到,如何去说服社会公众接受这些决策,如何让人大或议会表决通过这些方案。通常,我们会以问题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和存在哪些不足为逻辑上的铺垫和政治上的游说,以使人们更好地接受这些决策,在具体写作结构安排上则可以有两种情况安排:1、先交待正面意义,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先交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指出正面的意义。这样,我们就为文章的写作寻找到了一个清晰而富有逻辑力度的思路策略。第二、策论文的思

4、维支点策论文以对策为核心,对策需要既有具体内容和良好的针对性,又要有一定的高度。理论上说,我们可以自己写对策,只要有说服力。可实际上,我们对每一个问题并非都是专家,完全凭自己空思冥想,是写不出比较全面、具体和有针对性对策的。那怎样为提出对策寻求一个思维的支撑点呢?在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大纲中有这样规定,“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所以,给定材料为我们如何写对策提供了思维支点,譬如材料中提到专家的建议、国外政府的经验做法等都可提炼加工为对策。第三、策论文的思想空间申论是一种思维的能力,指的是考生能够体现出从给定材料中如何捕捉并提炼有

5、效信息的能力,在材料的碎玻璃片上学会曼妙的起舞;申论也是一种思想的境界,你能将材料中的信息运用和驾驭到什么程度,能否敏锐地挖掘出材料中隐藏着的对策,依赖于你的思想积累和知识背景。你是否对我们所正在经历的这场深刻社会转型有过关怀和思考,从市场自由到公共责任、从行政监管到正当程序例如,你懂得市场经济意味政府职能需要正确定位,需要避免过多的干预和介入或直接从事经济活动,从而导致权力寻租、权力滥用,而主要承担起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以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中的土地问题为例,材料告诉我们,“福建厦门市海沧区霞阳村的许说,村里的3000多亩地都被征光了,他希望,政府要保障农民的经济权利,为农

6、村经济发展服务,不要与农民争利,更不能把农民的土地抢走给开发商,他期望征地制度改革能让农民拿自己的土地直接进入市场交易,”面对这一材料,由于我们的思想积累,可以将该材料提炼为政府职能方面的对策,可以表述为,“正确定位政府的功能角色,避免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政府过度干预、与民争利、直接介入土地交易过程中,从而导致权力滥用及权力寻租,而是使其承担起引导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利,让农民能拿自己的土地进入市场交易流转”,所以,如何更好地发现挖掘材料背后的价值,更好地对材料进行驾驭和提炼,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思想空间。山东公务员网专家在其多年的申论研究和培

7、训中领悟到,无论是学生还是他自己,需要的不仅是申论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还有对这个转型时代真诚的关切与思考。人们常说,“文无定法”,这是对的,但一篇涉及到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和公共权力运作的策论文应该为自己寻求一种写作的思路策略、思维支点及思想空间,所谓三思而行,申而论之。申论实用技巧:写好“策论型”文章一、申论与策论的关系在现行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用语环境里,策论型文章基本等同于以对策为主、兼有论述的文章。从考试史和文章史上看,严格意义上的策论,是古代官吏选拔考试中的一个科目,正规名称是“策问”,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预先拟制好书面问题,向通过会试等前几道考试程序的知识分子提出,出题叫做“问策”,

8、考生作答叫做“对策”。其题目多为最高统治集团比较关心的治民、治官、治国方面的现实问题,如需要什么样的官员,官员怎样效忠帝王、修身为官、治理国家等。典型的试题如万历五年殿试策问,试题为“习先王之术,于古今治理讲之预矣”,即要求考生阐述古今治理治国治民的原则和方法;下一次殿试万历八年的试题为“用思追古帝王之治,悉心敷对”,即阐述古人的治国方法。考生的答案名为“对策”,但与现代汉语中的“对策”意义完全不同,是对应“问策”的意思。可以看出,古代策问考试的内容偏重伦理、理念的导向,不涉及时政,不提具体问题,没有诸如“黄河水灾应当怎样治理,赈灾资金如何防止被贪污挪用”的问题,也不要求回答具体可行的措施,即

9、制定现代意义上的“对策”,这与当代申论考试通过具体问题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根本的不同。策问考试的答案名为对策,内容实际以论为主,如万历八年张懋修的对策卷开篇写道:“臣闻帝王之道,天道也。故必有合天之心法,以端化理之原;亦必有宪天之治法,以妙化裁之用。”随后的答卷主体为阐释理论,阐明考生对“古帝王之治”的理解,没有结合当前政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建议,考试也不要求提出措施,而现行申论考试却要求以作答对策措施为主。策问考的是考生的理论、道德修养和书面表达能力,申论考试除上述项目之外还有拟定对策、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且重点是实际工作能力;策问的试题包括字数较多的“材料”,内含出

10、题者代表皇帝表达的关于待解问题的意见,对作答有一定的指向和提示作用,这与申论的给定资料有一定相似性,但策问的试题内容完全是理论性的,与申论给定资料的理论与事实混杂有本质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古代策问考试指导思想是儒家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出题者和作答者都不能违反儒家思想,不能脱离这一思想体系,这与申论考试依据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现代科学精神命题根本不同。根据以上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古代曾有过的策问考试与当前通行的申论考试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虽然两者有一定的渊源,也具备一定的可比性,但不宜将申论中的策论型文章与历史上的策问考试及其答卷等同起来。二、“策论型文章”的题材特点和写作思路策论文章在古代官员

11、选拔考试中也有相对应的名词,是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层次的科举考试科目制科考试的两种作答文章体裁,“策”与“论”是分开的,以对策措施为主的文章叫“策”,以论述阐发事理为主的文章叫“论”。宋代嘉祐六年,仁宗皇帝举行不定期的制科考试,苏轼应试,作“进策”25篇,教战守是其中一篇“策”;作“进论”25篇,包括留侯论、晁错论。这里的对策,同现行汉语中的同名词语基本是同义的。对策与论述内容在文章中可以统一起来,但古代考试或文章写作的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策论文章”或“策论型文章”这一名称,现代申论考试作答要求中的“策论型文章”是从其字面本义来定义的,笼统地说,就是把对策与论述内容统一起来、融为一体的文章。从文

12、章的内容来看,申论所称的“策论型文章”接近于古代政论文体中的“策”,这是以皇帝为对象的,就国家政治事务中的某一实际问题陈述见解、提出谋略和对策性建议的文章体裁。其基本套路是篇首提出问题,如“当今生民不知安危,如何使百姓居安思危”;然后就问题的各个方面展开分析,如不知安危的危害何在,居安思危的意义何在,采取措施促使百姓居安思危的必要性;主体部分是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一般比较具体,如开展国防教育、组织民众参加民兵训练、对优秀典型给予表彰奖励等。我们可以看出,由论述引入对策的“策”这种政论文体,是从古代绵延至今、一直都在使用的,其撰述内容、基本结构与当今的“对策建议”、“策论型文章”本质上是相通的,形式上也有近似性。可以认为,符合兼有问题分析、理论阐述与对策措施条件的文章,即为策论型文章。借鉴古代的“策论文章”,像历代名臣就时政问题进献给皇帝的奏议,参考其中的安排结构、组织材料、阐述论点的方法,乃至一些至今仍有价值的观点,摘引一些名言警句,作为一种知识积累和参考范例,是有积极意义的。对于申论作答者,理解“策论型文章”一词,最实用的还是头脑中要牢牢记住文章必须有对策内容,并以对策为主。有多种方式可以提高对策提炼、形成和表述能力,阅读学习古代的“策论型文章”就是可行途径之一。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