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480483743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物】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物】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物】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物】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1耐冷菌是生活在低温环境下的一类微生物,在05 可生长繁殖,最高生长温度一般在30 左右。下列关于耐冷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耐冷菌参与代谢的酶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B不同取样地点相比较,北方寒冷地区水土中较易分离出耐冷菌C探究耐冷菌生活的最适温度,自变量应为温度,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D分离纯化耐冷菌的过程中,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培养物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丢弃2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时,通过

2、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原因是()A平板上的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 B菌落中的细菌数是固定的C此时的一个菌落一般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D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一定与活菌的实际数相同4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结果产生原因不可能有()A土样不同 B培养基污染 C操作失误 D没有设置对照5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在某稀释浓度下某同学做了若干个平板并统计每个平板的菌落数,最接近样品中菌株数真实值的是()A菌落数量最多的平板 B菌落数量最少的平板C菌落数量适中的平板 D

3、取若干个平板菌落数量的平均值6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分离微生物,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7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A加尿素、加琼脂、不加葡萄糖、加硝酸盐B不加尿素、加琼脂、加葡萄糖、加硝酸盐C加尿素、加琼脂、加葡萄糖、不加硝酸盐D不加尿素、不加琼脂、加葡萄糖、加硝酸盐8.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通过不含有机物的培养基、缺氮培养基、含尿素

4、(不含其他氮源)的培养基,可从土壤中分离出的微生物依次是()A.硝化细菌、放线菌、根瘤菌 B.根瘤菌、青霉菌、固氮菌C.异养型细菌、放线菌、硝化细菌 D.自养型细菌、固氮菌、分解尿素的细菌9.某同学利用选择培养基成功分离出了土壤中的异养型自生固氮菌,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使用了划线法接种B.该实验使用了液体培养基C.该实验使用了无氮培养基D.该实验使用了无碳培养基10产脂肪酶细菌可用于含油废水的处理。科研人员采用射线照射从土壤中分离的菌株,反复筛选后获得产脂肪酶能力较高的菌株,具体流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取土壤样品灭菌后溶于无菌水中制成菌悬液B

5、步骤的固体平板是以脂肪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C步骤射线照射可引起细菌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D步骤透明圈越大的菌落,其脂肪酶活性一定越高11.下列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稀释梯度以10倍为单位,当用移液管取1 mL原始菌液进行稀释时,其余试管内的无菌水应为9 mLB.每次用灭菌后的移液管取菌液前,要先将菌液混匀C.在涂布过程中,每次变换涂布的方向和位置时,应对涂布器进行灼烧灭菌D.将菌液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时,为涂布均匀,应及时转动培养皿12.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B.不同浓度的菌液均

6、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C.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13.稀释涂布平板是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灭菌锅中取出的培养基应趁烫时倒平板,如此可对培养皿灭菌B稀释涂布平板法不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C用此法估测的数值往往偏小,应以菌落数最多的平板计数为准D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到的单菌落需进一步纯化,可用平板划线法14.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其中正确的是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300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

7、6和260,取平均值238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6,取平均值235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15.某同学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测定,该同学首先将得到的1 mL土壤样液稀释100倍,然后取0.1 mL稀释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重复3个平板,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70、73和7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得出土壤样液中活菌数大约为7.3107个/L B.此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实际的活菌数目低C.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D.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

8、都是稀释液中的活菌数16.某种细菌菌株需要亮氨酸才能生长,但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想筛选出表格中细菌菌株类型,则配制相应选择培养基类型正确的是()选项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且抗链霉素的菌株AL+S+L-S-L+S-BL-S-L+S+L-S+CL-S+L+S+L-S-DL+S-L-S-L+S+注:L代表亮氨酸,S代表链霉素;“+”代表加入,“-”代表不加入17.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该细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相同的B.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的pH降低,加

9、入酚红指示剂后变红C.对10 mL土样稀释106倍后,取0.1 mL该溶液进行重复的涂布实验,测得的菌落数分别为234、255、276,则该10 mL土样中分解尿素的细菌数为2.55108个D.与平板划线法相比,稀释涂布平板法形成单菌落的效果更好18.某兴趣小组从校园土壤取样,进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小明从稀释度为106的培养基中筛选出约12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筛选出约40个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明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和其他同学取样的土壤不同B.要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可将小明配制的培养基不接种进行培养C.当稀释倍数太小时,可能由于菌落重叠导致计数结果偏

10、小D.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尿素分解菌19某生物兴趣小组完成了“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的实验,具体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称取土壤并将其倒入锥形瓶中KH2PO41.4 gNa2HPO42.1 gMgSO47H2O0.2 g葡萄糖10.0 g尿素1.0 g琼脂15.0 g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B等比稀释时可用移液管或微量移液器进行操作C振荡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尿素分解菌的浓度D由图示菌落计数结果可知,10克土样中的菌株数约为1.6107个20分析下面培养基的配方,回答下面的问题。(1)在该培养基的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

11、提供碳源和氮源的分别是_和_。(2)按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理由是培养基中含有_;该类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的纯化、_和_。(3)由于培养基中只有尿素一种_源,所以该培养基只能用于能够合成_的微生物的培养。用此培养基培养土壤浸出液能够从土壤中筛选出_细菌。(4)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并能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_培养基。21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为土壤样品。请回答下列问题。(1

12、)中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_作为碳源,中不同浓度碳源的培养基_(A.影响;B.不影响)细菌的数量,如果要测定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_法。(2)为对照,微生物在中不生长,在中生长,与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_;使用_法可以在上获得单菌落。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进行倒置培养的原因是_。(3)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_。22为了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1.4 g2.1 g0.2 g1 g10 g

13、15 g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1)简述土壤中可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方法及原理:_。(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_,这种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_和_,实验中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_。(4)转入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_ _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5)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筛选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填序号)土样不同培养基污染操作失误没有设置对照(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处理后,才能倒掉。参考答案1-5 DCCDD 6-10 ACDCB 11-15 CBDCB 16-19 DDDC 20(1)葡萄糖尿素(2)固体凝固剂琼脂分离 计数(3)氮脲酶分解尿素的(4)选择21(1)苯酚A稀释涂布平板(2)的培养基没有加入苯酚作为碳源,的培养基加入苯酚作为碳源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以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3)培养基灭菌,接种环境灭菌,接种过程无菌操作22(1)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pH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为红色(2)目的菌选择(3)尿素葡萄糖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